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严的成语-《鹤唳华亭》皇帝的问题在于,把对太子的“冷落”当作“严格”

严的成语-《鹤唳华亭》皇帝的问题在于,把对太子的“冷落”当作“严格”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8-17 00:12:50
阅读:
最新资讯《严的成语-《鹤唳华亭》皇帝的问题在于,把对太子的“冷落”当作“严格”》主要内容是近几年,很流行轻松搞笑或者甜宠的下饭剧。在辛劳了一天之后,下班回家,一边吃饭一边追剧,也成了劳苦大众的一大乐事。 然而最近播出的《鹤唳华亭》即不轻松搞笑,也不甜宠,反而有些烧脑和虐心,可是观众们一样乐此不彼地追着,它的豆瓣评分有7.5,可谓表现不俗。-严的成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近几年,很流行轻松搞笑或者甜宠的下饭剧。在辛劳了一天之后,下班回家,一边吃饭一边追剧,也成了劳苦大众的一大乐事。



然而最近播出的《鹤唳华亭》即不轻松搞笑,也不甜宠,反而有些烧脑和虐心,可是观众们一样乐此不彼地追着,它的豆瓣评分有7.5,可谓表现不俗。


《鹤唳华亭》讲述了一个架空的年代故事,皇太子萧定权,屡次受兄长萧定棠和中书令李柏舟的陷害,在朝中清流和女官陆文昔的帮助下,最后让冤案得以昭雪,安定了天下。



这部剧画面唯美,全员演技在线,服化道也非常养眼。只是,前期剧情一直是反派得意,正派受气,所以整部剧的基调显得非常忧郁。



尤其看到太子以泪洗面的样子,观众无不心疼,纷纷责怪他的皇帝老子太无情。其实这个皇帝的问题岂止是无情,他的错误观念才是,儿子们悲剧人生的根源。


皇帝最主要的错误有两个:一个是一碗水端不平;另一个是错把“冷落”当“严格”。



1,一碗水端不平

大王和太子都是皇帝的儿子,但皇帝的偏心会让你觉得太子不是亲生的。



说起太子身世,就想到林黛玉。他年少丧母丧妹,所以他对亲情极度地渴望。然而父亲对他十分严厉,动则打骂罚,所以他从小就不与父亲亲近。



而同父异母的大哥萧定棠,却完全不同,有母妃照顾,皇帝老子对他也是疼爱有加。虽说是一家人,但每次看到父亲对大哥慈爱的样子,太子总觉得自己是多余的。



再加上太子爱落泪,是不是像极了寄人篱下的林黛玉。


大哥萧定棠恃宠而骄,一直觊觎太子之位,故而和自己的岳父李柏舟联手,一再陷害太子。为什么他们会兄弟成仇?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对权力的贪婪,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他们之间缺少感情。



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造成兄弟萧蔷的人却是他们的父亲——皇帝老子。这个皇帝一碗水端不平,对一个特别宠爱,对另一个特别严厉。所以大王才会有恃无恐,所以太子才会心灰意冷。


自古一碗水端不平,造成兄弟萧蔷的父亲很多。比如,袁绍的江山为什么会被曹操夺去?就是因为他厚此薄彼,废长立幼,才造成自己几个儿子互相内斗。最后曹操渔翁得利。



再比如,战国时候的赵武灵王,本来立了公子章为太子,后来因为宠爱吴氏,而改立吴氏之子何为太子。最后,兄弟反目为仇爆发了沙丘之乱。而赵武灵王本人也在战争中饿死。



一个父亲如果给每一个孩子同等的爱,自然是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可是皇帝却和袁绍、赵武灵王一样,无法客观看待自己的儿子们。本来已经立了太子,其他皇子自然当离京就藩。



他却想让大王承欢膝下,那么大王自然觉得父亲特别厚爱自己,朝中大臣自然会认为皇帝想改立太子。这不就是皇帝自己把朝政搅乱的吗?



太子老师卢世瑜问过皇帝,为什么对两个儿子如此不同?皇帝说,把大儿子当儿子养,把太子当储君养。这就是一个混蛋逻辑。既然作为一国之君,凡是必公正,这也包括对待自己的子女。


如果太子是未来储君,应该严厉一些,那么大儿子也是未来朝臣,一样应该严厉一些。否则,未来国君怎么管束这娇生惯养的朝臣?



如果皇帝想享受亲情,那么大儿子,太子都是儿子,都应该备受爱护,为什么他又区别对待他们呢?还是出于皇帝的私心吧。皇帝为自己的双标找足了理由,一面想要国君的威严,一面又想感受人间真情。



这不就是“又想马儿不吃草,又想马儿跑得快”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皇帝不懂这个道理啊!


2,错把“冷落”当“严格”

也有人说,皇帝内心还是爱太子的,只是他觉得应该对太子严格一些。我不否定皇帝爱太子这一点,否则他就不会吃舅舅顾思林的醋,吃老师卢世瑜的醋了。



对太子严格也没有错。皇帝的错在于把“冷落”当“严格”。有个成语叫“严父慈母”,可见人们心中父亲都是严格的。还有一个俗语叫“严是爱,娇是害”,所以大家认为严格是为孩子好。



这些说法也都有道理,但什么是严格呢?皇帝以为板着脸不笑就是严格,他以为重罚犯错的儿子就是严格,他以为给儿子出难题就是严格。



而真正的严格,是像卢世瑜那样。太子犯错,卢世瑜会拿戒尺打他,会把问题和错误明确地指出来,告诉他。但卢世瑜不会故意为难太子,该关心时关心,该维护时维护。


卢世瑜除了教太子功课、做人、理政,还很关心太子的心情,关注太子的喜好。他知道太子会喜欢什么样的女子,所以推荐陆文昔为太子妃。而皇帝呢?他不关心太子喜欢谁,只考虑他的皇权是不是稳固。



皇帝在太子母亲去世时,不让太子见最后一面,仅仅只是出于严格吗?不,这是残忍。皇帝见到大王喜笑颜开,看到太子就摆出一副扑克脸,是严格吗?不,这是故意冷落。



大王做什么出格的事,他都可以轻易原谅,大王提什么过分的要求,他都可以答应。太子做什么都不对,要求什么都不许。见过偏心的,没见过这么偏心的。难怪清流们力挺太子,实在看不过眼啊!


当然也有人说,这是皇帝对太子的锤炼,他希望太子能够冷漠一点,不要感情用事。可能是吧!但是,皇帝这个想法就更错了。



天下昌盛需要一个明君,但明君不是无情之君,而是圣明之君。无情不代表就能圣明。秦始皇就很无情,制定极其严苛的法律制度。结果呢?还不是激起民愤,最后秦朝被推翻。



所以,皇帝不仅对“严格”有误解,还对“明君”有误解。



正是皇帝这些错误的观念和行为,把太子推向了舅舅和老师的身边。还最终导致了大王和太子的势不两立。


皇帝真要希望太子将来不被外戚专权,那就用正确的方法,教他治国之道,教他识人之术。而不是,动不动就惩罚,动不动就翻脸。



自古帝王最无情,但他的无情只会培养出一个暴君,于国于民无益。



做一个明君,应当如卢世瑜所说:君王的德性,就是邦国的基石。储君品行端正,国家就会安定,储君内心动摇,国祚就会倾斜。一个国家连储君都要使诈伪之术,这个国家就会倾覆,子民就会流血。


所以,皇帝真想培养太子成为明君,不是用他所谓的“严格”,而是用自己的行为树立榜样。自己先做一个对子民、对家人,都公正贤明,不偏不倚的国君。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