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黑格尔名言-黑格尔说“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这句话隐含了一个什么假设?

黑格尔名言-黑格尔说“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这句话隐含了一个什么假设?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1-03 05:28:58
阅读: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来聊聊历史上两位哲学大师的思想,一位是康德,一位是黑格尔。这两位哲学家都是德国家,康德是德国古典理性主义的创始人,而黑格尔是唯心主义的哲学大师。什么是唯心主义?什么是古典理性主义?


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


这句话道出了他作为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的思想观点,因为“是否合理”是心灵做出的判断,这句话用更通俗的理解就是:“心灵就是世界”。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在思维、心灵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认为精神(心灵)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的产物。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它是世界的本源,世界万物是由它产生(派生)出来的。其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朱熹、古希腊的柏拉图和德国的黑格尔等。这和柏拉图的“理念论”类似,理念,即各种具体事物的一般形式。柏拉图把这种存在于人们主观世界的一般的东西称为理念。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是他研究一切哲学问题的出发点。他认为只有理念才是真实的存在,因为它独立于人们的认识和事物之外,构成了一个客观独立存在的理念世界,任何个别事物只是理念的“分有”。它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分享了理念,是理念的影子,是“分有”理念的结果。


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意识、观念等)作为认识世界的出发点,存在主观精神之中的是认知上的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而并非真正客观上的世界。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的陆九渊和王守仁,英国的贝克莱和德国的费希特等,比如费希特就说“是心灵创造了世界。”,就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念。


要理解黑格尔的思想,首先我们要理解他和康德的理性主义的差异,或者说他是如何利用康德的理性主义来产生自己思想的。康德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在康德的认识论中,康德首先提出,人类的认知起源于经验,同时又形成于理性。


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西方理性主义的源头,要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之父”泰勒斯,当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之源”的时候,就树立了人可以依靠理性去认识这个世界的旗帜。由此拉开了人类理性崛起的序幕,由此,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直到近代的,笛卡尔、洛克、贝克莱、休谟等等一大批西方哲学家和科学家不断探索世界的本质,探索人类认知的起点,这无疑是一个理性认知的过程。


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泾渭分明的思想流派,一个是理性主义,一个是经验主义。简单来说,理性主义认为,人类的知识来源于人的理性、心灵或者精神,认为人的思想先于物质而存在;而经验主义则相反,认为人的一切认知都是源自经验,就像哲学家洛克提出的“人生下来就是一张白板,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于后天的经验”。


关于知识是源自经验还是理性,双方一直争论不休,这个时候康德哲学出现了,他提出了人类的知识:起源于经验,而形成于理性。


他举了一个算术的例子,比如7+5=12。我们从7和5两个概念它们相加为什么能等于12呢?其实不借助任何经验的直观,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得出12这个概念的,7+5=12这个概念得以成立,是因为我们借助了经验,人们必须超出这些概念,借助与这两个概念中的一个概念相应的直观,例如其5个手指或者5个点,这样把直观中给出的5的各个单位一个一个地加在7的概念上。


因此,人们实际上通过7+5=12这个命题扩展了自己的概念,而且给前一个概念加上了一个在它里面根本没有想到的新概念;也就是说,算术的命题在任何时候都是综合的,或者说它是必然符合经验又符合理性的。人们如果选取更大一些的数字,就将更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就很清楚,无论我们如何摆弄我们的概念,不借助于经验的直观,仅仅凭借理性的分析我们的概念,我们将永远得不到和。所以,康德指出,人类的知识是经验和理性的结合,起源于经验,形成于理性。


但康德同时又指出,我们的知识范围又受到经验的局限,为什么呢?因为康德认为,是我们的主观塑造了这个世界,也就是说,我们的经验直观都是源自我们的理性塑造,而理性推理又需要用到经验去验证,这就是一个循环论证的过程。就像我们主观上创造一个客观世界的一切现象,但是我们最后又要用这些现象去解释我们的主观理念,这不是有点自相矛盾吗?


因此,康德说:任何知识超出了经验的理性推理,都是得不到合理论证的


这种认知论,康德看来是“哥白尼式的革命”,因为在过去,我们普遍认为这个世界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知识应该符合于客观世界。但是康德认为,其实是正好反过来,是我们的主观认识创造了客观世界的知识。一个重要的依据是,人类的一切认知都是源自直观的感受+主观的观念,比如我们看到的一切客观物体,其实都是人类主观赋予的概念,比如桌子,电脑、手机,都是主观赋予的概念,在其他动物看来,它们并不是桌子、电脑和手机。是人类创造了一套认知框架。在康德看来,是我们的主观观念塑造了这个世界,而不是我们的主观观念要去符合于这个世界。


所以,叔本华说“世界是我的表象”,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看到的只是世界的表象。世界本来的样子,也就是“物自体”我们无法认识到。


所以在康德哲学中认为,我们可以认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世界,是因为这个世界并非迥然不同于我们的心灵或者理性,而是因为它符合了我们的理性而已。我们理性在获取知识、把握世界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主动整理了所有通过感官进入理性的材料的过程。理性排列、塑造了这些材料,把我们固有的形式或者规律,印刻到材料上,比如我们看到一个物体,把它命名为“玫瑰花”,看到另外一个物体,把它命名为“苹果树”等等,这些观念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我们所称的“自然”或者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世界,是一个已为我们的理性整理过的、排列过的世界。是我们主动的整理排列,让它们符合我们理性的认知。


好了,我们简单阐述了康德认识论中的核心内容,康德讲人类的认知体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后来的黑格尔显然想比康德走的更远,他是如何做的呢?


在康德看来,是我们的理性(心灵)整理、排列或者说塑造了世界。但黑格尔更彻底,他说,“心灵就是世界”或者换一个说法“因为合理的就是现实的;因为现实和理性是同一的”。如果说康德指出了:“人类理性塑造了世界”,那么黑格尔就说:“世界在我心中”,而后来唯心主义哲学家费希特更为极端,他说:“心灵创造了世界”。


黑格尔提出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因而理性和现实是同一的”,这是黑格尔作为唯心主义的核心观点,也是他“绝对精神论”的来源。他允许人类从纯粹的理性推理来建造关于世界的理论,而且还认定这必然是关于实在世界的真实理论,这个过程可以完全脱离于经验,但这恰恰是康德说过的不可能的事情。那黑格尔是如何通过辩证法来驳斥康德的说法的呢?思想家精彩的思维碰撞,我们下一篇文章继续分享。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