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好远成语-“天高皇帝远”还有下半句,一般人不了解

好远成语-“天高皇帝远”还有下半句,一般人不了解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19-12-31 14:38:14
阅读:

天高皇帝远”还有下半句,一般人不了解。“天高皇帝远”说的是哪位皇帝?


“天高皇帝远”是个常用语,最早是指称偏僻的地方,官府的权力达不到。现在则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语含贬义。


其实,“天高皇帝远”本来不是一句孤立的话,它最早一首民谣,出自元代无名氏的《台温处树旗谣》。时间在元朝至正八年(1348年),由于不堪忍受元朝的残酷统治,浙江台州、温州的百姓起义反元,并树起了“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的反抗旗帜。后来,被明朝人黄溥收入《闲中今古录摘抄》,这才得以流传至今。


“天高皇帝远”大家都理解,那么,它的后半句“民少相公多”是什么意思呢?“民”是指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穷苦百姓,“相公”是对那些作威作福的官吏的蔑称,两个词语对应的分别是两类不同的群体。


在中国的封建王朝中,元代对汉民族的统治最为残酷,当时的元代统治者将臣民分为几个等级,江南汉民的地位是最低的。在元朝,蒙古人无论官民,都可以骑在汉人头上作威作福,他们被调配到江南各地,成为自霸一方的黑恶势力,让汉民不堪其苦。正如俗话所说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由于江南汉民受压最烈,所以,反元首义才会在浙江发生。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显然是一次在元朝暴政下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武力抗争。那么,“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指的是谁呢?


因为这次反抗事件发生的时间为元朝至正八年,而当时的元朝皇帝是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所以,这里的“皇帝”不是泛指,而是直指当时的当政皇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元朝一共存在了97年,元顺帝就执掌朝政35年,是元朝11个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也是对汉民压榨最多的一位皇帝。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亲政初期,也曾勤于政事,任用脱脱等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统治危机,史称“至正新政”。但是,随着在位时间越久,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越来越“孤芳自赏”、独断专行,尤其是脱脱遭馋退位后,国事日非,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怠于政事,荒于游宴”,一味地沉湎于享乐和女色,纪纲废弛,官吏贪蠹,财政窘迫,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风起云涌。在元朝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他宁可专心致志地学“行房中运气之术”,也不处理朝政;宁可别出心裁地设计船舶、制造宫漏,也不关心国计民生。


1368年,朱元璋攻破通州,直逼元大都。在上都喘息期间,朱元璋派使者前去招降,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让使者给朱元璋带去了一首《答明主》:


金陵使者渡江来,漠漠风烟一道开。


王气有时还自息,皇恩何处不昭回


信知海内归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


归去诚心烦为说,春风先到凤凰台。


在诗中,元顺帝承认元朝气数已尽,但却婉转地表达了自己禅让的诚意。本来是自己走投无路、仓皇北顾,反倒被他说成皇恩浩荡、完璧归赵,这点确实有些荒唐可笑。


在大都呆不下去了,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逃回漠北老家。洪武三年四月,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因“痢疾”死于应昌(今内蒙古克什腾旗西北),庙号“思宗”。朱元璋因其在国破家亡之际,没有背城一战,而是选择了逃窜漠北,是“知顺天命,退避而去”,故称其为“顺帝”,这不能不说是朱元璋对他的莫大嘲讽。


(图片来自网络)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