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名人名言 > 胸有成竹造句-苏轼东山再起时写下一首词,最后一句道尽大彻大悟的精神境界

胸有成竹造句-苏轼东山再起时写下一首词,最后一句道尽大彻大悟的精神境界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19-12-31 19:07:57
阅读:

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已历经沉浮,遍尝繁华萧条,他终释然写道:“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一年的三月,被贬居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已有四年多之久的苏轼,心情有了久违的欢愉,朝廷的新气象向他传送着信号。在自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四年多时间里,苏轼经历了一生中最为消沉愁闷的岁月,虽然在此期间,他依然尽力保持着那份豪气旷达,但其中壮志难酬,忧思重重的心绪,始终缠绕不休。


细雨斜风作晓寒


经过了四年多沉郁的黄州生活,在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被调迁至汝州(今河南汝州),虽然没有直入京师升迁,但是朝廷的政治气象已经有了转变,苏轼的这次调迁便是消沉困顿迎来转机的一个讯号。


然而在去往汝州的路上,苏轼又遭受了人生的一次重大打击,其幼子不幸夭折。几年的贬谪生活带来的困顿,加之丧子之痛带来的悲痛,苏轼请求朝廷暂时不去汝州,获批后苏轼休养期间寄情山水,1084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残冬早春时的一次外出游玩,在经过了悲喜起落后,苏轼写下了这首明媚释然的纪游词。


淡烟疏柳媚晴滩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书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五盛,蓼茸篙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上阕中先写残冬时节的清晨,细雨斜风中,不是寒意袭人,而是仅有晓寒之感。中午的时候,淡烟疏柳,阳光照耀,在这里烟雾轻淡迷蒙,杨柳细枝轻扬,如此的景致下南山附近的十里滩看上去是那样明媚晴晖。原本清澈的洛涧(由安徽而出,向北入淮河)汇入淮水之后便变得一片苍茫,淮水近在苏轼眼前,苍茫之间他想到了上游的洛涧,它原本是那样清澈明丽的。


雪沫乳花浮午盏


上阕中清晨的淡清微寒,午时的沐光晴日,淮河的苍茫无际,构成了一副浩渺的背景下,清幽淡荡和着明丽妩媚的山水风景图,诗情画意间苏轼的哀愁忧患中始终坚持的阔达飞逸的心境,就这样由词而发令人感触。


下阕中“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高笋试春盘”,中午时分,有鲜如雪乳的好茶,还有新鲜的时蔬瓜果。山水美景中,有了好茶和美食,方是人间真正的滋味,所谓人间清欢便是这份清新淡荡了。


一生爱茶爱美食的苏轼在经历了诸多打击后,在与友同游泗州南山时,他望着那烟云山水,体会到的不仅是晴山净水、好茶美食的感官享受,更重要的是升华了他始终舒阔坦荡的胸怀心境。起起落落间,他已将世间风景尽览,此时,经过了最难的岁月,苏轼的豪气旷达中更多了一份清正淡泊。


若说历史文人中,无论是有入仕之志而不得,还是历经宦海沉浮千帆阅尽,能将志向主张和释怀淡泊融合到如此浩气境界的,在我看来,东坡先生当为首耳。


世事如风,这首词是苏轼历经艰辛后迎来转机时所作,东山再起之时,轻逸淡泊是心中所想,清欢素然,已不需要任何过多的解释,只是精神境界已浑然天成。在以后的岁月里,苏轼还将不断遇到风雨挫折,不过,他早已释然于那些沉浮,荣耀,苦难,因为,在元丰七年的残冬,他早已看透了繁华苦难,疏烟中,淡柳间,那“清欢”二字不仅是好茶美食的意趣,更是精神的清朗纯然。


哪里是一世清欢?何谓“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早已说过,就在那“细雨斜风”里,在那“淡烟疏柳”里,也在那“入淮清洛”里,还有那“雪沫乳花”和“蓼茸篙笋”里。对,这便是最好最透彻的解释,待岁月加持后,深以为然。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