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于的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典故原来出自于汉中这个地方!

于的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典故原来出自于汉中这个地方!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4-05 04:40:00
阅读:

被誉为“中国第一生态观光园”的城固橘园景区,又是汉中升仙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著名成语故事就典出这里。因此,城固积极挖掘宗教文化遗产,打造升仙文化景观,为橘园景区注入文化元素,推动旅游开发建设。如今建成的升仙大道、会仙阁、升仙台和唐公庙等景观建筑,与橘林青山融为一体,成为八方游客赏景品橘、慕仙悟道的好去处。


升仙大道及学道得仙故事浮雕


升仙大道位于满坡橘林的升仙口西边唐公山半腰,起点在柑橘文化长廊的东端,环山观光路以北处,终点与会仙阁相接,整个升仙大道在橘林间斗折蛇行,隐喻唐公昉学道得仙须经过千难万险方能成功之意。全长513米长的拾级之道,均用两米宽的天然石材铺就。大道起点口西边,立有一高3米多的奇石,正面刻着“升仙大道”4字,背面刻着陕西理工大学教授李星先生创作的《升仙大道赋》全文。拾级而上,每隔50米分别向路东路西扩展出一块大约30平方米的平台,中间置一约两米高5米宽的花岗岩浮雕,共9通,內容分为“圣地育仙”“志道结缘”“至诚动仙”“至静修道”“泽润乡里”“遭嫉避祸”“白日升天”“婿泪成河”“刊石扬誉”,如连环画般,正面是浮雕画面,背面是4字诗句隶书铭文。游客在攀登健身中,既了解了唐公昉学道得仙的故事,又欣赏了浮雕和书法艺术,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会仙阁及会仙画卷浮雕墙


会仙阁及会仙画卷浮雕墙在升仙大道的终点处,建在唐公山上中腰的一块大约一百多平方米的平台上,东西南三面和从左右登上平台的石级大道两边都是汉白玉栏杆。会仙阁位于平台正中,约9米高,由6根红色的柱子撑起三层青瓦白边、雕梁画栋、八面飞檐翘角的如伞阁亭,正面阁檐下的匾上题着“会仙阁”3字,由著名汉上书法家陈竹朋先生书写。阁亭正北是依托山体砌建的会仙画卷浮雕墙,长20米,宽2.5米,面积50平方米。作者以阴刻笔法在黑色天然大理石上,刻画出了先秦汉代时期18名蜀汉神仙与唐公昉会面的情景,仙风神韵,栩栩如生。是游客了解古代汉中神仙教道人物的好教材。


升仙台石级大道及升仙台阁


由会仙阁攀登至升仙台,由一坡度为15度长90米的石级大道连接。这段石级大道中途没有歇脚之处,300多级台阶,须游客一鼓作气而上,登上升仙台方有升仙的感觉。升仙台大约60平方米,周边建有半人高的汉白玉大理石栏杆,站在正面,向南远望,湑水、升仙村、庆山伏牛山、斗山尽收眼底,如同有站在天宫看人间的超然感觉。台中间屹立着6米高的升仙台阁,由6根柱举着一大小两个圆环,环边饰以道教文化图案,色彩斑斓。阁的地面绘着阴阳八卦图,沿着两个空心圆环向天上望去,仿佛是升天的通道。站在这里讲话嗡嗡空响如同与天仙会话,奇妙无比。台北立着两通碑,一通是城固县人民政府从西安碑林博物馆复制的东汉《仙人唐公碑》一通是刻着由陕西理工学院教授梁中效先生撰写的《升仙台赋》全文的碑刻。


唐公山坳绿树掩映唐公昉庙


再从升仙台出发,向唐公山最上部处蜿蜒而行,攀登一段如梯似蛇的曲折青石台阶,穿过一处绿树花草簇拥的平坦小径,经过20多分钟的路程,就抵达了升仙文化景观带的最后一个景点唐公庙。该庙坐落在一处两边山体凸伸如臂的山坳间,有深山藏古刹的幽静无为意境。绿树环合,香火似岚。仿古唐公大庙坐北向南,建筑体量较大,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庙只有一进,中塑唐公昉像,西边为赵威伯、乐长治;西边为王仲都、郑稚政。他们均为汉代道教神仙,除王仲都外,唐公昉和其他3人,为南朝梁陶弘景创立的道教神仙谱系《真灵伟业图》中的“保命四丞”,即主宰人间生死、雨水、灾害、孝敬的4位神仙。唐公昉司主宰人间生死之职。大殿中的5位道教神仙,塑像庄严,高大威仪,令人起敬。该塑像由曾泥塑宝山寺500罗汉彩绘而远近闻名的城固本土省级民间泥塑大师李昌吉创作。


作者:伍宏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