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语言描写片段-要高考作文直面语言三大病症,对症下药,才能少语病得高分

语言描写片段-要高考作文直面语言三大病症,对症下药,才能少语病得高分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3-14 06:34:53
阅读:

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看来有思想的孔子也是讲究文采的大咖。还有一句话也是掷地有声:“缺乏审美能力,约等于无趣。”作文没有文采,会让阅卷老师感觉索然无味,“看不下去”,这就印证了孔子口中的“行而不远”。


颜值时代,如何让阅卷者“赏心悦目”,痛快给你打高分,实在是与文采极为相关的一件大事。在前面的文章中尖子生 为大家介绍了审题、素材的相关技法,本文将为你的作文“言值”把脉,帮你刷新分数。


“最 美” 开 头, 一 眼 就 沉 迷


什么样的文字是阅卷者欣赏的“高言值”,让他从中感受到你的文化底蕴呢?请看下面这段示范


“瓷素茶寂琴破音”,是品茶时最美妙的情景,视觉、味觉、听觉开始密集感觉的风势,汇聚思想的流水,涤荡情绪的杂质,审美体验在愈来愈接近于本色时提纯,重回朴素的格调。这格调大概始于宋人点茶、咬盏的茶之花,点出了宋人生活的精致与典雅,是青瓷中的美学趣味。


(李冬君《青白瓷上的宋人格调》)


大家看这个开头,读来如何?


这样的开头以充满艺术气息的语言,解说品茶的格调,全文形成了诗意的美感。放到高考场上,这样的文章才会让阅卷老师产生“想要读完”的念头。


看 图 说 话:注 意!三 大 “损 颜” 陋 习


有不少爱学习的同学求助道:老师,我写作文总是干巴巴的,是不是没救了?


关于语言,在这里为大家整理出了三类常见问题,请对号入座


三大“损颜”陋习


“损颜”陋习1:对而不精,啰嗦!


一篇作文800字,引用材料300字,看到这样的作文,阅卷老师很难打出高分。“对而不精”的阅读感受正如西天取经,师傅唐僧一直在耳边“碎碎念”。所以,聪明的同学请牢记:千万不要让阅卷者感觉到你在凑字数


正确的示范如下


《围炉夜话》中写道:“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我与中国一路同行、成长,伴随我的便是“粗粝能甘,纷华不染”。十年前的中国,是剧变的中国,是伴随着成长的阵痛的中国。南方大雪,蔬菜、粮食面临绝收危机,我们挺过来了;5·12 汶川大地震,举国一片哀恸,我们挺过来了;亚洲金融海啸,全球经济一落千丈,我们挺过来了……如今的中国已走过苦难,正蓬勃发展,作为时代新青年的我们,将与祖国一起追梦。


(2018湖北考区满分作文


《粗粝能甘,纷华不染》)


有没有觉得这段文字用比较凝练的语言传递出了丰富的信息量呢?这位考生结合《围炉夜话》中的名言分析中国崛起的原因,而后水到渠成地提出“粗粝能甘,纷华不染”的观点。语言准确严谨、富有情感、结构工整、立意深刻,因语言精炼出彩被评为一类上。


语言的凝练体现在语言有力度、不啰嗦。你可能还有以下困惑:


能不能引用题目材料?


当然能,有些任务驱动型作文是必须引用,但注意:要大幅度删减细节,概括主要内容,表明态度即可。


论点能不能反复说明?


当然能,前提是每个段落的侧重点不同,中心思想是一样的,但分论点需要有角度、层级的区别。


什么时候能用细节描写?


只要这些细节有利于突出你的中心思想,都可以写。需要注意在议论文中的比例,以免造成文体不清。


划重点:例证和引材要注意:语言简练,概括精要,不宜被细节缠绕,应以论证主题为主要导向大幅删减细节;语言风格书面化,冷静理性,不宜带有过多个人情绪;注意炼词炼句,选择精炼的词句用在作文中。


“损颜”陋习2:简而无味,无趣!


作文只做到了语言凝练是不够的。不少考生好不容易找准了立意角度,写下几百字,作文读起来却是“干巴巴”的,这样的作文想拿高分?没底气啊!面对如此考场作文通病,我们来一个“似曾相识”的例子:


不爱阅读者,终究会被阅读抛弃。真正的阅读者,他们热爱阅读。看一个人的品位,看一看他读的书就知道了。其实,最能够提升人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的书,应该是那些古人传承下来的名著,因为那些书经过了岁月的验证的。


整段文字“太平凡”,转折生硬,且毫无意境可言,读来实在空洞乏味。


我们来看看,加入一些符合语境的用词,升格后是什么样子?


阅读的云翳被抛弃,再也映不出夕阳西下的绚丽,请身披一袭灿烂,心系一份执着,带着“阅读”上路,这样,便可采撷一路风光。真正的阅读者,应该有选择地阅读,而不是仅仅为了阅读而阅读。看一个人的品位,看一看他读的书就知道了。不得不说,最能够提升人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的书,应该是那些经历岁月淘洗而传承下来的名著。


在论证“阅读名著提升语文素养”这一观点时,考生用“云翳”“彩霞”等意象,让文段充满了诗意的美感;“身披”“心系”“采撷”等动词,将自己喜欢阅读的心理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有观点、有意境、有美词、有修饰……升格后的文段与升格前相比,是不是美多了?所以,改变作文语言空洞病症,有两个小妙招:


用词,用各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要注意符合场景和意境,不可乱用)


句式变变变:长短句结合、反问句、转述句、疑问句……(适可而止,不可变得面目全非)


例如满分作文《进步的温度》这样写:


失败亦不是被人踏过头颅、碾过腰身的一败涂地,而是每一天都在重复昨天的自己。曾经记录我们悲欢离合的胶卷时代悄然退去,在一片唏嘘声中,胶卷王国柯达也默然消逝在历史的天空。柯达的没落,唤醒了不可一世、坐井观天的世人,也唤醒了我们那颗渴望进步的心。心若没有进步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胶柱鼓瑟,故步自封,总是会使你的世界越来越小,视野越来越窄,身影越来越淡。


“柯达的没落,唤醒了不可一世、坐井观天的世人,也唤醒了我们那颗渴望进步的心”,紧接着化用名言,又是一组排比句顺势接来,“胶柱鼓瑟,故步自封,总是会使你的世界越来越小,视野越来越窄,身影越来越淡”,美观、灵动,给人美感。


划重点:倒掉语言的“白开水”,可以在写作中选择适合文段意境的词语穿插,或者安排不同句式,使用修辞手法,让这篇文章“活起来”。


“损颜”陋习3:华而不实,自嗨!


近年来的考场作文,考生们不再喜欢走寻常路,而是选择了另一种很销魂的“伪作文”技法——自嗨。例如前几年上海卷就出现“文笔很嗨,却不知所云”这么个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状况。这一发现来自上海语文教研员沈国全老师。


例如这样一个考场片段:


曾感受过诗人辛弃疾“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我为他为百姓立命的“横渠精神”而呐喊鼓舞,但也曾为他“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温婉而泪流满面。人心如同夜色,虽是一层层不可捉摸的防护坚硬,但夜空中的点点滴滴繁星闪烁,正是那温情美好的时光的经历。


从这位考生的角度来看,他一定觉得自己的每个句子都很漂亮,心中自嗨“我文笔就是好”,但放在一起组成段落,却不知所云。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考场作文“只顾词藻的堆砌,落得华而不实”的套路文。


如何避免“华而不实”的套路文?有两个方法:


一、抒情要饱满;


二、议论要精辟。


抒情饱满


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或堆砌大量华丽辞藻。考生要记住,抒发情感需把握“度”,别过犹不及。情到“浓”时,往往是细节的描写、质朴的语言最触人心底。(核心要素:情感真挚、细节描写、语言质朴)


我们看这样一个片段:


母亲去世后,每年除夕,张恨水都要点上蜡烛,对遗像进行跪拜。1967年,他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一个除夕。他让女儿用白萝卜切成两个烛台,点上红蜡,在儿子、儿媳的搀扶下,颤巍巍地向母亲的遗像跪拜。他说:“这不是迷信,我是在做我心之所安的事,这样,可以让我的思念得到一些慰藉。”


(节选自《思念》)


文段无过多修饰语,初读时,总感觉“淡”,但细细回味其间细节,尤其是“搀扶”“颤巍巍”等词语,文段对张恨水思念母亲之情的刻画,直击人心。


议论精辟


即一篇议论精辟的作文必定不会掺杂过多的空话、套话,而是以一针见血的语言剖析社会现实,论述观点。(核心要素:言之有文、见解独到、观点犀利)


请看这样一段正确示范: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急着去表达什么,努力要一鸣惊人,死亡正是个好题材,因为觉得死亡刺激、神秘、旷远。那些动不动就死人的青春小说,那些因为主题苍白无力而格外考究辞藻、格外大声疾呼的作品……声嘶力竭的摇滚,是演给恐慌着却未曾经历过的人看的。渐渐知道,生与死这样重大的主题,就是该轻声说的。重的东西,要轻轻地拿,轻轻地放。


(节选自《重的东西,要轻轻地放》)


这个文段直白犀利,不过百来字,便将那些内心怯弱、不经世事之人的浮躁之气尽数道来。给人一种文字铿锵有力之感。


划重点:在写作过程中,同学们要注重提升作文语言的力量,不要受制于华词丽藻,而是要带着真情实感和明确的态度去写作。如此,方能使人读后产生情景犹现、雄辩酣畅之感。同时,全篇文字要围绕核心表达,切忌空话与套话哦


说了这么多,不知大家有没有学到一招半式呢?你可以翻出一篇以前的练笔,将语言问题对号入座,并按照上面的方法试着改一下,看看有没有“变美”?


下期预告:阅卷名师将带大家进入“时评文专题”,告诉你2018届的学长学姐都踩了哪些雷。


尖子生,时评文只有一套模板


如果小可爱们有去认真读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优秀范文,就会发现,高分时评文的得分点总是相似的。时评文不过是议论文的一种,只是


本 期 作 业


这里有一道漫画作文题,有同学据此写了一则片段。它的语言存在什么问题?请你作出修改。


漫画作文考题来源:


山东师大附中高三高考预测题


学生文段:


小时候,父母告诉我们“门外有大灰狼”“校外有大坏蛋”;长大后,上司领导告诉我们“国外有艾滋病”;再后来,为人父母的我们又告诉孩子,“门外有大灰狼”“校外有大坏蛋”……


过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可是至死我们也不曾明白:门外到底有什么?


答题要求:


在本纸条的“文段区”(点击底部的“写下你的想法”,选择“练一练”进入文段区)


写下这个文段的语言问题,和你优化语言后的版本。


格式:


存在的问题:


我优化的版本:


作业答案将在后面公布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