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名人名言 > 学习的古诗-我们现在学的很多古诗可能是错的你知道吗?

学习的古诗-我们现在学的很多古诗可能是错的你知道吗?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19-12-28 03:14:19
阅读:

最近喜欢收集一些线装本古书,通过这些古书,我突然发现和我们课本上学的古诗有些不一样。带着这些疑问,通过网上查询,也没有很好的解释。


我收集的两本千家诗,大概民国年间的吧。这些当时主要作为教书先生给幼童讲课的教材,竹纸已破烂不堪。


古本《千家诗》




古本《五言千家诗》


比如这五言千家诗第一页。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首诗了。但是题目却让人不解,到底是《春眠》还是《春晓》?我们学的时候明明是《春晓》啊?可这古书上为啥是《春眠》?


《春眠》?《春晓》?




此地春?北地春?


我们仔细看线装本后面的解释,也许能找到答案。。。上面注解是:此先生高隐自得,不求闻达,而不系情于世务之寓言也。言方春暮犹寒,日高而始寤,不觉其晓,但闻窗外啼鸟之声也。因想昨宵枕上风雨之声不绝,想庭前花吹落不知多少矣。因风雨而恋春眠,闻鸟声而未起,任花落而不知,其萧然闲适之情,亦可见矣。○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唐开元时隐居于鹿门山中。


从上面的解释可以看得出,作者是还躺在床上,不知不觉到了拂晓,不知道天亮没有,没有起床猜想花落了不知道有多少。所以个人认为古书题目《春眠》才对。至于后来怎么变成我们今天的《春晓》的,不得而知了。。。


此?/北?


第二首《访袁拾遗不遇》: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现在到网络中搜索,会发现好多出来的最后一句是---何如北地春!


个人认为这完全是古人一次次抄写造成的笔误,此/北,过去手抄本潦草一些,或者墨水浓淡散墨,才让后人误以为此是北。北地/此地,明显“此地”在这句诗中合理合情,北地语句也不通顺嘛!(好在有一些网络备注:北也做此!)


附古书释文:江岭,江西之庾岭。流人,有罪而流放于岭外也。孟浩然访友不遇,而伤其被放而作也。拾遗,洛阳人,孟公之友也。特至洛阳访之,不意袁已被罪免官,而流放于岭外矣。故作诗寄之。庾岭地暖,梅花早开,公盖未至也,故曰闻说。言岭梅虽早,岂如故园之春色可乐哉?是惜才人之不幸也。




《漫兴》稚子?雉子?


让我们再来看一首杜甫的《漫兴》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附古书释文:此咏暮春之景也。杨花飘落,白如毡之糁径,荷叶初生,小如钱之贴溪;笋初上而稚芽穿地,细而难见。凫雏,水鸭之小者,沙间傍母而眠。皆眼前佳景也。 


古书原文中稚子,而现在网络查询好多写作雉子,雉与稚一字之差,意思上总有不同。难道是古书写错了,还是又是前人一次次抄写笔误造成的?


稚子/雉子?




沙间傍母而眠。皆眼前佳景也。


我个人认为这线装古书更为准确!雉子---“雉子,就是小野鸡。”当然也可以作为幼稚解释。但比起稚子---幼子;小孩。这样的解释更准确。


仅仅通过几页对照,就发现古本线装本与我们现在学的,和网络搜寻到的内容有如此出入。我认为中国古代诗歌,是容不得马虎的。。。特别是还要作为教学资料传承下去的,这些错误必须解释并勘正!


附线装古诗书其他的一些诗文。




线装本七言诗欣赏《西湖》苏轼




线装本七言古诗 《秋思》




线装本五言古诗




线装本五言古诗




线装本五言古诗




线装本五言古诗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