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梁武帝与达摩祖师对话原文_梁武帝问达摩祖师功德

梁武帝与达摩祖师对话原文_梁武帝问达摩祖师功德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1-07 17:17:46
阅读: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出身兰陵萧氏,乃是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梁武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一位崇信佛教的皇帝,他曾四次前往同泰寺(原址在今南京市东北)舍身出家,群臣每次都出巨资为其“赎身”回朝,也算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帝王了。

一生崇佛的梁武帝还曾和一位来自天竺的高僧菩提达摩进行过一番有关“功德”的探讨,结果两人却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不欢而散。

梁武帝与菩提达摩探讨自己的“功德”,却为何话不投机半句多?

那是在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广州刺史萧昂上奏,说有个名叫菩提达摩的天竺僧人,泛海来到广州,现暂住于王园寺(即光孝寺),此僧相貌非凡,颇通佛经,问梁武帝见还是不见?

梁武帝闻奏后当即派人将菩提达摩迎至都城建康(今南京),随即就安排召见菩提达摩。

让梁武帝没想到的是,他看到的是一个浓眉大眼络腮胡子的僧人,而不是他想象中的慈眉善目的僧人,心里便有几分不喜。

因此,梁武帝也没客套几句话,就开门直入地问道:“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

梁武帝与菩提达摩探讨自己的“功德”,却为何话不投机半句多?

梁武帝也没有夸大,他说的都是事实,确实是做了不少佛事,但是,这话从身兼皇帝与和尚于一身的梁武帝自己口中说了出来,似乎就有些不妥当了,因为,佛家倡导的是“大恩不言报”,做任何善事,并不求名声与回报,一切都是出自本心的自然流露。

而梁武帝自己这么问有何功德,说明他做的这一切,都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他狂热地推崇佛教,不排除是为了利用崇佛的表象来为自己增添更多的光彩。说直接点,还是利用佛教罢了。

菩提达摩一听梁武帝的问话就明白了,这位皇帝徒有崇佛的虚名,而内心却是有着自己的私心,因此,他冷冷地顶回一句:“并无功德。”

梁武帝听后明显的不服气,追问:“何以无功德?”

梁武帝与菩提达摩探讨自己的“功德”,却为何话不投机半句多?

菩提达摩便解释道:“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菩提达摩所说的“人天果”,指的是未脱三界(色界、欲界、无色界)、尚处于六道(地狱、饿鬼、牲、阿修罗、人、天)轮回中的小果品位;“有漏因”指的是处于三界外的轮回果报。他说的这句话,意思是你学佛也好,度僧修庙也好,都是为求福报的有为、有漏之功。

梁武帝又追问:“如何才是真功德?”

菩提达摩继续解释:“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梁武帝与菩提达摩探讨自己的“功德”,却为何话不投机半句多?

菩提达摩说的“净智妙圆,体自空寂”这八个字,几乎囊括了佛教文化的精髓,简而言之,学道成佛,无非是以佛文化的人格精神和纯情圆熟的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而是生命潜能),既完成自我、净化自我,又净化他人,普度众生。这样的功德,不是靠世俗为求福报的造寺写经那些有为之功能代替的。

菩提达摩说的很含蓄,但意思还是很明白的,梁武帝听了也感到很惊讶,这真是闻所未闻啊,难道经书上是这样说的吗?

所以,梁武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你说的合乎佛经的最高圣意吗?)

菩提达摩回答:“廓然无圣。”(你说的种“圣谛”,普天下都不存在,没有这种“圣道”的境界。)

梁武帝与菩提达摩探讨自己的“功德”,却为何话不投机半句多?

梁武帝又问:“对朕者谁?”(既然没有,不存在圣谛第一义,那么你有为什么大老远的跑了中国传教呢?而且还坐在我面前,讲什么净智妙圆,体自空寂这番话来,难道你说的都是佳话吗?)

菩提达摩回答的更妙:“不识!”

我也不知道,你不认识,我也不认识。这就意味着佛法只能靠自证自悟,一旦说出,就不是第一义,而是第二义了。这就叫说出来的不是法,讲出来的不是禅。

其实,梁武帝的老师宝志禅师早就给他讲过这番道理了,但梁武帝始终难以悟境。

菩提达摩见梁武帝底蕴不足,慧根太浅,也是好生失望,原以为这位崇佛至极的皇帝有什么道行呢,结果却是不过如此,菩提达摩只好摇头而去,并决然渡江北上到了北魏。

梁武帝与菩提达摩探讨自己的“功德”,却为何话不投机半句多?

梁武帝也感到两人话不投机半句多,大为扫兴。不几日,他的老师宝志禅师见她闷闷不乐,便问他因何不乐?

梁武帝只好将他和菩提达摩的对话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宝志禅师听后,顿时连声失叹:“此乃千载难逢的禅师矣!陛下却把他放跑了!”

梁武帝也觉得有点后悔,要马上派人去把菩提达摩追回来。但宝志禅师阻止了他,并说像菩提达摩这样的禅师,就是派全国的人去追也是追捕回来啦,这也是机缘不够,非人力可为也。

本文参考自:《帝国的另类》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