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金庸和梁羽生两人文学水平对比_梁羽生小说评价

金庸和梁羽生两人文学水平对比_梁羽生小说评价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1-08 10:32:51
阅读:

怀念梁羽生:梁羽生和金庸谁更胜一筹?

金庸与梁羽生二人对坐下棋

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在悉尼去世。洞主好武侠,酷爱金庸也钦佩梁羽生,在梁公9周年祭,来写写这对好基友的故事,以表达后生晚辈的敬意。

01

1924年3月10日,浙江海宁有位姓查的地主喜得贵子,名唤查良镛。12天后,广西梧州蒙山县有位姓陈的地主也喜得贵子,名唤陈文统。再过20天,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出行中国,嗯,电影《无问西东》里就提到这茬。

这里的查良镛就是金庸,陈文统就是梁羽生。

这对日后新派武侠泰山北斗级的人物,虽说年纪相仿出身相似,但交集却发生在20多年之后的香港。

02

1947年,上海《大公报》公开招聘三名翻译,其竞聘盛况一如当今公务员考试。23岁的查良镛第一个交卷,并以优异成绩从109名应聘者中第一个被录用。

那时的陈文统还是广州岭南大学经济系学生,他爱好广泛,外语好,中文也厉害,还酷爱下象棋,在担任校报《岭南周报》编辑之余,还轻松夺得岭南大学象棋比赛冠军。

1948年3月5日,《大公报》香港版复刊。查良镛从上海调往香港。好了,一个真神就位了,命运之神开始着手安排第二个真神就位。

1949年7月,陈文统前往香港《大公报》应聘。笔试内容是翻译新闻稿,一条中译英,另两条将路透社与法新社的英文稿译成中文。主考官正是查良镛,他当时是《大公报》国际版的翻译。

多年以后,查良镛回忆道:“当时我觉得文统兄的英文合格,就录取了。没想到他的中文比英文好得多,他的中文好得可以做我老师。”  

好了,查良镛和陈文统正式会师,标志着二人准备好了变身为金庸和梁羽生的准备。

怀念梁羽生:梁羽生和金庸谁更胜一筹?

梁羽生先生

04

因才华出众,查良镛和陈文统很快便在《大公报》崭露头角。1950年底,香港《大公报》的子报《新晚报》创刊,出于对查陈二人文笔的欣赏,《新晚报》总编辑罗孚将二人招至麾下,分别负责小说版面“天方夜谭”和综合版面“下午茶座”。

那时,查良镛经常以一些稀奇古怪的笔名写作,什么“林欢”“姚馥兰”之类的,都比较女性化。那个年代才女稀少,因而备受追捧,江湖上就盛传张爱玲陆小曼林徽因等才女。报社里撰稿的多为男性,看报纸的也多是男性,所以他们想打造几个才女,满足男性的幻想,从而提升报纸销量。

这年年底,陈文统父亲因地主成分,被拘押,陈文统赶回广西蒙山,被朋友劝阻,随后父亲被错杀。如果不是朋友劝阻,一代武侠宗师八成也死于非命。

查良镛跟陈文统命运多有相似,查父跟陈父一样是地主,陈父被错杀,查父也难逃厄运。那个年代,新中国刚成立,正在搞土改,地主老财不分青红皂白,都没有好下场。

那时候的查良镛和陈文统真是对难兄难弟啊。

1953年,陈文统也像查良镛一样,以性格各异的女性笔名,在报纸上写专栏:博通文艺、风趣幽默的“冯瑜宁”,谙熟史籍、立场鲜明的“梁慧如”,亲切贤惠、生活经验丰富的“李夫人”等等,均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值得一提的是,《新晚报》开辟“李夫人信箱”,专为读者解答“恋爱、婚姻、家庭、交友”之类的情感问题,这样的文字陈文统也游刃有余驾轻就熟,不得不说,真是人才。

类似的活儿,查良镛在前几年也干过,其目的都一样,为了吸引男性读者,增加报纸销量。

到这时,你会发现,查良镛和陈文统不同的人生路,竟然有点异曲同工。

怀念梁羽生:梁羽生和金庸谁更胜一筹?

金庸先生

04

由于年龄相仿,爱好相似,家庭遭遇也差不多,查、陈二人很快成为好朋友。

在办公室里,二人对桌办公,也都很健谈,将对方当成自己的“废纸篓”,“把一箩箩的废话或者不是废话硬倒给他,就好像把废纸或者不是废纸抛掷给‘字纸篓’一样”。

二人同样爱好琴棋书画。下棋之外,两人经常把民国以来的武侠小说作为谈资。

多年以后,梁羽生去世,查良镛在一篇悼文中追忆当时情形:“这一段时间是我们两人交往最多、关系最密切的时候。我们谈得最多的是武侠小说。那时文统兄每天下午往往去买二两孖蒸、四两烧肉以助谈兴,一边饮酒,一边请我吃肉,兴高采烈。”

到这里,查良镛与陈文统离变身为“金庸”与“梁羽生”已咫尺之遥了。

05

1953年下半年,香港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和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在报纸上打起笔战,难分胜负,后来干脆签下了“各安天命”的生死状,相约到澳门比武。

这在当时轰动一时,盛况空前,可不像我们现在只会打嘴炮。

擂台赛举办当天,《新晚报》发表一篇题为《太极拳一页秘史》的特稿,介绍“吴氏太极”与“杨氏太极”之间的渊源。

“当读者们读到这篇东西的时候,也许两位太极高手在澳门擂台上正打得难分难解……吴公仪是太极派名手吴全佑的孙儿,吴全佑得过杨派始祖杨露禅的‘真传’。杨露禅的许多故事,散见稗官野史、武侠小说,其中有不少神奇传说。”

这篇特稿作者署名“梁羽生”。这是陈文统第一次使用“梁羽生”的笔名,梁羽生就这样诞生了。

因比武一事公众十分关注,上了很多头条,时任《新晚报》总编辑的罗孚决定“蹭热点”推出一部长篇武侠小说,在报上连载。并将这一任务交给了梁羽生。

梁羽生起初很有些顾虑。一方面,他身兼编辑和作者,“李夫人信箱”“历史新话”等版面已令他自顾不暇;另一方面,他从未写过小说,第一部小说却要写武侠。当时香港的主流报纸大多拒绝接纳武侠小说,认为其难登大雅之堂。

但罗孚才不管这么多呢,他直接将预告见了报,梁羽生“只酝酿一天”,便赶鸭子上架,开始创作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第二天也就是1954年1月20日,梁羽生开始在《新晚报》连载。这一年他30岁。

怀念梁羽生:梁羽生和金庸谁更胜一筹?

图:《龙虎斗京华》报纸影像资料

中国新派武侠终于姗姗来迟!现在就差金庸了。

06

梁羽生就这样登上了文坛。他之所以取笔名梁羽生,是因为南北朝时是“宋齐梁陈”,梁在陈前;至于“羽”,是因为他喜欢旧派武侠小说名家宫白羽的作品。

那时候,武侠小说始终被新文学所轻视,地位犹如流落江湖的艺人,观众虽多,却始终是街头杂耍,难登大雅之堂。谁都没想到,《龙虎斗京华》刚开始刊登,便好评如潮,报纸销量大增。

怀念梁羽生:梁羽生和金庸谁更胜一筹?

图:《雪山飞狐》报纸影像资料

《龙虎斗京华》在《新晚报》上连载半年(共192期),奠定新派武侠之基石。梁羽生原打算写完一部就辍笔,但读者反应热烈,只好续写姊妹篇《草莽龙蛇传》。

1955年2月,梁羽生的《草莽龙蛇传》完结,写连载太累,他需要休整,但必须有一篇武侠小说顶上版面,罗孚便向查良镛紧急约稿。查良镛跟梁羽生一样,也是赶鸭子上架,对小说创作也没有经验。

罗孚为了催稿,特意派一名同事坐在查良镛家等,说“九点钟前无论如何要一千字稿子”,不然明天报纸出来,副刊版面“将有一大块空白”。

在编辑的威逼利诱之下,《书剑恩仇录》开始在《新晚报》连载,其销路倍增,一时洛阳纸贵。金庸也一夜成名。

怀念梁羽生:梁羽生和金庸谁更胜一筹?

图:《书剑恩仇录》报纸影像资料

自此,两位武侠宗师真神归位,开启了一代武侠之新风。

07

随后,金庸和梁羽生,在武侠小说的创作上,你追我赶,“较量”了十多年,各自也著作等身。武侠小说大师古龙在这期间也横空出世,一时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1966年,古龙风头正劲,罗孚想炒作一下梁羽生和金庸,梁羽生便以笔名佟硕之在香港《海光文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金庸梁羽生合论》,文中云:“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其目的似有撇开古龙之意。

罗孚为了炒作这场武侠“论战”,又动员金庸写文章予以回应。金庸写了一篇2000多字短文作为回应。金庸在文中有些息事宁人地说,自己写武侠小说,只是报以“武侠只是一种娱乐”的态度,何必如此较真?

那时候,梁羽生受关注的程度略高于金庸。因为梁的多部小说均被改编成电影,而金则稍次之。同时,就作品进入内地的时间来说,也是梁先金后。

但金的后劲更足。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金才逐渐火起来,到了90年代至21世纪,由于电视剧的介入,金的风头更盛,而梁则逐渐淡出了。

2006年,梁羽生在接受采访时曾谈到与金庸的关系:“他是国士,我是隐士。他奔走海峡两岸,我为他祝贺,但我不是这块材料。”

怀念梁羽生:梁羽生和金庸谁更胜一筹?

梁羽生先生在演讲

08

外界甚传梁金之间有“瑜亮情结”,但其实二人的友谊是持续终生的。梁羽生移居澳大利亚后,每次回香港,金庸都做东请客;金庸去悉尼,梁羽生也会去看他。

每次见面,二人都会下几盘棋。梁羽生老家广西梧州市蒙山县城的梁羽生公园,匾额也是金庸题的。

这两位武侠世界里的“好基友”,用磅礴的才情、生花的妙笔、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共同编织了一个刀光剑影、儿女情长、快意恩仇、撩拨人心的武侠江湖,承载了几代华人的共同回忆。

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在悉尼逝世,享年85岁。金庸托人送去了挽联:

悼梁羽生兄逝世

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

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

自愧不如者:同年弟金庸敬挽

梁羽生和金庸谁的武侠造诣更高?梁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还称金庸是“国士”,自己是“隐士”,不难看出梁羽生的低调。

而金庸先生在梁羽生的悼词里称梁为“大先辈”,自己为“自愧不如者”。可以看出金庸先生是有多谦逊。

都说“文人相轻”,梁金二老互相钦佩,一个低调一个谦逊,这两种品质值得我辈学习。

仅以此悼念一代武侠宗师梁羽生先生。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