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遨游中华上下五千年,探寻中国最美古诗词

遨游中华上下五千年,探寻中国最美古诗词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5-25 10:24:25
阅读:

中国古典诗歌,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纵观上下五千年,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风格和诗歌之美,如汉魏的诗歌深婉浑成,南朝的平易清丽,唐朝的情韵丰赡、空灵蕴藉,宋朝的筋骨瘦劲、思理透辟,元明清诗歌也颇有特色。

遨游中华上下五千年,探寻中国最美古诗词

《中国古典诗词曲选粹》丛书,按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演进的脉络分卷,各卷篇目的设置,则是根据文学史、文体学和诗律学诸方面的综合因素来考虑的。在篇幅上,各卷的选目均在三百篇左右,体例也大致相同,除用来疏通字句、诠解诗义的注释外,编者还为每位入选作者编撰了小传,帮助读者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概貌。

遨游中华上下五千年,探寻中国最美古诗词

《中国古典诗词曲选粹》(全8种) 黄山书社 出版

《先秦两汉卷》选录了先秦时代的古谣、《诗经》、楚辞、汉乐府等名篇佳作,并加以详细的介绍及注释,使读者在欣赏词句的同时更能理解这些年代久远的古代诗歌精品。

如诗经中的《关雎》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汉乐府诗歌之《江南》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都是脍炙人口的诗歌,流传千百年。
遨游中华上下五千年,探寻中国最美古诗词

《魏晋南北朝卷》选录的诗歌始于汉末,止于隋亡,此时诗歌创作和批评步入“自觉”的开端,这使得魏晋南北朝成为诗歌发展史上的历史性转折期。

如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语言朴实,气势宏阔,想象力非常丰富。
遨游中华上下五千年,探寻中国最美古诗词

《唐诗卷》选录了唐诗中的经典篇目。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歌,这一时期的诗歌形式和风格多样,它上承汉魏民歌、乐府以及五、七言古诗,下启近体诗,把我国古曲诗歌音节和谐、文字精练的艺术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表达了作者和汪伦之间那种真诚质朴的情感,至今都广为流传。
遨游中华上下五千年,探寻中国最美古诗词

《唐宋词卷》力求给作者提供的,是代表词的艺术成就的精品和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它们出于不同时代、地域,不同流派、追求,不同才华禀赋的词人之手,以时间顺序排列,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创作风貌,其中同时不同地域的创作群体适当集中展现,如南唐、西蜀词。这些词选彰显了唐宋文学的水平。

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旷达豪放的精神,意境深远,内涵丰富;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回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从艺术角度展示了古代作战部队强大的阵容和豪迈的气概,以及领军作战将军勇往直前、忠贞不渝的形象,意境雄奇,可谓当时豪放派的典型代表之作。
遨游中华上下五千年,探寻中国最美古诗词

《宋诗卷》选录了宋诗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宋诗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具有议论化、散文化的鲜明特色。宋诗中往往寄寓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相比较唐诗而言更重理性、理趣。唐宋词卷收录了唐宋词中脍炙人口的佳作。按丛书选目规则,本卷所选作品以时间顺序排列,但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创作风貌,其中同时不同地域的创作群体适当集中展现。

遨游中华上下五千年,探寻中国最美古诗词

《元明清散曲卷》从元、明、清三个朝代流传下来的散曲中精选了部分代表作。散曲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样式,古人称之为乐府、清曲、清唱等。散曲有北曲、南曲之分。北曲与杂剧相伴,兴盛于元代和明初;南曲则随南戏传奇的发展,兴盛于明中叶以后至于清初。

遨游中华上下五千年,探寻中国最美古诗词

《元明清词卷》收录了自元至清的诸多名家名诗词。继宋词后,元明清诗词流派纷呈、名家迭出,诸多诗词作品个性鲜明、寄寓深远,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史料价值。元、明、清三朝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各自的社会生活及其作家不同的审美意趣。尤其是清诗,不但题材新颖,而且流派众多,风格纷呈,反映了清代诗人在困境中求崛起,求开拓,求新生的精神。

遨游中华上下五千年,探寻中国最美古诗词

这套丛书大致适合初中到大学的各级学生、文学爱好者、中小学语文教师及一般文化工作者(非专业研究人员)等多种读者层次。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