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赞美学校的文章-让你的孩子读读这篇老师亲手写的校园散文吧,相信定能触有所获!

赞美学校的文章-让你的孩子读读这篇老师亲手写的校园散文吧,相信定能触有所获!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19-12-27 07:27:03
阅读:
泰山之阳原创散文:《白杨去兮,护佑永恒》

2018年3月26日,伴随校园40多年的那一棵棵白杨在生命的尽头完成了她护佑师生的使命。蜡炬成灰,春蚕到死……她们和校史上那无数远去的巍巍师者一道,化作了一中校魂的万千风华、山高水长……


正受她浓荫庇佑的师生,视之情状,怎能不满目凄然?曾凝眸过那一地金黄的万千校友,闻之消息,谁又不是挂怀惴惴?


然天地轮回,万物有寿,生老病死,人尚难免,树又何堪……


我是2012-2013年受学校委托筹划校园文化建设时不经意间发现这些杨树的垂老之态的。


之前,汶川地震令举国悲怆,一中师生观震区生灵殒灭,亦心裂如焚。于是本部的三座板式楼宇——老办公楼和老5、6号教学楼便在无数师生校友的不舍中轰然拆掉,虽“撕裂”了一中人无数书声琅琅的记忆,但在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面前,大家也都欣然接受了那饱含着大爱的“倒塌”与“重生”。于是,新楼宇落成后,为了筹备110年校庆,也为挽留历史的记忆,更让后来的师生明了这方校园的历史流转,我和刘雷老师在琐碎教学工作之余欣然接受了把这所百年老校的历史风华铭刻于墙的重任。为了让那些文字和图片能律动出一所学校文化生命和历史的厚重,现在我已经忘记了那是怎样的一个个不眠的夜晚——我只记得除了到处查阅资料、咨询领导校友、伏案整理文字和图片,我最多地就是来到那一棵棵高大的白杨下,在与她们的对视中寻找创作的灵感。


是的,树是有生命的。当静静地凝视她的时候,我也便顺着我手头的资料线索和那些白杨的沧桑纹理走入了学校历史的脉络。我不知道有多少师生曾经像我一样地凝视过她们,但我可以确定的是,我是在老家祖宅前的老槐树的庇佑下长大的,我也是因实习时爱上了这些苍苍的白杨而爱上一中、走进一中的。当我凝视着她们,我能真切地感受到那哗哗树叶的喧响中曾流淌着多少代师生的书声琅琅;能想象得到,只有这些苍苍老树曾亲眼见证过每一届学子的奋笔疾书,见证过每一届学子带着憧憬而来又怀着梦想而去;能体味到,她看见“王火打铃”时,她心中生出的,是怎样的一种肃然起敬!见到百年校庆的盛典时,是怎样的一种和我们一样的欣喜莫名!


于是,在我和各位同事一起构思校园文化板块的过程中,“叶茂根深”这四个字早已化于无形,又处处散落在字里行间……可也就是在那时,我发现,这些树真得老了……当我在列列白杨下苦思冥想,顺着树干的纹理仰望碧空时,就已经发现,那挺拔、修齐的树干虽矗立宛然,然一些树冠上的叶子已经撑不起浓荫。在斑驳稀疏的叶片下,其个别枝干已是风烛残年,虽风神馥郁,但细观其态,足以让人心神怆然。


其实,据我所知,关于这些树的去留,讨论已不是三年两载。包括李校长、鲁书记这些在一中耕耘了无数春秋的老一中人,对这些树的感情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毕竟,只有这些树,在默默无声地记录着这方校园历史的绰约风华,更伴随着他们也包括我们每一个一中人在生活和成长中一路走来。当我决定诉诸文字来表达这些树对我们每一个一中人的意义时,我整整一天一夜思来想去,觉得也只有两字可以称之——“护佑”。


是的,护佑!夏天,她给我们浓荫;秋日,她给我们遍地的金黄;春日,给我们满园的生机;冬日,为我们挂起皑皑白雪;学校迎来新生,她摇响树叶,唱起欢歌;每到毕业离别,她哗哗作别,似在凄凄不舍。无数的学子,在她的注目下走向远方;一个个校友,又在她的剪影中承载记忆……


可,她们老了。就在去年暑假,一次风雨交加的洗礼之后,进来散步的老师,看到了风雨过后那一地的残干。那带着粗壮外表的残躯断面上,我们伤心地看到了她已空篓病残的树芯。而更让人不忍面对的现实是,每一个春天,我们都会在她那坚强挺立的树躯之上,陆续看到一些不再生芽的“死干”摇摇欲坠,且不断有些白杨在春天到来之前就再也睁不开那年年见证满园繁花似锦的眼睛。


而当我在校园里询问学校领导能否留下他们最后的岁月以慰藉我们的记忆时,才了解到这种白杨的寿命本来就是40载左右,近年不时的死干残躯随风残落,已成师生安全的隐患,学校忍痛伐之也是久商方决的无奈之举。我想,这些一直护佑我们的白杨树,一定也能理解我们的这种苦衷吧?龚自珍赞美落红曾有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想,用灿烂的生命护佑我们40多年的这些白杨,以这种形式告别也是她们对我们师生最后而又永恒的护佑吧?


树与建筑,校友与师生,是一所校园文化和历史生生不息的最鲜活的载体。然而,人有代谢,树与建筑亦有更迭。就像前些年我们为了师生安全在不舍中告别了三座老建筑,今天,为了一样的初心,我们又告别了这些白杨。或许,这就是历史。或者说,这也是我们一中教育之大爱的另一种存在形式,也是我们未来珍贵记忆的一部分。那些近日以不同形式纷纷留言或致电关心这些白杨的校友们,我想了解这些之后也能从遗憾中生出些许的宽慰与理解吧?


我们期待着,我们今年亲手再植的树木,依然能伴随这方校园一起郁郁葱葱于下一个40年。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自己为某届学子的级歌《浩然吾辈,天地灵光》填写的歌词,其白杨的意象散落在字里行间,曾表达了我们一起奋斗的师生对这方校园的真挚感情。今天放在这里,权当自己对这些白杨最深情的纪念:


蒙山下,巍然学府一堂;


沂河畔,百年弦歌甫畅。


校园里,挺拔着婆娑的白杨。


绿树间,掩映着青春的脸庞


悠悠古城两千载,育我灵光;


菁菁校园一百年,蔚我成长。


沂沭之岸,书声琅琅。


凤凰翘首,金雀翱翔;


朝霞啊,晨光;旭日啊,白杨


日臻至善,厚学滋养。


我心浩然,理想飞扬。


同学啊,师长;家国啊,担当


厚积薄发,智圆行方


心怀天下,梦想点亮。


谨以此文,向那些白杨,向如白杨一样为一中发展奉献一生的历代师者,还有那带着这种白杨精神求学、工作在四方的校友,致敬。


泰山之阳有话说:5年前,曾因为一次学校活动第一次见到王大绩老师并有缘作了面对面交流。昨天在泰安开会,又一次见到了这位年近八旬依然在为语文教学发光散热的老先生。他有一个语文的本质观——“一切景语皆情语”,我深表赞同。这句本来是王国维用来论诗的著名论断,被王老拿来界定语文的本质,可谓一语破的!是的,所谓阅读,就是从文中的大量客观素材(景语)中,体悟情感或者哲理(情语)。而所谓写作,就是您面对眼前客观之事、之物(景语),而生发出相应的智慧、道理、情感、价值(情语)。啰嗦这么多,不知大家能否理解?但相信当您耐心读完我的散文,或许会有所触悟:只是坎了几棵树(景语),这位老师却写出了如此深厚的感情和道理(情语)!对,这就是写作也是阅读的基本要素!换一句话说: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