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值得看的好书-盘点 | 三月四月读到的 8 本必须推荐的五星好书

值得看的好书-盘点 | 三月四月读到的 8 本必须推荐的五星好书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1-04 07:35:38
阅读:
最新资讯《值得看的好书-盘点 | 三月四月读到的 8 本必须推荐的五星好书》主要内容是-值得看的好书,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翻了翻三四月份的读书记录,从读过的 61 本书中挑出了 8 本五星推荐的好书。


先解释一下我的评星标准,我的评星标准,是「优先级」,这个灵感来自米其林给餐厅评星标准,我们总说米其林三星二星一星,其实背后还有一个专门解释。




三星★★★:


是值得专程到访,也就是你从北京飞到香港,就为了吃这么一顿,也觉得值。


二星★★:


是值得绕道前往,你正巧去深圳玩,顺便拿出时间去趟香港,吃这么一顿,也觉得值。


一星★:


是值得顺道前往,那就是如果你在香港,去吃一顿,就觉得开心。




这套标准很科学,按照的是路程远近和时间,来区分出优先级,毕竟米其林是一家轮胎公司,当年写指南的初衷是为了让大家多开车多换轮胎。


所以我就想,有没有可能把这套标准用在对书的评价呢?


评价餐厅是根据城市和距离,评价一本书根据就是领域和时间。最好的餐厅,值得你为了它专门去这个城市,不论你现在身在哪里。最好的书,值得你为了它专门去了解这个领域,不论你现在在忙什么。


这就是我对于五星书籍的标准。




下边,就是过去两个月,我读到的五星书籍。


01


路斯·哈里斯 《幸福的陷阱》




为什么书名叫「幸福的陷阱」呢?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对幸福有一种误解。我们认为幸福是理所应当的,我们认为失败、痛苦、焦虑、低落都是像疾病一样不应该出现,我们认为我们一旦遭遇了不幸福,就是人生的缺陷。


所以,当我们一旦遭遇人生的不幸时,我们非常容易开始自怨自艾,这时我们遭受了外界和自我的双重打击,让自己更不能走出来了。


如何走出「幸福的陷阱」,我们必须正视和接纳自己和外界当下的状态,然后由此再为自己增加更多积极的力量,直到自己走出来。


这一整套方法,在心理学上叫做「接纳承诺疗法」(ACT)。


这是目前我看到的,最系统的让自己变得更积极、更快乐的方法,这本书也是一本绝佳的入门指南,不过可以想见,这本书和「接纳承诺疗法」想要推荐给更多人,其实非常困难。




第一,「疗法」两个字就会吓退很多人,我们连「不幸福」都不敢承认,那还敢承认我最近在接受什么什么「疗法」?而其实所谓的疗法,更多时候还真如赵本山老师的小品,谈话治疗,简称「话聊」。大量的方法都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来改变自己。


第二,ACT其中很关键的一个步骤,就是「接纳」。而这一步太容易让大家联想起「阿Q精神」,似乎接纳就是逆来顺受、精神胜利。而其实ACT中的接纳,只是第一步, 所有的努力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能让自己更好的行动。


连作者自己也知道ACT容易被他人所误解,所有书中还有专门一章去解释到底ACT不是什么,ACT不是一种宗教,不是冥想,不是所谓开悟,不是鸡汤,如果作者读过鲁迅,可能还会专门写一节叫ACT不是阿Q……


如果我们能拨开这些误解,只把ACT当作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能施展他的魔力,让我们抵御更多的焦虑与低落,让我们积攒更多动力和信心,让我们能向着更好的方向去生活。


希望每个朋友都能去读一读这本书。


02


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 《成功,动机与目标》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活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这又是一个最让人疲倦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先想清楚自己想要活成什么样子。


我们都像大海上的船,有目标的船在乘风破浪,而没有目标的船在随波逐流。我们向外做了很多努力,可是太多太多的人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为自己设立目标。


这本《成功,动机与目标》,回答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为自己设立怎样的目标,才能让我们更有动力。


动机是我们做事的燃料,遗憾的是大多数人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来自外部的动机多,来自自我的动机少,而我们订立的目标,也往往是为了满足别人的希望。可是只有越靠近自我动机的目标,才能真正给我们持续的动力。


如何找到让自己不断前进的目标?如何在不同的场景下用不一样的目标给自己动力?管理者和导师如何为他人设立目标?在这本书中都有精彩的解读和实用的方法。


世界越来越畅通,同时也越来越复杂,你需要给自己装一套GPS系统,才能永远找到向前的方向。


03


梁漱溟 《朝话》




梁漱溟先生何许人也?


他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对于儒学、佛学、印度哲学、西方哲学都有很深的造诣。


他是一位有着铁骨的知识分子,曾经在政协会议上顶撞过主席。文革中,全国掀起「批林批孔运动」,梁漱溟却坚持不批孔,为此引来了对他长达八个月的批判运动,问他有何感想,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朝话」,就是朝会(也就是早会)上讲的话。 1931 年到 1934 年,梁漱溟先生在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任研究部主任,每天黎明,都会召集学生作朝会,在会上他都要向学生讲话,讲话的内容并不固定,或者是时事,或者是自身的感想,或者是对于学生的感想,根据学生的笔录结集而成,就形成了这本书。


所以这本书的话题非常广泛,总得来说,也还是围绕着梁漱溟先生的两大问题:人生问题和中国问题。


每一篇讲话的篇幅都不长,因为是讲话的笔记,所以语言也往往直白易懂,但是含义却很深远。


让我最产生震动的,是谈「忏悔」和「自新」的一篇。


梁漱溟先生说,人对于人生有追求,内心就容易产生矛盾。他自己就曾经经历过这种痛苦的矛盾,甚至于两度有自杀的念头。








如何才能够摆脱这种矛盾呢?


梁漱溟先生的药方是「忏悔」、「自新」。所谓忏悔并不是宗教的忏悔,而是看透自己过去所犯的毛病。


其实说到这里,并不出奇,因为每个人都有上进的愿望,都能或多或少认识到自己的缺点。然而认识到并不意味着改变,「忏悔」直接向「自新」,这条路似乎并不好走通。


「忏悔」、「自新」这条路,好像未必走得通。而此时,梁漱溟先生只用了两个字,就把这条走不通的路给打通了。这两个字是「悲悯」


以前的问题,是反省自我之后,发现这么多问题,往往容易引出一个误解,那就是「我有问题」=「我很差」。而悲悯,就让我们容易摆脱这个误解,因为悲悯,不会觉得「我很差」,而是因为这些问题,「我的状态很差」。这一条观念转变,那么也就没有回避问题的动机了。


我们纠结许久的问题,被梁漱溟先生用两个字就点破了。也许在你看来,似乎不觉得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这是当然的,因为纠结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问题并不一样,那个「走不通」的点也不同,所以你看我的问题,就未必觉得的是问题。可是我自己看来,就像是一座山挡在眼前。如今山移走了,当然痛快多了。


这本书有 66 篇,谈了 66 个关于我们这一生和这个国家的问题,我相信总有那么几个问题,是你关心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在你心里的,是你自己想了又想,却走不通的。


那么,你不妨读读这本书。


04


潘光哲 编 《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


这本书最适合作为了解胡适的一本书。


台湾胡适纪念馆为了纪念胡适先生诞辰120周年,特意编辑了这一本胡适读本,选择了19篇最能代表胡适先生思想的文章。


19篇文章,围绕三个话题: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自由?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明?


胡适在中国大名鼎鼎,可是形象却有些模糊,在大家的印象中,似乎有点好好先生,似乎有点左右摇摆。而读过他的文章,近距离了解过他,才发现他的形象远不是这样。


胡适先生在谈到很多问题时,他的态度是理性的,是审慎的,他希望从问题的实质出发,而不是空谈口号和主义,而恰恰是这样丰满的态度,不太容易被贴标签,不如一味激进的人形象更明确。


可是这样的态度,却恰恰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






比如谈到中国文化,整整一百年前,胡适先生就提出来要「整理国故」,所谓国学是「国故学」,这里边既有「国粹」,又有「国渣」,既不是一味否定,也不能全盘接受,要好好下一番功夫去整理,留下那些有价值的。


一百年后,大家似乎还是没有这么做。


比如谈到自由,胡适先生说:「异乎我者未必即非,而同乎我者未必即是;今日众人之所是未必即是,而众人之所非未必真非」。他让我们去警惕那种以争取自由为名,却不允许出现不同声音的人,甚至认为容忍不同声音,恰恰是自由的基础。


一百年后,大家似乎又刚刚开始认识到这一点。


胡适先生往往是理性的,是避免极端化的,可是极端易于传播,易于接受。


懒人不想懂胡适,蠢人不能懂胡适。


可是今天的中国人,恰恰需要胡适。


05


叶圣陶/夏丏尊 《文心》






如果只能推荐一本关于写作的书,我一定选叶圣陶、夏丏尊二位先生合著的《文心》。


《文心》这本书不只关于写作,更着眼于语文修养和语文教学。另外很有趣的一点是,全书都采用的是小说的形式,主人公有学生,有老师,借助他们的互动,用三十二篇故事,给我们上了三十二篇国文课。


这本书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完成的,遗憾的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的语文教育,并没有太大的进步,所以,《文心》依然是中文世界里最好的语文修养指导书,甚至于没有之一。


恰如「文心」的题目,这本书不止关乎于「术」,更关乎于「心」。我们写作的「初心」是什么?一个作者的「匠心」体现在哪些地方?我们动笔的「信心」来自于哪里?


这些问题,你都会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这本书是所有人都需要补的一堂国文课。


06


理查德•道金斯 《自私的基因》




去年我做了一个基因测试,结果显示我体内有3.2%的基因来自尼安德特人。这个结果让我特别惊讶,因为尼安德特人在至少两万年前就被我们的祖先智人彻底消灭了。


可是他们的基因却顽强地留存了下来,跟在欧亚大陆的大多数人身上,直到我们也灭绝的那一天。


这正好符合《自私的基因》这本书想要呈现的主题: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基因是最基本的存在单位,生物个体、群体,都不过是临时组合而成,承载基因的生命机器。


这本书的书名可能会让大家有一些误解,以为我们体内有某种基因是专门把我们变得自私,实际上作者想说的是,基因的本质就是自私的,它的唯一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去复制,可以一直流传在这个世界上。


只不过为了能更好地复制和流传,承载基因的生命机器就需要维持一个尽量好的性能,所以生物们不断演化,适应着世界,争取变得越来越健康。




从自私基因理论出发,再去看生物的行为,天敌之间的攻与防、同类之间的和与战、亲子之间的爱与抛弃、两性之间的亲近与疏离,就都有了答案。


另外不得不感慨一下,外国作者写科普的功力。这本书的第一版距离今天超过40年了,当时让大家感觉石破天惊的理论,现在已经成为常识,可是这依然没有减弱这本书给人的吸引力。


科普往往面临一种两难,你拿出的理论最好足够简单,让大家都能轻松理解,可是简单的理论往往又不能解释这个复杂的世界。


所以在确定性和开放性之间,在简洁和全面之间,在故事性和科学性之间如何找到那个平衡点,是科普作家们会很发愁的事情。


在这方面,这本书堪称典范。值得所有知识类写作者好好拆解作者讲道理的方法。


07


梁启超 《读书指南》




梁启超先生这本书《读书指南》,开篇的文章叫《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国学书单。


1923 年,清华大学一批即将留学海外的学子,想在短时间内迅速地积累国学常识,对国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苦于不是专治经史的学人,无法找到最合适的门径。于是,他们向胡适先生求教,希望他能开出一份「无论学机械工程的,学应用化学的,学哲学文学的,学政治经济的,都应该念,都应该知道」的国学书目。


胡适先生列出了一份名为《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的书单,刊登在当月的《清华周刊》上,没想到一登出,就引起很大的讨论。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胡适之先生学问虽然做得好,可惜这份书单,列得实在是有问题。


所以面对这份问题很多的书单,清华学子们觉得并不满意,便又向梁启超先生求教,梁先生对胡先生这份书单,也颇多微词,还洋洋洒洒写了一篇长文批评胡适先生的书单。


梁先生开篇就说:「胡君这书目,我是不赞成的,因为他文不对题。」不知道算不算最早的「实名反对最高赞答主」。


话说梁启超先生也是在报纸上笔战多年的高手,自然知道批评完别人,就要有人跳出来对自己喊 you can you up。于是,他老人家 up 了。




他给出了一份自己的推荐书单,名为《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这份书单基本上修正了胡先生书单中的所有问题,选择的书目数量适中,范围广泛而有代表性,每种书目下有简短的介绍,并附有读法和参考书目。


书目下也各有指导,哪些篇目宜背诵,哪些篇目宜熟读,哪些篇目宜摘抄,哪些篇目宜浏览,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即使是初学者,也不会感觉茫然。


如今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书单,到底怎么样才是真正的好书单,梁启超先生这份国学书单堪称典范。


08


罗纳德·B·阿德勒 《沟通的艺术(第15版)》




五星推荐。


这是一本很厚的书,但是值得每个人都认真读上几遍。


这是一本专门研究「沟通」的书。


当我们在谈沟通的时候,我们在聊什么?


我们到底为了表达什么?


对方是如何接收到我们的消息?


哪些因素在影响着沟通的效果?


哪些环节是我们可以改进的?


这就是这本《沟通的艺术》准备告诉我们的。


《沟通的艺术》分为三个部分:「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从沟通者本人的心理、沟通的工具(语言、表情、手势、姿态)、人际关系这三个方向,全面地分析了在沟通中会产生影响的因素,并且给出了科学的建议,让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激发和加强有利于我们沟通的因素。


这是一本会让你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好书。当我们对于沟通有了全面的了解,我们才知道我们哪里做得好,哪里还需要努力。


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平,越来越小,越来越复杂,我们无论是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要和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沟通次数越来越多,能用在每个人身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如何能更有效的沟通,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门必修课。


三月和四月,你读到哪些好书,是必须推荐给大家的呢?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