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赞美英雄的句子-英雄的故事感人肺腑,榜样的力量催人奋进

赞美英雄的句子-英雄的故事感人肺腑,榜样的力量催人奋进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1-02 08:02:11
阅读:

自8月中旬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在全区司法行政系统推选出15名英雄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组成英模巡回演讲报告团,分赴各盟市和直属司法行政系统单位进行了巡回演讲报告,反响强烈。英模用纯朴的语言和感人泪下的细节,生动诠释了忠诚信念、价值追求、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以及热爱司法、践行初心的坚定信念,激励我们主动对照英模典范,以德立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毕力夫高度赞扬了他们的先进事迹,并号召自治区司法行政系统广泛开展学习英雄模范及其先进事迹的活动。


从今天开始,


小编就带您走近他们,


一起来认识这些英雄模范人物及其先进事迹!


每天更新一期,


今天为您介绍“只要群众需要,他总是随叫随到,毫不迟疑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苏玉淮”!


来听听他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初心”凝聚为民挚爱


“使命”彰显司法情怀


——昆区司法局 苏玉淮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司法行政系统的同仁们:大家好!我是包头市昆都仑区司法局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副主任:苏玉淮


身为巡回演讲报告团的一员,我今天有幸站在这里,走上台来,心里既有欣慰,也有不安,更有期盼。欣慰的是,自己做了一些有益的份内事,得到了上级组织和群众的肯定;不安的是,在全区人民调解队伍中,还有许多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我的一番演讲,也许挂一漏万,难以表达他们的炽热初心和忠诚担当;期盼的是,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的人民调解工作能够被更多人所理解,能够得到全社会的更大支持,还会有更多的亮点呈现,更多的佳音频传。


于是,心有所往,情聚笔端,我将自己的演讲题目定为:“初心”凝聚为民挚爱,“使命”彰显司法情怀。


记忆大门訇然打开,时光恍如昨日,往事历历在目:15年前,我脱下穿了二十三年的军装,告别了空军某部技术正团级干部岗位,回到家乡包头市,来到昆都仑区基层司法所和调委会,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和人民调解工作。


有人不解地问,老苏,你是团级干部,转业到地方,为什么要选择人民调解这么繁琐而又辛苦的工作?我当即笑着回答: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如今,群众的呼声和需要就是我必须响应的号令!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转眼间十五个春秋过去了,一连串数字和荣誉,浓缩了我的人生足迹:直接或指导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预防民转刑案件15余起,化解疑难纠纷100余起;“全区模范军队转业干部” 、全区“金牌人民调解员”、“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的确,在看似枯燥的数字和耀眼夺目的荣誉背后,自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今天,我就把“四心”的故事讲给你们听!


先说第一个:高站位谋划,用“爱心”化解矛盾。


世上有好多东西,给与他人的同时,自己往往是越来越少,而唯一有一样东西,却是越给越多,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和等价交换,而是付出和履行责任。


“清官难断家务事” 2005年,我担任阿尔丁司法所长不久,便遇上了一起棘手的纠纷:青松社区居民谢某与三个儿子之间,因赡养产生了纷争,哥仨各说各的理,态度强硬,我毅然接了这块“烫手的山芋”。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我多次往返奔波于当事人之间,吃了许多回“闭门羹”。时值数九寒冬,路面结冰难行,我骑着自行车多次摔倒受伤,可我全然不顾,仍继续登门去见当事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喻之以法,明之以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各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三兄弟每人每月给母亲260元赡养费,并负担老人的住房费用。之后,在老人的请求下,经商定,我又担负起赡养费“中转”任务,管起了账目,直至五年后老人去世。这期间,我经常自买礼品,去看望老人,还时常用自己的工资垫付赡养费,以确保老人的正常生活,。


化纷止争,息事宁人,调解员靠的不光是“三寸不烂之舌”,更要靠一份真诚,一身正气,一颗爱心!


第二个故事叫:高能量推进,用“耐心”调解纠纷。


“群众利益无小事,百姓纠纷大于天”。从事人民调解工作,每天都要面对各种矛盾纠纷,小到鸡毛蒜皮的邻里纷争,大到数万元的工伤赔偿,纷繁复杂,不一而足。


四年前的一次帮助农民工讨薪的事,我至今记忆犹新。农民工王某和徐某为催讨工资,奔波了多日,仍然无果,无奈之下,经人指点,来到我所在的调委会求助。我当即联系欠薪公司负责人,可对方电话不接,我就直接登门,但是连大门也难以迈进,真是“上山打虎易,开口求人难”。一向愈挫愈勇的我,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通过多方努力,终于见到了该公司负责人,随后,又耐着性子,多方协调,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地讲,终于融化了当事人心中郁结的“冰块”,让两位农民工腰包鼓鼓地踏上了返乡过年的火车。临行前,他们满面春风地前来道谢,让我疲惫的身心一下子轻松起来。


接下来,给大家送上第三个故事:高水平运行,用“真心”服务群众。


2017年3月,昆区政府开始实施昆和镇棚户区搬迁改造工程,在昆区司法局派出的法律服务工作组里,我成了一些拆迁户泄愤、谩骂的“出气筒”。面对情绪激动的居民,我扑下身子,融入群众,先洗耳恭听,再递上安慰的话语,表达理解的同感,做到有求必应,事必躬身,在细节中寻找契机,在交流中寻求突破。人心都是肉长的,一番“真心”到位的服务,缓解了现场剑拔弩张的气氛,形成了好事相商,其乐融融的局面。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所在的工作组,如期完成了100户居民的搬迁任务。


有句俗语叫“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话用在调解工作上,是再贴切不过了。做调解,不顺利的时候居多,被当事人误解是常有的事,受到打骂也在所难免。一次,当事人指着我的鼻子,骂我是“神经病”,还有一次,在调解一起供暖纠纷时,挨了当事人结结实实的一巴掌,即便这样,我也总是报以笑脸,决不激化矛盾。这样一来,事情反而很快会有起色,僵局很容易得以化解。


有人说,调解员像一幅深沉的油画,浓重的色彩蕴含了火热的情怀;也有人说,调解员像一曲高亢的壮歌,激昂的旋律奏响了坚强的信念;还有人说,调解员像一首隽永的诗篇,铿锵的语句抒发了不懈的追求;而我要说,调解员更是一面闪光的金盾,肩负着守护社会安定第一道防线的神圣使命。


最后一个故事:高效率沟通,用“关心”温暖百姓。


“打铁还得自身硬”。从部队转业来到基层司法所工作后,通过细心看、认真听、刻苦学,我从一个“门外汉”,锻炼成了在司法行政系统小有建树的“调解能手”,用自己的才、学、识,与矛盾纠纷的当事人进行高效率的沟通,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给更多的弱势群体。


“情到深处自然浓”,人民调解不同于诉讼之处在于,要立足于对当事人的关心,通过因势利导,情、理、法、德四管齐下,将柔性调解与公平公正相结合,排忧解难,辨法析理,定纷止争,以号召力、感染力和个人魅力,让当事人口服心服,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与时俱进,方能满足群众需要。2018年,组织上安排我了新的岗位——进驻昆区人民法院设立的“人民调解工作室”,专门开展“诉调对接”工作,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真正做到便民、利民、亲民。一年多来,“诉调对接”喜见成效,成功调解案件70余件,为当事人节省诉讼费6万多元。


“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十多年来,自行车成了我最好的交通工具,骑着它,我走遍了辖区每一个角落,从学校、住户,到单位、商铺,处处留下了我奔波忙碌的身影。


“咬定青山不放松”。大年三十,我调解过夫妻矛盾;邻里因墙面受损,出手阻挡通道,我便带上涂料和工具,为当事人修补、粉刷屋顶;社区里上下水纠纷每年都时常发生,我总是一层楼一层楼地跑,挨家挨户做工作;当我调处了一件母女俩因隔阂五年不来往的家庭纠纷后,看到母女冰释前嫌,重叙亲情,我的心里也感到暖意融融.....


多年的调解工作,让我感悟到,邻里纠纷无非一个“气”字,感情婚姻无非一个“情”字,生产经营无非一个“利”字,经济债务无非一个“钱”字,气儿理顺了,事就通了;情找准了,结就开了;利分平了,人就和了;钱算清了,怨就散了,也就达到了“情为真、理为先、法为度、德为高、和为贵”的理想境界,正因如此,社会才需要“使人知、令人信、动人情、促人行”的人民调解员,我为自己岗位责任重大,肩上使命光荣而感到幸福快乐、无比自豪!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身为有着军旅经历的人民调解员,我的初心就是树立起共产党员的形象,传承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担当起化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平安的崇高使命,这是我一生不变的鲜明坐标。“守初心,担使命”,贵在持之以恒,永葆本色;贵在不遗余力,久久为功。虽然,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荣誉,但我会始终提醒自己:名利地位身外物,平淡从容才是真。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荣誉只属于过去,拼搏再创造佳绩。朋友们,簇拥着热烈的掌声,我走上讲台,讲述“四心”故事给你们听,请大家感受我的心路历程;沐浴着灿烂的笑容,我走下讲台,未来的时光中,我还要捧一份家国情怀,守一颗爱民之心,秉持一个做人准则,传承一种奉献精神,做到一生不变其志,不改其道,不悔其节,无愧于自己的岗位,投身于心爱的事业,追求于伟大的理想,奉献于崭新的时代。因为我,永远是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在人民调解战线上的排头兵!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