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名人名言 > 形容孝顺的成语-偏心的母亲,孝顺的儿子,典故“黄泉相见”告诉你什么是“至孝”

形容孝顺的成语-偏心的母亲,孝顺的儿子,典故“黄泉相见”告诉你什么是“至孝”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1-10 02:01:07
阅读: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的优良的品德需要我们不断的传承和弘扬,“孝”就是其中一个永恒的,任何人都不能够回避的话题。


中国从古至今就讲究“孝敬父母长辈”,中国最早的有一部解释词语意思的书叫《尔雅》里面说:“善事父母者为孝”,通俗的讲就是好好的对待父母就是孝顺。


但是怎样才是好好的对待父母呢?


通常以前认为养老送终,保证父母饿了有吃的果腹,冷了有衣服保暖,病了有人给看病就是孝顺了。但是现在还远远不够,现在讲究的是有陪伴有关心和问候,讲究心灵上的慰籍。


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有例外,在我们讨论如何能够更好的孝顺老人,让父母能够安度晚年的时候。


却总是有一些人做出丢人现眼的事情,不但不管老人的吃穿,还总是惦记这老人的那点“棺材本”,总想着将来继承遗产的时候不能吃亏,但是从来不想现在是如何对待老人的。


而这些人给出的理由总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但是归根结底认为老人偏心的占了大多数,认为老人给的哪个多了,哪个就该管,而谁都不认为自己拿的多了,每个人都是最吃亏的那一个。


当然也不排除某些父母确实存在一些偏心,但是这是人之常情,父母多爱幼子,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这不是我们不孝顺父母的理由。


有一个成语叫“黄泉相见”,讲的是一个叫做武姜的女人的故事。


春秋时期的郑国的郑武公和一个叫申候的小女儿结婚了,史书上称这个女人叫武姜。


不久这个武姜怀孕了,到了该生的时候没有一点要生的迹象,但是有一天武姜正在做梦的时候把孩子生下来了。


依据武姜娘家的说法,这样的孩子不吉利,所以武姜非常的不喜欢这个孩子,取了个名字叫寤(wu、读四声)生,就是睡醒了生的意思。


过了三年,武姜又生了一个儿子,这个是接生婆给接生的,取名叫做段,武姜非常喜欢这个小儿子。


武姜的偏心可不是偏了一点,她是把整个心都放在了小儿子身上,大儿子身上是一点都没有,就好像老大不是她亲生的一样。


再到后来,郑武公不行了,眼看就要断气了,武姜说:“老公呀,我看老大寤生不行,让老二段接你的班吧。”郑武公说:“不行,嫡长子制度是老祖宗定下的规定,不能破坏”。不久,郑武公就咽气了,因为郑武公是诸侯王,所以准确的说是郑武公薨(hong)了。


老大寤生接班了,叫做郑庄公,老二段给分了共城,于是他就叫共叔段,这一年老大虚岁十四。


不久,武姜就来找老大了,:“老大,你看你们都是武公的儿子,你继承了这一大片地方,你弟弟只有一个小小的共城,太不合适了吧!”


庄公说:“母亲说哪里给弟弟合适?”


武姜张口就要制邑,这是一个险要的地方,就像是明朝时期的山海关一样的地位。


庄公说:“这个地方,老爹去世前说了,谁都不能给,母亲还是换个地方吧。”


其实这个道理和事情武姜知道,她其实也不是真的想要制邑,而是另有目的。


武姜说:“那就京城(不是首都,而是类似与现在上海、广州、深圳之类的大城市)吧!”


庄公心里一紧呀,但是没有办法,已经拒绝过一次了,虽然不舍得,但是这次不好再拒绝了,只好答应了下来。


共叔段得了京城但是共城也没有交出去,我们姑且还叫他共叔段好了。共叔段得了京城就得去到自己的封地去,这是当时的规矩,武姜虽然舍不得但是也没有办法,只能是自己在都城后宫当自己的太后,最亲最爱的小儿子去京城就国(以前去自己的封地叫就国)。


临走的时候,娘俩好好的哭了一场,毕竟共叔段才十岁还是个孩子。武姜把宫里边最好的东西都给共叔段带上了,最好的宫女、厨子、师傅只要是好的,能带走的全部带走了。


老二共叔段走后,太后的脾气就见长,那时候别说是视频,就是电话也没有呀,交通也不发达,传个口信,稍封信都要十天半月的时间,太后日思夜盼共叔段的消息,听说共叔段过的很好才能消停几天。


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太后渐渐不满足于听到共叔段的消息了,她开始琢磨要是共叔段做了郑国的国君,自己就能天天见到他了,比天天见到老大可要好的多了。


老大郑庄公虽然表面上无所谓,但是其实也是做了两手准备,毕竟年长几岁,也是要做国君的人,以前也是被自己的父亲亲自教导过的。第一手准备就是感化,用自己的真情去感化母亲和弟弟,每次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稀有的宝贝都第一时间给共叔段送过去。第二手就是密切监视京城的动向,同时任用贤臣治理国家、磨练军队。


再说太后武姜自从动了心思就开始想办法,每次给自己的小儿子送东西、稍口信总是抱怨老大郑庄公对自己不好,老大不是个东西。


时间长了,共叔段也长大了,他也相信自己的母亲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等待着自己去解救他。但是怎么办呢?


共叔段决定先试探一下哥哥的反应,首先把京城附近的两座城池给霸占了,所有赋税以后全交给自己。等了一段时间看哥哥没有反应,于是又开始以打猎的名义招募军队,并且开始训练,结果哥哥还是没有反应。


庄公没有反应,不代表大臣们没有反应,大臣们都急了,纷纷上报,请庄公拿主意,庄公只用了一个“忍”字就摆平了大家。庄公能“忍”的住,不代表共叔段能“忍”的住,终于共叔段忍不住了开始又占领了两个城市,庄公却放出风来说要去周朝都城转一圈,毕竟还是周朝的诸侯嘛!太后趁机给小儿子送信,约定日期里应外合。


结果共叔段前脚出了京城的门,郑国的军队后脚就进了京城的门,共叔段听说被人抄了后路,急忙回军,结果自己的部队碰上国家的正规军,连打都没打就一哄而散了。


共叔段急忙逃走,一直逃到了共城,心中非常的后悔呀!但是郑国军队只是将共城围起来,也不攻城也不撤走,共叔段明白了,他只有死路一条,郑庄公不会杀他,但是也不会放过他,事到如今共叔段也想明白了,留下一句“娘呀!你害死我了。”的遗言就上吊自杀了。


郑庄公见到弟弟的遗体,听到弟弟的遗言,愤怒了。他命人将太后搬到颍去住,并且给太后留了一句话“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共叔段死了,太后武姜被赶走了,按说郑庄公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郑庄公反而睡不着觉了,


他经常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亲娘被自己赶走了,就是她再不对,也是自己的亲娘呀,是生养自己的母亲呀!但是自己发过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古代是不能够乱发誓的。


于是庄公就经常借酒浇愁愁更愁,庄公找来了郑国的第一聪明的智力担当祭足,就是这个叫祭足的人不愿意管庄公的家务事,但是不管又不行,庄公老是借酒浇愁,还挺抑郁,回头再得了抑郁症。


祭足找来一个颖城的地方官如此交代一番,然后这个官员就回去准备去了,过了一年求见庄公,进献猫头鹰两只,庄公没有见过送礼送猫头鹰的,而且还是死的。他非常好奇,于是要接见这个人。


这人告诉庄公猫头鹰小时候吃母亲嘴里的食物,大了以后会吃掉自己的母亲。我把他们打死了送给大王吃肉,郑庄公觉得是在说自己,非常羞愧,请这人吃饭,这人请求取一部分给自己的母亲带回去。


郑庄公非常佩服这个人的孝道,于是讲了自己的烦恼,碍于誓言相见母亲,不可得。这人说这有什么难的,挖个坑,坑里弄点水,在坑里见面,不就是黄泉了吗?


庄公大喜,立即派人在颖城附近挖了一个非常大的大坑,直到挖出水来,然后将太后接到这里,两人见面后抱头痛哭,于是庄公将太后武姜接回后宫居住。


这个故事完了,是不是很意外的结局呢?


我们看完这个故事一定要体会到两点,一是做父母的不要对孩子溺爱,溺爱孩子就是在害他。二是无论你的父母做过什么或是做错过什么,毕竟是生你养你的父母,“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最大的痛苦,趁着父母还在好好的孝敬父母吧!


我是木头,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转发!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