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巴黎圣母院摘抄-“最美的哥特式教堂”——巴黎圣母院,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建筑?

巴黎圣母院摘抄-“最美的哥特式教堂”——巴黎圣母院,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建筑?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3-30 04:13:37
阅读:

要谈巴黎圣母院的建筑史,不得不从巴黎的哥特式建筑说起。大约从公元1150年开始,罗马风建筑没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继承了罗马风建筑技术、艺术特征,但又截然不同的哥特式。哥特式建筑作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类型,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在构造上具有大胆的思路并且建筑整体充满浪漫主义风格。


一、什么是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这一概念在公元十二世纪时开始出现,最早是在法国。至于“哥特”的含义也逐渐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衍生。起初,这个词表达的是愚昧、无知、野蛮的意思,含有贬义。从18世纪到19世纪初,在法国、英国和德国,人们主要关注的就是哥特式建筑,而不是古典建筑。


在建筑风格上,哥特式建筑讲究结构上的非对称性以及雕刻方面的怪诞离奇,而这些要素恰恰与古典建筑风格中所推崇的对称均衡、比例适中、清晰简洁等原则相背离。


哥特式建筑源起于巴黎近郊,本驾会修道院教堂圣丹尼斯教堂可以说是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哥特式建筑,这座教堂是由巴黎主教SUGER主持修建的。整个工程于1133年开工,1144年竣工,整个工程历时11年。这座建筑可以说是开启了哥特式建筑的一个时代。此后的时间里,随着大批的建筑家穿梭于各国间的不断交流,哥特式的建筑风格在无形之间也得到了相应的传播和继承,从而使这种建筑风格不再单单局限于法国,而是风靡整个欧洲。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些都是哥特式建筑大名鼎鼎的代表作。


从这些建筑中不难发现哥特式建筑所共有的一些特点,最为显著的就是高耸的尖塔,而门窗也各具特色,窗户的玻璃上面往往有耳熟能详的圣经故事绘于其上,似乎门也要和尖塔形成呼应,往往是尖形拱门。在建筑的设计上,多用修长的柱体、尖肋拱顶等元素来营造出飞天感觉。在哥特式建筑中,飞扶壁是极为重要的建筑要素,它的重要作用在于吸收分解大厅连续拱廊因为要擎起高大的穹顶所产生的侧推力的同时又构成了丁字形的和谐的整体。


往后的哥特式建筑中飞扶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其能够分散了穹顶造成的压力而成为哥特式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哥特式建筑是法国人民最伟大的创造,是法兰西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有人说哥特建筑是法兰西精神的再现。


二、“最美的哥特式教堂”——巴黎圣母院

众所周知,巴黎圣母院不仅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的旷世杰作,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建筑,享有“最美的哥特式教堂”这一美誉。巴黎圣母院坐东向西矗立在塞纳河中西岱岛的东南端,与同样享有盛誉的卢浮宫以及巴黎市政厅隔河相望,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游人来此参观游览。


提到巴黎圣母院就不能不说西岱岛,它作为巴黎这座城市的历史起点,承载着法兰西民族更多的历史文化意蕴。西岱岛,又名西堤岛、城岛,位于流经巴黎市中心的法国第二大河——塞纳河中。


西岱岛在法语和英语中均有“城、区域”之含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国际大都会——巴黎就是从西岱岛不断发展而来的。穿城而过的塞纳河生生不息、蜿蜒辗转、风情万种,她像一条绿色的丝带,环抱着巴黎,巴黎犹如“塞纳河的女儿”静静躺在母亲的臂弯中,难怪有许多巴黎人将其称之为“慈爱的母亲”


公元4世纪左右,圣特埃努教堂——巴黎圣母院的前身开始在西岱岛建起。整个中世纪,西岱岛上大兴建筑之风,古代监狱、王宫、法律所陆续建起,机构设施逐步配齐,整个岛上,如同一个王国。随着历史变迁,西岱岛开始渐渐显得拥挤,城市的雏形渐渐形成,并向塞纳两岸渐渐扩张,巴黎这座城市也在不断地壮大发展。


一年中随便哪个时节,巴黎圣母院的周围总是人头攒动,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在此观仰建筑,洗涤心灵,并俯下身去用心寻找法国道路的零起点——人行道上镶嵌的青铜星。来到法国要到巴黎,来到巴黎就不能不到巴黎圣母院,她作为法国中心的中心,于整个法兰西民族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巴黎城市名称的由来

关于巴黎城市名称的由来还有一段历史。公元前300年时,岛上居住着一个民族,名叫巴黎西族,他们是外迁而来的高卢人,大约公元前50年,罗马共和国末期的统帅凯撒率大军侵入北部高卢,巴黎西族人在岛上修筑了堡垒与之抗衡。小岛经历激战,最终失守,可是岛上的巴黎西族人殊死抵抗的精神却让凯撒感到极为震撼,事后,凯撒把巴黎西族人的名字写进《高卢战记》,渐渐地“巴黎”成了这座城市的名字,我们今天说的巴黎市由此得名。


四、巴黎圣母院为后世的许多教堂的建筑设计确立了新的蓝本

我们所说的“巴黎圣母院”实际上就是一座教堂。在法国,天主教教堂大都以“圣母院”命名,法国的教堂很多,阿纳西教堂、贝桑松教堂等等不可谓不知名,但这些教堂的地位和名声相较于巴黎圣母院都显得黯然失色。巴黎圣母院作为全欧洲最大的供奉圣母玛利亚的天主教堂坐东朝西,高69米,教堂正面宽约47米,正厅纵深约125米,教堂内能同时容纳近万人。教堂的尖塔是其标志,高90米,是早期哥特式建筑的杰出代表。


哥特建筑以其自由的建造风格著称,赫德的审美相对论让哥特建筑甩掉了古典主义的帽子:“当建筑师以希腊的标准去衡量哥特结构时,他所见到的无非是畸形,而哥特建筑自有其规则与尺度,依照自身的法则,哥特建筑与希腊建筑皆有各自的优点。”


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没有钟楼双塔的哥特式建筑,以其完美的对称感而闻名,教堂特殊的平顶双塔结构保留至今。教堂西侧的主立面共分三层,立柱将整个正立面分为9块匀称和谐的矩形,这些矩形部分的水平竖直比例接近黄金分割值,呈现出哥特式建筑中为数不多的唯美与和谐,伟岸高大的外形与高耸的钟塔浑然一体,可谓雄伟与壮观。


教堂底层有三个门洞并列,中间略大,两侧稍小,成核桃形,这三扇门上面的浮雕各有不同,有着各自的名字和含义。顶楼左右两侧各有一座塔楼,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座塔楼并没有塔尖,《巴黎圣母院》中伽西莫多所敲打的那口大钟就悬挂在其中的一座塔楼里。整个建筑的主体部分并没有出离哥特式建筑的独有特征,俯瞰下去平面呈十字形即中轴较长,两翼较短。


巴黎圣母院可以看作是欧洲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在它之前,欧洲的教堂大多注重突出窄小的空间以及厚实、沉重的石拱墙壁这样往往给人以笨重之感,并且建筑内部阴暗而压抑,待巴黎圣母院建成,便树立了哥特式建筑的高直蓝本,欧洲的很多教堂逐渐改变原有建筑思路,崇尚轻巧的拱顶和敞亮的空间。可以说,巴黎圣母院为后世的许多教堂的建筑设计确立了新的蓝本。


参考文献:

杨春怡《<巴黎圣母院>中建筑的文学文化学阐释研究》


肖明翰《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


​王其均《专家带你看建筑——欧洲著名建筑》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