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壮不成语-为什么说“物壮则老,谓之不道”?

壮不成语-为什么说“物壮则老,谓之不道”?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21 15:57:47
阅读: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此篇承接“知和曰常,知常曰明”有何深意?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五段经文: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此段经文在三十章中出现过。“物壮则老”是回应首句经文“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一句,此段经文到此才是转折和总结。这符合《道德经》的一般逻辑。物壮是与赤子对比,赤子生,物壮死。


凡夫不欲老,老近死也。但凡夫欲壮,不知壮近老也,直五十步笑百步耳。违道者必死,尊道者必生。守柔者必生,强梁者必死。这是此章的主旨。“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是劝世人发修道的大愿,修复自己失去的婴儿身。身不是指肉体,而是指一象,佛教中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婴儿身就是报身


万物显形而离道,离道则近死。赤子虽然开始显形,但太和之气依然充盈,世人应该向婴儿学习。此句经文激发后世道家“返老还童”的强烈追求,炼仙丹就是希望返老还童,但这不是老子指出的修道之路。老子的修道之路就是修身(修法身得报身),更确切的说就是修心。


庄子在《庚桑楚》篇中有一段对本章的论述,值得学习。庚桑楚是老子的弟子,深得老子之道,治理畏累之地,三年大获成功,受到当地民众的极大拥戴。庚桑楚刚来时,当地民众很怀疑他的能力。他把有分别心的能人解雇了,使用了身体臃肿,手脚不便利的无用之人作为下属,当地人看不懂他。


居三年,畏累大壤”,也就是大获丰收,各项事业增增日上。百姓“日计之而不足,年计之而有余”,每天算算都没有收获,但年底一算却“有余”,家足年丰。成功在于无形之中,正像一棵树的生长,每天去看没有长高,但百年下来就是一棵大树。


日代表时间短,年代表时间长。百姓以为庚桑楚是一位神人,就相约要为庚桑楚造一座庙,纪念他。庚桑楚才发现自己修老聃之道很不足,因为老子说“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十七章),自己的一点功绩却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庚桑楚深自反省。


这时有一位求道者南荣趎来向庚桑楚求“卫生之经”(卫生之词从此来),庚桑楚认为自己道行尚有不足,就推荐南先生到老子那里求卫生之经。南先生急冲冲的七天七夜赶到了老子的道场,拜见老子。老子见面就问:“你怎么这么多人一起来?”南先生急忙回头一看,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就有点发呆。老子笑笑:“我看你的眉头紧锁,好像内心有很多人在纠缠。”


南先生才反应过来,惭愧的低下头来。“刚才我答非所问,因为我纠结于我的难题”(今者吾忘吾答,因失吾问)老子问有什么问题难以启口?南先生说了三个问题:1,如果我无知,人们就说我愚蠢。如果我有知,就会自己折磨自己2,想行不仁之事,则我会伤害他人。想行仁事,则会伤害自己。3,想行不义,则我会伤害他人,向行义事,则会伤害自己。


(不知乎?人谓我趎愚;知乎?反愁我躯。不仁则害人,仁者反愁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己)最后请问:“我安逃此而可?此三言者,趎之所患也,愿因楚而问之。”老子深感悲悯,说“汝欲反汝情性而无由入,可怜哉!”你想恢复自己的天性,但找不到路,可怜啊!


然后庄子转述了老子“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的卫生之经。也就是说五十五章的主旨是卫生之经,《道德经》多次以婴儿为喻,暗含了卫生之经。什么是老子的卫生之经呢?就是修复失去的天性。赤子保全了人的天性,所以说赤子“含德之厚”。德就是友善,守柔就是友善的极致


赤子的友善有外三德相和内三德相,友善无敌。南先生回舍反省十日,尽可能去除自己的好恶情感,内心似乎如如不动了。南先生再次出现在老子面前,面目焕然一新。老子看到,说:“你好好洗了一个澡,身体外面透出郁郁的香气。但你的身体内部却又暗暗的渗透出一丝丝恶臭。


老子真是大宗师,“无有入无间”,把南先生的五脏六腑看得一清二楚。(“汝自洒濯,孰哉郁郁乎!然而其中津津乎犹有恶也。”)南先生说:“知道自己是个有病的人,说明这个知觉者还是没有病的。因此我想求卫生之经,治好自己三个困惑的心理问题。”


老子说“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舍诸人而求诸己乎?--能儿子(即:赤子)乎?”你能凝神抱一吗?你能保住不脱吗?你能像赤子一样吗?看来五十五章是第十章的延续。


老子步步紧逼:“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和之至也;终日握而手不掜,共其德也;终日视而目不瞬,偏不在外也。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与物逶迤,而同其波,是卫生之经也。”前半段与此章一致。赤子是“与物逶迤,而同其波”,因物之性而不违。


这就是卫生之经。南先生问:“然则是至乎?”这是最高的境界吗?老子说:“吾告汝曰:‘能儿子乎?’儿子动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无有,恶有人灾哉!


这是赤子为什么具有外三德相和内三德相的原因。庄子《庚桑楚》的解读有助于理解五十五章的内涵。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