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直怎么造句-不好意思,我这人说话直 闭嘴!

直怎么造句-不好意思,我这人说话直 闭嘴!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0-31 21:55:29
阅读:
最新资讯《直怎么造句-不好意思,我这人说话直 闭嘴!》主要内容是-直怎么造句,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来自网络


去年年底大促的时候,我被安排负责对内的创意宣传工作,这其实属于一个项目类工作。


项目管理是我的强项,我很快就组建了一个临时项目组。可这种活动我从来没做过啊,创意问题怎么办呢?于是,我开始组织大家脑暴。虽然想了很多点子,但是创意性都不足。由于时间紧张,晚上在微信群里,我依然在组织大家讨论。


由于大家都是临时参与这个项目,折腾久了便开始有情绪。其中一个同事单独给我发了一堆牢骚和不满。她的开头就是:我这人说话比较直啊……


其实抛开情绪看内容,她的真实想法只有一点,就是别这么折腾想创意了,太累了。可是情绪淹没了一切,各种诋毁、攻击性的词语堆砌在一起组成了一篇“战斗檄文”。


我看到他真实的想法,于是只回复了七个字:你说的也有道理。结束了当天的讨论。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听到有人用“我说话很直”开头,但却是第一次作为当事人面对这句话,因此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而就在这两天,我又一次听到这句话。


坐在我附近的一个X同事正在负责一个产品的内部推广,需要跟各个部门联系了解推广率,使用情况等。一天中午,他在电话里跟某个部门了解推广率特别低的原因,说着说着语速变快,情绪开始水涨船高。突然,他说了那句话:我这个人说话比较直啊……。然后就是连续几十分钟火星四溅的争吵。


我没有从他们的对话中听出任何关乎事实的原因分析以及后续的方案讨论,全部都是情绪化的词语和攻击性的语言。当然,问题最终也没有解决。


这次经历让我开始思考“说话直”现象的心理动因。


一、说话的意图

从传播学的角度,说话是为了传递信息给别人,但其实这并不是全部的意图。从结果来看,说话一般有两个意图,即:宣泄自我和影响他人。在我们的日常表达中,这两者往往交织融合难解难分,却又很难和谐共处。


1. 宣泄自我


首先,语言从来不只是用来沟通的。


在语言没有诞生之前,远古人类就像今天的灵长类动物一样,通过各种声音动作来传递信息,但同时,他们也会用各种嚎叫、低吟来宣泄内心的情感。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丰富和敏感的内心世界急需向外宣泄,于是才有了像《诗经》这样的文学作品流传下来。为了更好地宣泄情绪,我们把语言加上音调,便成了歌曲。


K歌有什么目的吗?还不是为了图个痛快。


所以,宣泄自我并不是说话的低级形式,他只是人之本性。只不过,以宣泄自我为目的的说话,关注点在于如何让自己舒服。


2. 影响他人


当说话的初心是以沟通为目的时,那他的意图就变成了影响他人。


影响是个中性词,从效果上看可能是理解、接受、触动或改变……


但这是不是代表不能有情绪呢?当然不是。


我们常常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是为了更好地影响,在说话的时候需要加上一些个人情绪。


但这种情绪表露和宣泄自我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以自我宣泄为意图的说话,情绪上常常是失控的;而以影响他人为意图的说话,情绪上常常是受控的。


原因是,后者的关注点在于如何让对方把话听进去。


3. 两者的界限


上面好像说清楚了两者的区别,但在我们的大脑里,这两者却没有清晰地界限。


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两个思考系统。其中,“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他比较快;而“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


因为有了“系统一”,我们才能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存活下来;而因为有了系统二,我们才能有如此关辉灿烂的文明。因此,这都是进化的结果。




《思考,快与慢》


在日常交流中,无论我们的初心是什么,都可能会不由自主地被“系统一”控制,从而说出“我这人说话比较直”。因此,事实上,纯粹地以“影响他人”为意图的理性沟通,其实是反人性的。


那是不是,又可以为所欲为了呢?当然不是。


事实上,我们就是在和人性的斗争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学习是反人性的,自律是反人性的,成功的投资是反人性的,创业是反人性的,每天在简述里写字也是反人性的……几乎所有成功的人士,都在持续地做反人性的事情。


理学大师朱熹说:存天理,灭人欲。人欲就是人性中不好的那部分。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消除这部分人性,就能获得多大程度的成长。


因此,我们能多大程度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就能在多大程度上掌控说话的效果。


二、当说“我说话直”时,他在想什么?

当一个人说“我这人说话直”的时候,他内心的活动是什么呢?其实,潜意识里他在用一种”实诚人“的面具来掩盖”内心的两个魔鬼“。这两个魔鬼,一个叫”愤怒“,一个叫”恐慌“。


1. 魔鬼一:愤怒


愤怒,俗称急眼。


几乎大多数拿“我说话很直”开头的人,后面都必然会用激烈的遣词造句来直抒胸臆。在这种情况下,“我说话很直”就等同于“别怪我说话难听”或“我要准备喷人了”。


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宣泄完之后以“我这人说话直”收尾的。这种情况常常连句过渡都省掉了,实在憋得不行了,先吐为快。宣泄完之后,心里有一丝懊悔或愧疚。因为,他已经意识到刚才有点失态,为了弥补和遮掩,立马跟上一句“我这人说话直”来平衡当时的气氛和维护内心中自己的形象。


2. 魔鬼二:恐慌


恐慌,俗称懵逼。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一般是在给领导或上级汇报的时候会遇到。


俗话说,慌不择路。其实是在感受到处境危险时,或现场不受自己掌控时,为了寻求对方理解的一种做法。在这种情况下,“我说话很直”就等同于“我这人嘴笨”或“说不好请你多包涵”。


以上两种情况是目前我所遇到过的,如果你有新的境遇欢迎留言分享。


虽然恐慌也会导致“说话直”的问题,但这种情况其实不具备攻击性,属于一种自我保护心理,因此跟我们之前所说的以自我宣泄为目的是有点区别的。


相对而言,更有必要解决的是第一种,即:因愤怒而口无遮拦的情况。


来自网络


三、问题不在技巧,而在心态

很多第一种情况的人会把自己解释成第二种,即嘴巴笨,不会表达。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技能上的缺陷比心理上的缺陷或素质上的缺陷相对更容易被接受一点。


解决第一种情况,需要培养情绪感知力和果断按下暂停键。


1. 情绪感知力


你怎么会感知不到自己的情绪呢?其实,当我们感知到自己情绪的时候已经滞后了。


情绪源于“无意识”,感知属于“有意识”。


当情绪来的时候,有意识的感知其实是来不及启动的。就像远古的祖先发现有野兽的时候,情绪会立刻引导行动:逃跑。而不是有意识的感知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分析要不要逃跑。这是进化的结果。


但情绪的感知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特别是对于内向性格的人,他会更容易关注到自己内心的状态。而外向者刚刚相反,他们更关注外界的状态。


关于如何培养感知力,个人建议是:


1)冥想。练习冥想时可以感知自己的呼吸,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绪,洞察和捕捉自己肉体和心理的每个细微变化,从而逐渐变得敏感。


2)反思。有意识地即时反思自己的情绪。比如打完一通电话,或者完成一次对话,就马上反思一下自己刚才的心情状态。


通过刻意练习,我们会更加敏锐地捕捉到自己当下的心情状态。以上是我自己常常会做的,如果有专业的心理学朋友希望能给出更好的建议。


2. 果断按下暂停键


当我们捕捉到自己内心的冲动已经无法掌控时,别犹豫了,果决按下暂停键,因为后面的对话很可能是“损人不利己”的。


这不仅适合情绪冲动的自己,也适合谈话的对方情绪冲动时。我在最初的案例中,用的就是这一个方法。前提是你能感知到对方的情绪并且能控制自己不被感染。


既然情绪是后知后觉的,我们也要给对方缓冲的时间,不是吗?


最后总结一下:


1. 说话一般有两个意图,宣泄自己和影响别人,而这两个意图通常很难和谐共存


以发泄自己为意图的说话关注点在自己把话说出去心里舒服;


以影响别人为意图的说话关注点在对方把话听进去形成共识;


以影响别人为意图的说话其实是反人性的(思考的快与慢)


2. 当有人说他说话直时,其实是用一种“实诚人”的面具来掩饰“内心的魔鬼”


魔鬼一:愤怒,俗称急眼


魔鬼二:恐慌,俗称懵圈


3. 解决说话直的问题的根本不在于培养说话技巧,而在于培养情绪感知力和果断按下暂停键


感知到情绪才能不被情绪控制


当负面情绪难以控制的时候,果断暂停好过冲动硬上


如果你感觉有收获,请分享给更多人~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