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白玉兰诗句-冯仲平:咏物寄情 韵味无穷——读杨逸明《咏白玉兰三绝句》

白玉兰诗句-冯仲平:咏物寄情 韵味无穷——读杨逸明《咏白玉兰三绝句》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3-10 02:02:51
阅读:

冯仲平,河北邢台人,文学博士,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


咏物寄情,韵味无穷

——读杨逸明《咏白玉兰三绝句》


文|冯仲平


杨逸明先生《咏白玉兰三绝句》,发表于《滏漳诗苑》2019年第1期。读之快意,味之惬意,思之畅意!


诗歌注重兴寄,此乃优秀传统;否则徒写物表,必流于嘲风弄月。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元九书》,详谈诗歌艺术特性,曰:“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他以果树生长为喻,对诗歌的四要素即情、言、声、义作了形象的概括。认为感情是果树的根本,语言是它的枝叶,声律是它的花朵,义理是它的果实。 “情”“义”属于思想内容,“言”“声”属于表现形式,而“言”“声”形式,必服务于“情”“义”内容。


中国诗歌,素有“比德”之说。《诗经》之后,屈原作品,所写自然事物亦多有寄托,即所谓“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是也。楚辞继承了《诗经》比兴传统,往往运用具有象征性的自然事物,以寄托诗人的道德情感和价值取向。在屈原的作品中,此类事物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意象,一般概括为“香草美人”。楚辞丰富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进一步丰富了诗艺的内涵,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德国艺术理论家沃林格名著《抽象与移情》,将艺术分为两种最基本的类型——抽象艺术与移情艺术。通过对中西艺术的比较研究,我发现西方艺术基本属于抽象艺术,而中国艺术基本属于移情艺术。抽象艺术者,以科学规律为根基;移情艺术者,则以政治教化为旨归。所以,中国的诗词也好,小说戏曲也好,书法绘画也好,往往超越物象本身,而直接表达主观情感或精神意趣,而不以描摹自然物象之逼真为能事。


王国维《人间词话》虽有“主观之诗人”与“客观之诗人”之分,复有“写境”与“造境”之别,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界,而揆之中国艺术,盖主观、造境、理想,无论其体制如何,内容如何,技巧如何,千姿百态,形形色色,则移情实为主流无疑也。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之“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者,无乃中国诗歌创作与批评之圭臬耶!而杨逸明先生,可谓深得诗艺之三昧耳!


绝句三首,其一云:


乍暖风来景致佳,枝枝插满白丫丫。


诗人抖擞精神立,点亮心情是此花。


此首两句,谓之直观。有暖风之来,遂有玉兰花开。枝枝为簇,白丫丫插满。时令与鲜花当前,面对如此美景,快意自不待言。故而后两句转入抒情,诗人精神为之一振,“点亮心情是此花”。读者不免沉吟,未观此花之时,心情未被“点亮”之际,莫非诗人心情黯然乎?短短四句,内涵丰富。从头到尾,内有明显的线性逻辑:风→花→人→情。四者先后出场,前者陆续引出后者,由“风”而至于“情”,两字合之,则为“风情”。乐府结构,“卒章显其志”,即诗歌末尾点出主旨,主旨,即重点,即归宿。由此可见,此首抒情无疑。


绝句其二,境界升格,诗云:


造化无须用手雕,蓝天下满白琼瑶。


遥看朵朵形如炬,欲借东风试一烧。


诗人强调“造化”,造化者,自然也。由第一首到第二首,逻辑关系井然分明。“枝枝插满”,人工造作;“蓝天下满”,纯属天工。第一首之“点亮”,拟人化之手法;而此首之玉兰,则已化为火炬,有熊熊燃烧之势。两首之间,由点到面;从室内到户外,场景改变;人工之优美,俨有渐趋壮美之机。而此壮美态势,则符合自然规律,乃不得不然(燃)之必然逻辑。王国维言:“‘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同此,杨先生“欲借东风试一烧”,着一“烧”字,则境界升格矣!风借火势,火助风威;赤壁之火,危乎烈哉!


第三首较前两首,境界愈转愈深。诗云:


曾历寒流又翳霾,未愁运蹇与时乖。


年年不改身心洁,浊世何妨敞素怀。


前两首之间,变化主要在空间场景;此首变化,参入了时间元素。“曾历”二字,点出过往的历史,自然“寒流又翳霾”的摧残,社会“运蹇与时乖”的打击,均未使玉兰改变其“洁白”之本性,正如唐代张九龄《感遇》所言,兰花“皎洁”之性,与夫丹橘“岁寒”之心,岂能因为环境的恶劣与遭遇的淹蹇而改道折节!此首之白玉兰形象,已经化为高洁的人格典型了。“年年”如此,痴心不改。身处浊世,“素怀”依旧!此首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反思,带有强烈的悲剧意识与冷静的沧桑感知,高洁的人格与孤傲的品性,移注于洁白的玉兰花中,使其成为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审美对象。


总之,三首绝句,比兴寄情,朴素典雅,旨趣深远,韵味无穷,堪称咏物典范!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