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杨绛的名言-杨绛:走在人生边上

杨绛的名言-杨绛:走在人生边上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9-29 20:14:15
阅读:
最新资讯《杨绛的名言-杨绛:走在人生边上》主要内容是|写给棉亲的话:前几天,有报纸副刊约我写杨绛先生,文稿发给她,不甘心地说,还是等到7月17日她生日再发吧,有消息证明老人家只是小恙,身体还好。毕竟百岁老人了,小恙亦是经不起的,我只是不忍让不好的传闻成为现实。老人家生前已经安排停当,火花之后再发讣告。-杨绛的名言,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写给棉亲的话:


前几天,有报纸副刊约我写杨绛先生,文稿发给她,不甘心地说,还是等到7月17日她生日再发吧,有消息证明老人家只是小恙,身体还好。毕竟百岁老人了,小恙亦是经不起的,我只是不忍让不好的传闻成为现实。


老人家生前已经安排停当,火花之后再发讣告。她安心地去见他们俩了,在天堂,“他们仨”重逢一处。


——江泓



文 | 江泓


一、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如果说神仙眷侣,杨绛、钱钟书应该算当然的一对。



朋友父亲曾经语重心长要求女儿,“你要争取做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朋友惊呼,“POP,那可是钱钟书说杨绛的,100年才出一位的杨绛。”



写过那么多民国女子,没有绯闻传说的夫妻有,可是像这样评价自己妻子的,印象里只此一例。那是何等圆满的姻缘。“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一生一世之恋”


(1962年,杨绛和钱钟书。当年杨绛开始翻译《堂吉诃德》)



无可取代,因为她已经糅合下所有角色,“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这是钱钟书1946年在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扉页上写给妻子的情话。



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这“五伦”中,杨绛始终认为,朋友最重要,夫妻该是终生的朋友,不然不会持久。君臣、父子、兄弟也一样,如果有朋友的内涵在,关系就一定融洽。



她就是这样一位明智女人,任何问题都直指核心。



北京三里河的家在“我们仨”的两人离去之后,就成了老人家的客栈,不复为家。始终不封阳台,为的是能看到蓝天,水泥地面,陈旧家具,棉布衣衫,满室书香,她以行动诠释她的理念“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1981年摄于三里河寓所 :“文革”结束后钱钟书一家回到了北京,暂住在学部7号楼一间办公室,在栖身数年之后,1977年2月4日立春,他们搬入了三里河南沙沟寓所,终于告别了这种蛰居生活,有了自己的住房。)



“社会可以比作‘蛇阱’,但‘蛇阱’之上,天空还有飞鸟;‘蛇阱’之旁,池沼里也有游鱼。古往今来,自有人避开‘蛇阱’而‘藏身’或‘陆沉’。”渐渐体会到,随年岁增长,越来越不喜欢浓艳、激烈的方式,感觉亲近的都是那些素朴宁静、沉着稳定的人,‘蛇阱’之外的飞鸟和游鱼吧。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第一次看到杨先生翻译的这首诗,还怀着强烈的争的心态和姿态。慢慢明白:不争,是一种多么自在的状态。不争,意味着不想攀高,也就不怕下跌,自然不用倾轧排挤;不争,当然不意味消极,而是天真、自然,潜心一志地完成自己想做、能做的事。



“安妮宝贝”羽化为“庆山”,这个如今与她相配的名字,“山”是沉稳的“山”,接天地通神灵;“庆”意味欢庆、喜庆,对周遭事物抱以肯定、赞许之态,便有了积极和活力的一面。杨绛先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艺术就是克服困难”,在这样积极克服困难的精进中,完善内在的自我——寄居在我们身体里的灵魂。




(百岁杨绛勤耕种,七月兰花自芬芳)



当克服困难的成果有所呈现,浮华与热闹需要警惕、拒绝,因为,仍然要凝神专注于自己要做的事。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筹划宣传、推广、开研讨会等等,杨绛先生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当年钱钟书曾留下一句名言:“你既然喜欢那只蛋(作品),何必非要见那只鸡(作者)呢?”如今,杨先生对出了下联:“我既然是一滴清水,何必要吹那肥皂泡?”要不怎么说二位是神仙眷侣呢?!



不争的人似乎都更多一点幽默感,杨绛在《孟婆茶》中描述自己,“我按着模糊的号码前后找去:一处是教师座,都满了,没我的位子;一处是作家座,也满了,没我的位子;一处是翻译者的座,标着英、法、德、日、西等国名,我找了几处,都没有我的位子。”读来不由得捧腹,到老还这么风趣!



有网友说,看了杨绛先生,就不想念于丹老师了。



一语以蔽之。



二、忠于本性的选择



冰心曾经给知识女性角色定位,意思是说助夫事业成功第一,教养子女成人第二,自己事业成功第三。我想,杨绛先生好像不会给自己这么规定一二三四的,树叶自然知道要向着阳光生长。



17岁时考大学,杨绛心心念念要上清华,可惜清华刚刚开始招女生,当年不在南方招生,她只好就近读东吴大学。21岁大学毕业,她再一次投考清华研究生院外国文学专业,这一执着的举动,遂了自己研究文学的心愿,还遇到了生命里的真命天子钱钟书。




(东吴大学女子篮球队前排 左一为杨绛)



钱钟书当时已是传奇人物,因为英语满分,中文也极佳,尽管数学只考15分,当时的清华校长罗家伦还是拍板破格录取了他。杨绛进校时,钱先生读大三,一次机缘认识了小自己一岁的无锡老乡杨绛。杨绛事后不承认自己一见钟情,但又说看他眉眼间“蔚然深秀”,那是有好感的意思啊。



“你有男朋友吗?我没有女朋友,你愿意做我女朋友吗?” N多年后,王小波这样对李银河说,开门见山的简洁直率很像前辈杨绛和钱钟书:“我没有订婚。”“我也没有男朋友。”彼此间粲然一笑,尽在不言中。



钱钟书对杨绛坦言,“志气不大,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而杨绛恰恰就喜欢这样的“志气不大”。她很小的时候,父亲曾经问她,“你如果三天不读书会怎样?”“会不好受。”“一个星期呢?”“那就白活了。”这样一个女子想嫁的就是一个做学问的人,才子佳人就这样清清淡淡、干干净净做了一辈子学问,真心令人羡慕。




(1935年,新婚时的钱钟书杨绛夫妇,在赴英国留学的船上)



1935年,钱钟书得到了教育部第三届英国庚款公费留学资格,那一年共有二十几个名额,英国文学就只有一个,钱钟书考试成绩名列榜首,拿下这个名额。在此之前,杨绛放弃了去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学院(宋氏三姊妹就读该校)攻读政治学的机会,因为她知道那不是她的擅长和志向。如同颜宁——他们小小的清华师妹,最近的热门人物,很早就清楚自己不喜欢也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单纯埋头于试验和研究,年纪轻轻,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很多人预言她是未来夺得诺贝尔生物奖的热门人选。



林语堂说过,有些人是动物性的,习惯治人、管人,如政治家、企业家;也有人是植物性的,习惯自己生长,不愿管理别人。杨绛不愿为了学位违背自己的天性,而这次钱钟书出国留学,她知道钱钟书照顾不了自己,而她也愿意出去开眼界,于是,毫不犹豫,终止学业,放弃学位,自费跟随。



为了方便,两家商量了一下,决定先结婚,再出国。婚礼订在一年里最热的日子——7月13日,一切礼俗和仪式都按照中国传统进行,繁琐的仪式把新郎和新娘都折腾病了。《围城》里那个出汗出到把衬衫领子都弄黄、弄软的狼狈新郎就是钱钟书自己的形象。



就这样恋爱了,就这样结婚了,就这样出国了,杨绛并没有给自己设定什么计划,按自己的心愿,让该发生的发生。




(上图:杨绛《称心如意》剧本刊印本, 下图:中戏重排杨绛四幕喜剧《称心如意》)



后来回国,1942年上海生活那段时间,陈麟瑞、李健吾在编排话剧,一次聚餐时提议杨绛写剧本。稿费可以贴补家用,也想做一下戏剧尝试,杨绛不动声色地出手了。第一个本子《称心如意》一上演,就被誉为中国喜剧的第二个里程碑。随后又有《弄假成真》、《游戏人间》两出戏相继公演,一时盛况空前,以至于1946年2月《围城》在郑振铎主编的《文艺复兴》上连载后,人们问:“钱钟书是谁?”有人答:“杨绛的丈夫。”《围城》还就是钱钟书看杨绛喜剧《弄假成真》时受到启发,决定写一个长篇故事的。



因为钟书决定开写《围城》,杨绛主动让自己成为“灶下婢”,每日勤理家事,养育女儿,不让钱钟书分心。钱钟书每天500字,写了两年,完成《围城》。出版之前,杨绛觉得卷首应该说那么两句话才过瘾,于是,“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她想出来的点睛之笔印在扉页,流传至今。




(一九四七年 晨光版《围城》)



出名的时候,没觉得有多么了不起;低调做男人背后的女人,也安心不委屈。一切行为和选择就像吻合宇宙节律一样,花开花落,潮涨潮退,冬去春来。。。。。。。自然而然,妥帖得当。



三、过好每一天



2014年7月17日杨绛老人的生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她的9卷全集,令人意外的是,其中包括她为《洗澡》写的续集《洗澡之后》,这位老人总在云淡风轻中不断给人惊喜。




(上左:2014年8月 人民文学出版社《洗澡之后》(单行本)出版,上中:1988年三联出版社《洗澡》一版一印;上右:1988年版 作者签名档,下图:2009年杨绛先生 关于《洗澡之后》书:“人物依旧,事情却完全不同。我把故事结束了,谁也别想再写什么续集了。”)



知道她不喜祝寿的喧哗和热闹,有陌生读者默默在她家门口留下鲜花、贺卡,更多的人在网上转发她的金句,章诒和也引用了一段,“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杨绛《走在人生边上》。”



“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说起来容易,其实哪有那么便当。在查阅了解老人的生平过往时,有一个细节令我印象深刻。文革中,她被责令去打扫厕所,斯斯文文的她把厕所打扫得干干净,毫无异味,便池帽也擦得雪白铮亮。没人时,就安安静静坐上面看书。



因为平和,便总能找到一种方式,和命运里降临的东西和睦相处。还是文革期间,老人被剃了阴阳头,戴着假发上公交,被售票员和一些群众火眼金睛的发现,弄掉假发,一阵羞辱。杨绛收拾起东西,默默下车,在那段时间里,不管去哪里,都是靠自己的两条腿。




(在清华大学任教时的杨绛)



李渔在《闲情偶寄》里写女子的姿态美,举了一个“避雨”的例子,说很多女子一起郊游,倘若遇到下雨,赶着跑到亭子里躲避之时,最容易失态。可他曾经见过一位女子,身上已经淋湿,也不像别人那样狂奔,只是快走了几步,看亭子里已经挤满人,就坦然站在雨中,依然昂首挺胸,并不缩肩弓背。我总觉得杨绛就是拥有这样美好姿态的女子,美态,来源于自珍自重之心。为什么不会在人生的各种波峰波谷中失态?因为内心会厌恶那样一个自我。



有一种美来自尊严、气质,即使被剃了阴阳头,即使不与你争论,也还是美的。




写《我们仨》,她平静叙述那个幽幽长梦:女儿去世,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一颗心血肉模糊,掉落在地。蹲下来捡起,揉成一团塞回去。就那样不动声色的描述,看得我恸哭不已。




(左上:百岁杨绛,左下:钱媛留学时与父母的信件,右图:2003三联版《我们仨》)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两位至亲的人先后去世,这对一位耄耋老人来说该是多大的打击?!“我自以为已经结成硬块的心,又张开几只眼睛,潸潸流泪,把胸中那个疙疙瘩瘩的硬块湿润得软和了些,也光滑了些。”承担所有的痛,不发一言。直到2003年写一本书,回忆过往,让至亲的人随回忆再次来到身边。



杨绛先生一直注意保养,希望自己在钱钟书离世后再走,她知道,学会划火柴都是一件得意事的老先生,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会活得艰难又痛苦,这份苦不如由她来承担。



如今留下一个孤单的她打扫战场,她便也接受下来。据说现在依然每天在房间走7000步,练大雁功,买大骨头敲碎加黑木耳炖汤来保证骨头的硬朗,弯下腰来,手可以触到地面。 不是贪生,只是尽自己本分,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老人全力揽下了整理钱钟书学术遗作的工作,那是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和中外文字,除了2003年出版的3卷《容安馆札记》,还包括178册外文笔记(共3万4千页)。100岁生日那年,20卷《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出版。




(左:《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右:《槐聚诗存》)



102岁生日那天,杨绛先生发表了为钱钟书的诗集《槐聚诗存》撰写的序文。2014年开始,老人再次用毛笔练小楷,抄写《槐聚诗存》,一天几行。练字,也是和他的思想诗情有所亲近,抄录半年时间,一直到6月19日凌晨两点,全部抄完。



简直无法理解,一位百岁老人怎会如此通透和能量十足,她自己说“我现在很好,很乖,虽然年老,不想懒懒散散,愿意每天都有一点进步,better myself in every day,过好每一天。”



这才是真正的女神,智慧女神!超越如今满大街泛滥成灾的成功学、励志论。





(左:2014年11月2日阿棉 于清华,重访他们仨曾经合影的旧居,右:杨绛一家在清华大学宿舍)


四、设限的人生



拿世俗标准来衡量,杨绛先生也许算不上大美女,个子不高,眼睛不大,不娇不媚,可就是那样眉清目秀,干干净净,让人心生欢喜,一直到老,经历了那么多之后,还是那样清爽干净,眉眼含笑的样子。


总觉得杨绛先生就像一件洁白的纯棉衬衫,而钱钟书就像一件蓝色卡其布长裤。白衬衫、蓝长裤,永远是最妥帖的搭配,蓝天白云一般,清爽宜人。



老人103岁之际,推出9卷全集,包括续写的《洗澡之后》。她说之所以赶着续写,是怕读者误会“姚宓和许彦成在姚家那间小书房里偷情”。老人怕别人糟蹋姚宓和许彦成之间那份纯洁的友情,她安排两人成婚,让别人无法再插手这个故事。




(钱钟书赠夫人杨绛的诗)



创作当然来源于生活,虽然钱钟书先生也夸奖杨绛有着“无中生有”的本事,是个写小说的天才。可是从作品里还是可以嗅到一些原型的气息。像“姚宓和许彦成”多多少少就带着两位伉俪自己的影子,姚宓总是淡淡的,不苟言笑,“快活了才笑,有可笑的就笑”。看她描绘的种种神态和心理,我总恍惚觉得是在看杨绛本人。



书里姚宓和母亲玩福尔摩斯与华生的游戏也来自两人的真实生活。这是有传统的,当初新婚燕尔,留学欧洲,两人饭后散步,就喜欢称之为“探险”。一路走,一路看,一路编故事。回国后,不管日子有多苦,如果一家三口有机会在外面吃饭,他们也会悄悄观察周围的用餐者,听他们说话,按各自的想象和推理,编撰种种“志异”,对这样的游戏,一家人乐此不疲。他们总是有一些不足以向外人道的乐趣。




(上:“钱氏”微笑感染着仰慕他的每一个人,下:1988年8月,钱媛给父亲钱钟书的画像,“裤子太肥了”)



钱钟书一直有着不曾泯灭的赤子心,特别“淘气”。他玩兴上来,会趁杨绛睡着,给她用毛笔画个大花脸,害得杨绛差点把脸皮洗破。后来跟钱媛成了最好的玩伴,改在小孩肚皮上画大花脸,还经常把各式各样的东西藏进小孩被窝,让她去摸去找,一派天真。



这个家庭看起来与世无争,平和冲淡,但有着清晰的原则和底线。文革期间,有人贴了钱钟书的大字报。杨绛逐条解释、反驳,写了张小字报,贴在旁边,遭到残酷批判,但她就是坚持说那不是真的。



甚至发生过打架事件。



也是文革期间,当时时兴往要改造家庭“掺沙子”。钱家大院就让出来,好几家革命干群搬了进去,有点像72家房客的感觉,拥挤吵杂。



有一次,钱家请一位陈姓保姆来洗衣服,一强势邻居走过来,要陈替她洗。钱媛说了一句,“是我们家花钱请来的。”那人抬手就给了她一巴掌。




(1938年,杨绛与女儿回国途中)



杨绛看到孩子受人欺负,不顾体弱,护犊心切地冲上来,那人的丈夫也冲出来,三人撕扯一处,杨绛身高还不到1米5,面对两个大块头,就像老鹰利爪下的小鸡,豪无还手之力。



钱媛赶紧跑去喊公家的人维持公道。老夫子钱钟书看妻子被人摁倒在地上,刚巧地上有一个被撞散的家具,慌乱中抓起一根板子,就砸在隔壁家男主人胳膊上。而苦苦挣扎的杨绛竟然一口咬住了隔壁女人的手指头,感觉不对劲才吐了出来。



这场架让杨绛夫妻很沮丧,感觉斯文扫地,一直不愿提。没想到经年之后,那对夫妻却裁剪事实,对外发布所谓秘闻。杨绛不得不站出来说明真相。我相信,如果类似事件再度发生,让他们重新选择,他们还是会自不量力地冲出去。保护家人不受侵犯,这是不需要犹疑的底线,老实人不发火,一旦发火便烈焰逼人,那是因为设限已经很低,一旦被人触碰和挑衅,积蓄的能量必然爆发。




(夫妻互相理发,杨绛能用电推的,钱钟书会剪刀)



钱家把家庭、家人看得很重,这一点遭到一些人的垢病。譬如有人指出杨绛在《我们仨》里只沉浸在小家小情小爱里,没有关注宏大的社会格局,从中读出了满纸的自私与狭隘。其实,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每个家庭安定才构成整个社会安定。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全力去爱,你指望他爱国家、爱民族?恐怕只是虚妄的谎言,或者被一种强烈的不可明说的目的性掩盖了人伦常情。



2013年5月,已经102岁的杨绛再一次昂然出手,为的是拍卖钱钟书手稿之事。这批手稿是钱钟书上世纪80年代和香港广角镜杂志社总编辑李国强的书信往来,其中涉及不少对历史和学人的评判。杨绛先生发布公开信坚决反对拍卖钱钟书私人信件,质问拍卖者“个人隐私、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多年的感情,都可以成为商品去交易吗?”她严厉要求“立即停止侵权,不得举行有关研讨会和拍卖。否则我会亲自走向法庭,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合法权利。”



在杨绛的强烈反对下,拍卖行为终止了。



与世无争、善良厚道不意味着可以任人欺侮。百岁老人太明白了。




(上:一同读剧本,下:夫妻俩争读女儿自英国寄来的家信)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 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在这苦的人世,仍要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作人,端端正正过好每一天。



声明:本文属“纯棉系”原创作品,如须转载请回复“转载”联系授权。


作者


江泓:作家,高级编辑,资深电视媒体人,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微信公众号“纯棉系”主编。著有《活出那份娓娓到来》、《一半明媚 一半忧伤——民国那些女子》、《步步莲花》、《风动玉兰满庭芳》等多本著作。微信公众号:纯棉系(ID:chunmianxi 让主张素朴而诗意生活的人找到彼此。


内容转载请回复“转载”申请授权


投稿请发至邮箱 chunmianxi@163.co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