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刘伯温死之前留下什么_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结局

刘伯温死之前留下什么_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结局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12-28 02:47:44
阅读:

刘基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说起刘伯温,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足智多谋堪比三国诸葛亮,后世对他评价很高,所谓“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蔡元培曾赞刘伯温是“时势造英雄,帷握奇谋,功冠有明一代”。

细说一代谋臣刘伯温之死因

刘伯温

关于刘伯温的死,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洪武八年(1375年)一月,刘伯温患病卧床。明太祖朱元豫知晓后,派丞相胡推庸带御医前去看望。御医针对刘伯温的病情开了处方,让他照单抓药。刘伯温吃了御开的药,身体却更觉不适,肚子里好像有石头翻滚,折磨得他生不如死。四月十六,刘伯温病故。

大家都知道在朝堂上刘基和胡惟庸属于两派,胡惟庸下毒害死刘基的可能性非常大。但刘伯温一世英名 又为何会输给一个不可一世的小人胡惟庸呢?

细说一代谋臣刘伯温之死因

胡惟庸加害刘伯温剧照

朱元璋的出身决定刘基不能重用

这个说法听上去很奇怪,为何这样说。

1.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穷苦出身,他经历过放牛 乞讨 当和尚 穷人受的苦他都受过,同时也在困难时接受过一些同乡人的帮助。一般人对在困苦的时给予自己帮助的人更铭记在心。所以朱元璋是一个乡土气很重的人。

在国家建立后,封爵时李善长被封为公爵 第一功臣,而比他功劳大很多的刘基却只被封为伯爵。原因就是李善长是朱元璋的同乡,一直在帮助朱元璋做幕后工作,从不抢风头,一直埋头干活,这样的一个人朱元璋是很放心的。相对而言,刘基是一个外乡人,跟朱元璋之前并没有什么过命的交情,在朱元璋眼里他只是为了实现心中报复才投靠朱元璋的一个谋臣。

细说一代谋臣刘伯温之死因

朱元璋和李善长

2. 朱元璋是真正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他经历过无数的苦难才走到今天这一步,如今威威皇权在手,他绝不允许任何人威胁到他的权力。更重要的是,刘基对事情的判断比他还要准确!从龙湾之战到救援安丰,朱元璋想到的,他也想到了,朱元璋没有想到的,他还是想到了。作为高高在上的皇帝,他绝不容许这样的一个人在自己身边。

而且想到刘基奉劝自己不要去救韩林儿的件事,他心有余悸。谁知他将来会不会对自己也来这么一手。不杀他已经不错了,还想要什么封赏。朱元璋的这些想法,刘基并不知道。刘基一生聪明,但却唯独疏忽了这一点。这也决定了他在这场斗争中很注定难以成为胜者。

伴君如伴虎

历代皇活都对“功高盖主”这四个字很是敏感,一个臣子如果功劳大到连皇上的风头都抢了,百姓拥护和称赞的声音大过了皇帝 那就危险了。不然也不会有“杯酒释兵权”等事件的发生了。

对于明太祖朱元璋来说,这更是不能忍受的。朱元璋不是一般的皇帝,从小的经历让他比其他皇帝更吃苦耐劳,他可以说是帝王界的劳模,凡事都是亲历亲为,如今大权在握 为了不被分权,他便开始一步步削弱了身边臣子的力量,以加强自己的统治。而刘伯温正是这种政策下的牺性品。刘伯温曾几次被朱元璋撤官。又多次被召回,经历了不断的从希望的产生到幻灭的过程,刘基终于失望了,他终干明白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于是,他依照朱元璋的意思退险了,但最后还是因退出得不够深,最终引起了朱元疏的戒备。

细说一代谋臣刘伯温之死因

刘伯温剧照

刘基聪明反被聪明误

在朱元璋继位后,有一次他找刘基谈话。这次对话也是一场决定刘基命运的谈话。

事情是这样的,这一天,朱元璋单独找刘基谈话,谈话开始时还算比较和谐,双方以拉家常开始了这次谈话,但就在气氛渐趋融洽时,朱元璋突然以严肃的口气问刘基“如果换掉李善长,谁可以做丞相。”(显然这是个陷阱,目的就是为了测试刘伯温)。刘基何等聪明,他马上就警觉到了,立即说道,这要陛下决定。

朱元璋的脸色这才缓和一些,他接着问:“你觉得杨宪如何?”(这又是一个陷阱,杨宪是刘基的人,所以先提出此人来试探刘基)。刘基此刻终于才明白,这是一次异常凶险的谈话,如果稍有不慎,很可能就会人头落地!他马上回答:“杨宪有丞相的才能,但没有丞相的器量,不可以。”

但考验还远远没有结束,朱元璋接着又问:“汪广洋如何?”(汪广洋并不是刘基一方的成员,但朱元璋怀疑他和刘基勾结,所以第二个提出他。)刘基见招拆招,回答道:“此人很浅薄,不可以。”朱元璋佩服的看了刘基一眼,他深知刘基的精明,所以并没有想这么快放过他。于是朱元璋又说出了第三个人选,“胡惟庸如何?”这时刘基松了口气,说出了他一生中最准确的判断:“胡惟庸现在是一头小牛,但将来他一定会摆脱牛犁的束缚!”说完这句话,刘基松了口气,他以为考验已经过去了,但他错了,最后一个问题才是致命节奏

细说一代谋臣刘伯温之死因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终于亮出了杀手锏,他用意味深长的口气说道:“我的相位只有先生能担当了。”这时刘基终于犯了一次错误,然而这次错误却是致命的。他以为考验已经过去了于是没有细想,回答道:“我并非不知道自己可以,但我这个人嫉恶如仇,还是又皇上慢慢挑选吧。”这句话说看似没什么,但实则非常不合适,自居丞相之才不说,还说出所谓嫉恶如仇,试问是谁是恶、谁的仇呢。至此之后,刘基不再得到朱元璋的信任,他虽明白自己地位不如前,但仍然坚持在朝中为官。但朱元璋不是那么好打发的。洪武三年,朱元璋亲自下书给刘基,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你年纪这么老了,应该在家陪老婆孩子,何苦在这里陪着我呢。”

因为退隐不彻底,被朱元璋怀疑

刘基归隐后努力让自己向“朝入青山暮泛湖”这样优哉游哉的生活靠近,也让自己向魏普时期的陶潜学习创造自己的“桃花源”,每天喝喝酒下下棋,但因为刘基名称在外,经常被当地官员拜访。虽然刘伯温从不见,与外界的联系也基本断绝。但是,他依然无法完全将自己置身事外。

因为他拥有忧患意识,正如范仲淹所说,

“处庙堂之远则忧其君”,也似史学家孟森的评价,“诚意(刘基)之归隐韬迹,非饰为名高也,亦非矫情也,盖惧祸耳”

洪武五年(1372年),隐居的刘伯温得知,在青田县南约170里的地方,有一空地,叫淡洋。此地处两州(浙江和福建)交界,情况复杂,是朱元璋劲敌方国珍发迹之处,又是盐枭巢穴,为官府势力所不及。因此,刘伯温让其子调查情况后,令其拟奏章呈给明太祖朱元璋。

细说一代谋臣刘伯温之死因

因为此奏章没有经过胡惟庸之手而是直接进献给了皇上,引起胡惟庸等人的不满。于是,胡惟庸等人以此事状告刘伯温,他知道朱元璋还是忌惮刘伯温的,于是他借助此时故意说刘伯温善观风水,发现淡洋此处有王气”,想霸占为自己的家族墓地,驱逐当地民众,所以让他的儿子奏请皇上设立巡检来驱逐当地的居民。“王气”二次终于激发了朱元璋的怒气,因为刘基太聪明了,以至于即便是归隐了,朱元璋对他还是有所忌惮。于是朱元璋竟然不分青红皂白将刘伯温训斥了一顿,后来还将胡惟庸升为了左丞相的官职。刘基彻底心灰意冷、希望破灭、忧思成疾,后来一病不起。再之后就是胡惟庸看望刘基,刘基病情加重而亡的事了。

其实从之后胡惟庸的被诛灭结局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出朱元璋之所以开始对胡惟庸的宠信和纵容并不是因为欣赏而重用,胡惟庸对他来说只不过是来对付刘基的工具罢了,至于他本人朱元璋根本没有放在眼里。说到底是朱元璋主导间接的导致了刘基的死。

参考资料:《明史》

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