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余秋雨名言-《霜冷长河》:余秋雨,我见到一位大师,他说和我前世相遇在河边

余秋雨名言-《霜冷长河》:余秋雨,我见到一位大师,他说和我前世相遇在河边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4-04 05:41:20
阅读:

《霜冷长河》:余秋雨,我见到一位大师,他说和我前世相遇在河边


余秋雨讲了一个故事:几年前,有一次我到北京一位朋友那里却玩,见到一位异人。他见到我,双目炯炯地逼视良久,便说:“这位先生,你从小是不是产生过一种遥远的记忆,在一条长长的大河边,坐了很多年,在你边上,还坐着一个人,相差大概只有十步之遥?那人就是我。”我笑着摇了摇头,心想,前一辈子,我身边居然坐着你?我们坐在河边干啥?你会不会见到别人也这么说?看得出,他对我的反应非常失望,立即满脸冷漠。我想,刚才还说前一辈子在河边一起坐了那么多年,今天突然相逢,怎么转眼就冷漠了?


余秋雨是豁达的,显然不信什么大师不大师,他的书,读起来更像是一个经历过人生阅历的沧桑之人给那些没有阅历的青年人或者还没有找到人生目标的成人的劝告。从嫉妒到善良,从每个年龄段该做的事情到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这本书都给出了他自己的见解。


我不敢说余秋雨老先生写的东西都对,但从他那呼唤回归善良,回归人性的呐喊中觉得好像确实得这样。浮躁的社会让我们的脚步日益飞速,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友情,嫉妒,善良,谣言,这些小时候就懂的东西如今真真切切的站在我们面前,如果没有正确的态度,那将会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书中引用了一些名言,如画龙点睛般镶嵌在每一个最合适出现的地方。


终于明白为什么余秋雨对那些谣言和中伤不予理会,虽然他如今的作品已不如当年,但他的态度却一直没变。我从网络中或者从母亲口中也得知不少关于他的负面消息,当时自己难知真假或者难知这点小事该不该引起如此多人对他的攻击。看的出来,他选择了置之不理是对的,不需要辩解,让时间抚平一切,然后谣言误会就都消失了。当一个人出名了以后,攻击自然就到了,只要问心无愧,那什么也不用担心,联想到越辩解越难堪的唐骏,突然感到一丝苦涩,时间能抚平一切,同时也能揭露一切。


这几日睡前都在读余秋雨先生写的霜冷长河。这是我以前十分爱读且欣赏的书之一。余秋雨先生其文采、之思索在某种程度上都代表着中国文人中一抹孤傲却感激的神采。他的人生与文化紧密相连。 他的文字与柏杨、语堂等人大相径庭。感叹中国传统文化折射在他们三人各自的视野里竟有完全不同的个性光辉。柏杨辛辣,直爽,由衷为国人叹惜、恨国人懦弱与自大的悲凉情怀。语堂学贯中西,其文多现中外文化的交融与冲突,隐约中透着蓝色文明与黄色文明的差别与距离,余秋雨的文笔之中的是传统文化中的自省因素。他敦实的文化根基筑起他今日的思维巨堡。


看到其中的琉璃意象,心中蓦然涌起一阵感动,一直以为水晶是世上至纯至美的事物,可是现在看来琉璃才是,有生命却又明澈无暇。本来觉得琉璃的颜色过于花哨,太过于张扬,其实现在从那篇文章中看来,琉璃的内心很丰富却很纯粹,张扬之下是最简单的内在,大隐隐于世,没有必要用低调的外表掩饰起内心,即使如此张扬的色彩也可有最最纯粹的心。套用书中引用的一句话“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这也是我所期求的境界。


当文字联结了历史与文化它的沧桑感和厚重感便凸显出来,纵横千古却不失遥远,或许文化是相通的,千年之后我们还是可以感觉到骨子里的一些东西,不考虑作者如何,只知道那文字很纯粹,陶醉在这样的脱离现实的文字中,在其中淘去了那些纷纷扰扰,留下的是一条清澈的河流,从远古到现在还在汩汩地流动,感动着这泱泱长河滋养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