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六祖坛经精髓说的是什么_六祖坛经为什么是佛经

六祖坛经精髓说的是什么_六祖坛经为什么是佛经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12-16 12:17:37
阅读:

《六祖坛经》告诉我们什么?

文/怡僧法师

《坛经》是唯一一部中国祖师所讲的、被称为“经”的佛教典籍。它的文字平易朴实,义理深刻究竟,包涵了种种教诲和修行实践。它超越了宗教和哲学范围,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去感悟、去离相、去见性成佛。

我十六岁出家,迄今已有三十余年。期间,我曾在浩如烟海的教理中、在不同宗派的思想里备感茫然,不知怎样才能解脱烦恼。虽身在佛门,精勤修行,可还是跟大多数人一样,向外逐境,误以为佛在身外。虽然秉持着依靠外力的信仰,内心深处总是怅然若失,莫名不安。在苦苦研习、思索的过程中,我找到了禅宗顿悟思想,才不再烦恼。此时才豁然明白,原来,佛陀的思想是有其血脉传承的。

《六祖坛经》告诉我们什么?

六祖惠能真身

这个思想代代相传,从释迦牟尼佛传至迦叶、阿难,直到二十八祖达摩祖师(中国初祖)。南朝梁武帝时期,佛陀的思想由达摩祖师带到中国,一直传到中国的六祖惠能大师。《六祖坛经》就是惠能大师得法及开示四众弟子的记录。

翻开《坛经》,读到六祖朴素、智慧的话语,总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正如六祖所言:“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顿悟的真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领会了六祖的思想,才知道佛法是如此真实、如此亲切。

《六祖坛经》一开始,惠能大师就告诉大家:“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我们的自性本来是清净的,只要守住我们本来清净的自性,烦恼就不会出现。就因为起了我执、妄想,才轮回在无尽的烦恼中不得出离。若不自己解脱,谁能为你解脱内心的烦恼呢?不自净其心,谁又能使你的心清净呢?六祖指出:“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放下你的妄执,你就是“佛”。这就是顿悟法,就是佛的宗旨。

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此教人“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的智慧思想,怎不让人心里踏实、豁亮呢?

在《忏悔品》中,六祖明示:“凡夫不会,从日至夜,受三归戒。若言皈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皈依佛,不言皈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六祖的教导与世人所尊崇的神教思想完全不同。通常,人们认为的解脱是建立在文字和仪轨方面的练习上的,而历代祖师一脉相承的正法是“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是说解脱不在环境、不在外面,而在自己的内心,就在你平常的起心动念处,自性才是究竟的皈依处。

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总有很多的疑惑和不解,比如:怎么修行?修行的关键前提是什么?要成佛,是依靠自力还是他力?极乐世界远不远?什么是众生?什么是佛?梁武帝究竟有没有功德?什么是禅?怎么坐禅?怎么消业障?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坛经》中都能找到明晰的解释和答案。

摘自《禅无境界——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样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color: #444;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padding-top: 9px; overflow: hidden; line-height: 1.2em; display: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color: #f85959; padding-top: 18px; line-height: 1em;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50px; color: #406599;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height: 23px; width: 20px;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url(https://s0.pstatp.com/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六祖坛经精髓说的是什么_六祖坛经为什么是佛经

    文/怡僧法师 《坛经》是唯一一部中国祖师所讲的、被称为“经”的佛教典籍。它的文字平易朴实,义理深刻究竟,包涵了种种教诲和修行实践。它超越了宗教和哲学范围,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去

    经典语录
  • 六祖坛经语录_佛经经典语录短句

    《坛经》,佛教禅宗典籍,禅宗代表著作之一,亦称《六祖坛经》。是由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口述,弟子法海集录而成的一部经典坛经,是佛教唯一一本僧人所著,而被佛教界和学术界共同称之

    经典语录
  • 六祖坛经讲的是什么内容_六祖坛经有几个版本

    一般来说,只有宗教的创始人,他们的言教可以被称之为经。比如说儒家的“四书五经”、老子的《道德经》、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在佛教只有释迦牟尼佛的言教被称

    经典语录
  • 六祖寺在哪里_六祖禅寺在哪里

    提起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他的一首偈语流传甚广: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与此并行相传的还有大师兄神秀所作的另一首偈:身是菩提树,心

    经典语录
  • 六祖坛经讲记_六祖坛经无相颂心平何劳持戒

    六祖惠能大师讲到:“ 皈依觉两足尊;皈依正,离欲尊;皈依净,众中尊!……称觉为师,更不皈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皈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

    经典语录
  • 六祖坛经人生哲理的名句_六祖坛经的人生启示

    《坛经》,佛教禅宗典籍,禅宗代表著作之一,亦称《六祖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由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口述,弟子法海集录而成的一部经典坛经,是佛教唯一一本僧人所著,而被

    经典语录
  • 广东南华寺肉身佛_南华寺真身肉佛

    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被誉为岭南禅林之冠。 南华寺坐落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曹溪之畔,距离韶关市区约24公里。 南朝梁武帝天监

    经典语录
  • 王阳明致良知原文_如何理解王阳明致良知思想

    原文 来书云:“师云:‘《系》言“何思何虑”,是言所思所虑只是天理,更无别思别虑耳,非谓无思无虑也。心之本体即是天理,有何可思虑得!学者用功,虽千思万虑,只是要复他本体,

    经典语录
  • 佛陀智慧第一的弟子_法门寺有释迦摩尼的舍利子?

    对死的赞美 舍利弗虽是证得圣果的长老,但对于女子修行有成就的人,他 也很尊重。 有一次舍利弗在王舍城附近的森林中坐禅,正放下一切进入正定的时候,在他对面岩窟中坐禅的优波先那

    经典语录
  • 形容心静的禅意诗词_有关静心的禅意的语句

    已近初伏,天气炎热,心情烦躁,读几首充满禅意的小诗,禅意满怀、净化心灵,让烦躁的心静下来! 悟道诗 唐 - 无尽藏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岭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

    经典语录
  • 个人诗集序言_

    立法文化 岁月蹉跎,忽忽已逾古稀之年矣!生命的步履忽然徐缓下来,走在夕阳晚霞里,怎样行走和度过这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呢? 夜色朦胧,清芬弥漫,花影重重。终于可以 “做一个孤独

    经典语录
  • 释一行禅师_一行禅师图片

    明海 在中国历史上,禅僧行脚有非常悠久的传统,是每个禅僧修行生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古代,交通工具虽不太发达,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官道、有驿站。而行脚的禅僧不仅在官道

    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