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野性的呼唤读后感-读《沉沦》有感

野性的呼唤读后感-读《沉沦》有感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8-17 07:12:51
阅读:
最新资讯《野性的呼唤读后感-读《沉沦》有感》主要内容是-野性的呼唤读后感,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莫让少年愁成哀



导读


导读: 在这清和的早秋的世界里,在这澄清透明的以太中,他的身体觉得同陶醉似的酥软起来。他好像是睡在慈母怀里的样子。他好像是梦到了桃花源里的样子。他好像是在南欧的海岸,躺在情人膝上,在那里贪午睡的样子。



《沉沦》是郁达夫于1921年出版的同名小说集中的一个中篇。大篇幅描写风雾掺杂的山林草木是小说的一大特色。这些描写就像一幅幅迷茫清冷、闲适安然的背景图,既是主人公思想活动的留白,又给读者们留下了无限遐思。小说讲述一位青年留学生患忧郁症之后,从心灵逐步扭曲到溺海而亡的全过程。


我认为造成这一悲情命运的根源在于主人公善感多发的少年愁怨没有加以引导疏通。在国内,他因看不惯学校教育制度的流弊而屡次辍学,那时的愁尚可在“一川江画”的书房里冲淡。但背井离乡又遭哥哥“丢弃”生出的家愁,身为“弱国子民”备受鄙视生出的国愁,却无法消散,只得淤积成为哀怨。在哀怨里他呐喊着需要爱情,但忧郁症使他离群索居,无法对人言,呐喊也没人听见,他在忧郁的魔沼里越陷越深、由怨生恨,同所有人彻底决裂,只留下对爱的那声呼唤。随着性认识的逐步深入,在强烈性冲动与压抑之下,酒醉夜宿妓女。肉体堕落了,灵魂沉沦了,对爱情的追求也破灭了,生无可恋,便寻死求了解脱。最后他说道: “祖国啊祖国,我的死是你害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这类似的话在文中也有穿插,因此有的评论把文章的基调归为主人公的爱国主义情怀。我却不敢苟同,只能说他起初确实是向往自由的进步青年,有着对祖国的美好希冀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但他本性内向、自卑、懦弱,带有典型的酸腐文人气质,加之患忧郁症后极端扭曲和偏执心里,最后这声呐喊的爱国主义情怀就显得过于苍白,只能凸显出他对国家衰败的无力感和怨怼情绪。所以对于此少年之沉沦史,我只能望洋兴叹: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对成文的历史背景及表现意义争辩已无用处,毕竟斯人已去。百年之后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人物的命运给当代人留下的警示作用。


无论哪个时代的青少年遇到问题往往都表现出成熟与幼稚、自信与卑微、叛逆与顺从、浮躁与内敛等多重矛盾并存的特质。这种特质使他们只能浮于问题表面,易冲动做事造成无可挽回的结局。那些暴力斗殴致他人死亡的,不堪心理压力愤然自戕的,曾给多少家庭留下哀伤?根源就在一个“愁”字。愁,忧虑也,难题也。古人常说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是说有难题无法解决时,总爱借景抒情,派遣忧虑。但这只是暂时的办法,治标不治本,忧愁在心中积压着,爆发是迟早的事。要想根除它,首先要正视它,正视有时并不是直面对待,而是像心脏搭桥一样找条别的路走。张开嘴巴向他人求助,共同分析问题的解决之道。在此迂回的过程中我们性格中的矛盾两级可以相互牵制、调和,遇乐事显忧,遇忧事显乐,从而达到性格状态的稳定。因此忧虑产生和消除的过程是我们自身矛盾中和的过程,即性格塑造。所以年轻人首要做的是敢于转变自己“避难”的态度,克服羞怯,向他人倾诉忧愁。同时树立良好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判断问题的准绳和依据,能分辨是非对错。社会群体和社会舆论也应该给予好的导向,摒除拜金拜权、暴力色情、贪污舞弊等不良习气,帮他们树立“温良恭俭让”三观皆正的偶像崇拜。学校里的德育教育、情商教育要深入开展。贯彻“不以分数论成败、不以成绩论英雄”的思想。因材施教,对不同性格的学生给予劝诫或鼓励。学生们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思之所思、学之所学。在才艺攀比之风盛行的时代,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不妨让孩子歇歇脚,别再穿梭于各类培训班,深入生活去学习生活技能,大到为人处事,小到接人待物、穿衣吃饭,保留自己的本真与质朴。多读几本名著,与书中的圣贤们比比道德,开拓自己的思路和胸襟,自我反省,就道而改。文过则酸腐,质过则粗俗,两者均衡,“文质彬彬,而后君子”。君子才能长久立于世。


青少年时期是构建良好道德体系的最佳年龄,孩子们最大的资本是时间。此刻家长和老师们应该给予他们鼓励和劝诫、疏通和引导。莫为了成绩、才艺之类的再去逼迫他们,忽视他们的快乐与忧愁。莫让少年愁成哀!他们来日方长,确实是这样。



作者简介网名,藤萝烟,本名:梁敏,女,80后,来自河北省沧州。


更多精彩关注三朵时光微信群,还有很多精彩的作者签名书赠送哦!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