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斟酌成语-秘笈:写作中常用的修饰词语用法

斟酌成语-秘笈:写作中常用的修饰词语用法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0-14 21:34:57
阅读:
最新资讯《斟酌成语-秘笈:写作中常用的修饰词语用法》主要内容是-斟酌成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中国文化流传数千年,与汉语的不断发展是分不开的。词语构成了汉语文化的基础,可以说每个词语的诞生都有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实践活动。写作中离不开词语的修饰,评析一篇文章是否具有较大的文学艺术价值时,势必分析文章的外延主旨和亮点语句,但最终要归结到分析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从理论上来说,任何存在的汉语词语都能成为写作用语,而即便是写作中的常用词语修饰也分成了若干种类。今天帅帅就带您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分析写作修饰中常用的复合型词语和具有标示功能的词语,为您在具体的应用写作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1常用的标示功能词语修饰



语体标示功能词语修饰


一些汉语词语具有语体标示性的功能,意味着这些词语只能用于特定的书面语之中,而另一些词语则可以用于口语日常交际,写作时尤其是文秘写作要对这些具有语体标示功能的词语进行认真分析。例如“寿诞”“华诞”和“生日”三组词汇,具有明确的标示功能,“寿诞”常用于正式的场合或书面语之中,修饰对象常是一些受人尊敬的人物;“华诞”修饰对象多为党和国家的重大节日纪念,如“热烈祝贺祖国70华诞”“中国共产党90华诞”;“生日”一词较为普遍,普通人的诞生纪念日一般用到该词,另外日常交际中也常用到。词语的语体标示功能具有相对性,在语言环境中通过对比才能体现。具体写作中,不论是单一型的词语,还是复合型的词语,都要考虑到他们的标示功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语言的修饰作用。


由于旧词汇的标示功能已经固定化,很难作出改变,写作时要仔细斟酌词语的涵义,力争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必要时要糅合原有的词汇进行创新。“院士”一词就是语体标示功能创新的结果,中国科学院成立后,对一些专家和学者的命名业内很多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些人主张用“学者”“院员”“会员”等,甚至有人主张用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院侣”一词。几经讨论无果,后来傅斯年先生提出用“院士”一词,得到了一致的认可。这一词汇能沿用至今,说明它具有很强的语体标示功能,写作时应用能够凸显出语句的表达效果。




态度标示功能词语修饰

汉语中的诸多词语具有表明主体人态度和立场的功能,在写作中常会用到这些词汇。不同的语境下需要不同的态度标示词语,在写作时要对其进行仔细辨析,如“丰满——雍容”“鼓动——教唆”“羡慕——嫉妒”这几组词汇中,前者在写作中运用表示出作者的肯定或赞赏态度,后者则表明对某类事物进行评判。词语的态度功能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写作时运用得当,一些褒扬类的词语也能表示出否定的意思,而一些贬义性的词语则能表示出赞赏的意思。例如:“你们这帮‘小虾米’还不错,居然赢得了这场比赛”。其中“小虾米”多形容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人物,而在这个语境中,则明显带有赞扬的意味。




形象标示功能词语修饰

语言产生于客观的生产劳动之中,与人的心理世界能够建立有效的联系。人们在看到某些词语时,会有相应的形象出现,尤其是一些表示物状性的词语,如“参天大树”“小白兔”等。这些词语的形象与人们内心建立联系之后,会引发相应的连锁反应,让人联想到某一事物的声音和状态。例如,人们在看到“扑通”这一词语时,很多人会联想到一些东西落入水中的声音。在日常写作中,尤其是一些含蓄性的文艺作品创作时,运用这类词汇,往往能够拓展文章的意境,继而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




地域或行业标示功能词语修饰

一些词语具有强烈的地域或行业特征,在写作中为了突出某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常用到这些词汇。这些词语多为一些方言用语,如“瘪三”“把戏”“垃圾”等,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莫言的小说大都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之所以形成这种写作风格,一方面离不开作者的乡土情结构建,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大量乡土词语的使用。



2常用的复合型词语修饰



联合式复合词修饰

这类词语由意义相近、相同、类似或反义的两个或多个语素连接而成。日常写作中单单用一个词往往显得生硬,而用些联合式词汇却能协调文章叙述的节奏。这类词又细分为以下四种形式:一是两个或多个同义语素组成的词语。现代汉语中,一些同义的单字常常结合使用,也已形成了固定的用法,如“喜欢”“茂密”“阻碍”等。这类词语大都是单音字附加了同义的衬音字,写作时使用不但不会使语义的表达受阻,反而能延伸语义的意境,尤其在诗歌写作应用中频率较高;二是两个或多个近义语素组成的词语。这类词因为语素有着近似的义位,所以有着相同的中心义素,如“冠冕”一词中的两个语素都表示帽子的含义,而合起来之后也表示这一含义。“翱翔”中的“翱”和“翔”都有飞行的意思,合在一起仍表示该意;三是两个或多个类义语素组成的词语。这类词语的各个组成语素属于同一类别,在意思上不一定相近,如“干戈”“针线”等。组合之前各个语素多表示具体的事物或动作,而组合之后的词语意思则倾向于表示一种抽象的概念,与组合之前的单个语素有着截然的不同;四是两个或多个反义语素组成的词语。这类词语组合之前的各部分语素意思相反,而组合之后的词语意思并未倾向于任何一方,反而延伸出了一种新的意义,如“利害”“高低”等就属于这一类词语。这种词语未取两端的反义,反而尽力从二者中找出一个平衡点,把语素的制约关系从外部转移到内部,较大地提升了词语的表达功能。




偏正式复合词修饰

偏正式复合词有前偏后正的两个语素组成,常用偏的语素来衬托正的语素,如“阳光”“聚居”“深红”“高兴”等。后正语素常表示事物、动作或人的行为状态,前偏语素通过对其限制而把词语变得具体化和形象化。这种词语中的各部分语素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不论是正语素或者是偏语素,都能与其他的词进行组合而构成一个庞大的词汇系统,反之,每个语素都要受到另一个语素的制约。正语素的性质不同,组成的词语类型也不相同,具体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正语素表示事物或人物形象的词语。事物的形象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理解的属性也不尽相同。在语言写作中常用一定的修饰方式来提示事物的属性,给人传达出明确的信息。单音词可以表达出人和事物,但不能细化地展示它们的属性,进而也不能成为表达主体。倘若用句子来表示,则又显得繁琐,进而影响到文章的可读性。把事物的主体与属性相结合组成固定的词语,符合了写作的经济性原则,因而这类词语在写作中有着较为频繁的应用。例如,单音词“人”只能表示一种主体的客观存在,但人可以具有多种语言属性,如年龄、身份、爱好、职位、性别、心态、能力等。如果以“人”为正语素,配以适当的偏语素进行结合,可以明确地传递出事物的状态与形象;二是正语素表示动作的词语。这种词语中的正语素在词性上多为动词,常表示某一动作或行为,偏语素常表示事物的时间、方式、状态、情态等,二者相互结合,能够有效地压缩语素信息,进而实现经济而准确的表达,如“恳求”“默许”“放纵”等就属于这一类型的词语;三是正语素表示性质的词语。这类词语的正语素常表示事物的性质,而偏语素则表示事物的状态或程度,如“飞快”“光亮”“冰冷”等词语。




补充复合词修饰

这类复合词的前一个语素常呈现一种动作,而后一个语素则表示在这一动作的连带下产生的一种结果,例如“摆脱”“磨灭”“轰动”等词语就属于这一类型。补充复合词往往呈现出较为强烈的提示功能,与之前的单音节动词相比,它把动作的行为和结果进行了糅合,变成了一种新的动词。把两个语素割裂来看,都能表示出特定的语义特征,但如果单独使用,会使表述略显单一或支持性不足,而把两个语素进行结合,使词语具备了较大的信息容量。学者王力认为该种为了区别古代汉语中的制动用法,把这一类型词语的用法称之为使动用法。使动用法词语容易产生歧义,因此在现代写作中并不常用,如“偏之”可以解释为“偏离”也可以解释为“倾向”。这类复合词在写作时使用一方面明确了词语的意思,另一方面又完善了汉语语法结构,具有较强的表达功能。



结语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内核因素,每个字和每个词语都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感情。在日常写作的过程中,深入探索汉语词语的用法,对常用的词语进行必要的修饰,可以不断提升汉语的魅力,不但能够提升作者的写作水平,还能为发扬传统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