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春秋战国时期的治国主张_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治国主张_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1-09 01:58:25
阅读:

晏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智者”,他出身世家,年轻时就选择步入从政,继而以卿的身份作为仕灵、庄、景的三朝元老。

晏子在世的时候,正是齐国不断走向衰亡的年代,国君昏庸无道,重臣玩弄权谋,百姓怨声肆虐;对外,有秦国、楚国等虎视眈眈。对内有天怒人怨,君不治世,臣不上朝;

而宴婴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使得衰落的齐国在当时各诸侯国之间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其自身也被人们看成齐国历史上与管仲比肩的智者谋相。

论《晏子春秋》治国思想的体系构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而《晏子春秋》就是后人为了传承和发扬晏子之精神而撰写的一部短篇小说,其主要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宴婴和众多阶层人物的形象。

而作为春秋后期,反映齐国历史社会风貌的史料,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古人精神和探讨时代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下《晏子春秋》这本书中,治国思想的体系构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 《晏子春秋》一书的性质争议

关于《晏子春秋》一书的性质问题,一直是学术界较为热议的话题之一,主要围绕着体裁和学派归属而争论不休,却很少从书本反映的思想内容看待其性质。

有学者认为,该书的主体不是反映治国的思想,而主要通过记录一些事例言行,所以将本书归结为重要人物言行轶事的记述类著作。而这观点的提出,我们不能说它是错误的,只是我认为有些片面化,仅仅是现代学科思维的单一化,就给它贴上这样的标签显然是不公平的。

吕思勉先生曾提出:先秦学术之源,古有二说,一为《汉书·艺文志》谓其皆王宫之一守;一为《淮南子·要略》谓其起于救时之弊。而他所说的,先秦时期的诸子学派均属于治国思想,而《晏子春秋》所反映的治国思想大多都是“起于救时之弊”。

论《晏子春秋》治国思想的体系构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而从《晏子春秋》产生的时代和作者的角度看,该书所反映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治国救世伟核心的民本思想,是一部因时而生,具有很强的“经世治用”色彩的思想著作。

《晏子春秋》一书毫无避讳的讲到:齐景公时期田氏伐齐的大势,更是借助着晏子和景公两人的对话,反衬出姜齐政权压榨百姓的残暴,继而劝诫统治者对百姓的民本治世,和提倡“以民为本”的时代宏音。因为这是稷下先生为“言治乱之世”而著作的一本书籍,所以本书的主要内容还是围绕着典型的治国学说进行。

二 《晏子春秋》治国思想的体系与政治目标

《晏子春秋》治国理念以“先王”为取法对象,以“和”的思想为哲学方法论,以“善政”为政治目标。

《晏子春秋》的治国思想的取法对象是“古之王”,主要是上古时期的贤胜之主,像商代的汤,太甲,武丁等人尊称为“天下之盛君”。而且还包括齐国的“贤君”,就如同晏子所称的“太公”“恒公”为“贤者”一样。所以总体而言,《晏子春秋》治国理念的指导思想就是“法先王”。

论《晏子春秋》治国思想的体系构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而治国思想以“和”为本的哲学方法论主要体现在“和同之论”中。就像晏子与景公讨论君臣关系时,晏子就以宰夫烹饪美味佳肴为例子,指出君臣关系达到最佳的“和”之状态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

《晏子春秋》中除了指导思想和哲学方法论之外,治国思想才是全本书的终极政治目标。而“善政”一直是它所推崇备至的主流思想,就像景公问晏子:国如何则可谓安矣?晏子是这样回答的“百姓内安其政,外归其义,可谓安矣。”就是晏子认为的内政,外交都达到一定的良好局面,这才是“善政”的终极体现。

三 《晏子春秋》治国思想的逻辑构造

“以民为本”是《晏子春秋》治国思想的核心,同时也是连接该书中其他版块的神经脉络。

《晏子春秋》的“忠君”思想并不是我们后世所理解的忠诚于帝王的意思,不是那种臣子对君主单项的服从和绝对的效忠。“国”也与我们现在理解的有所偏差。而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都以爱民为基础。所以其“忠君”的思想是以爱“国”为前提,而爱国即是爱民,则“以民为本”的思想成为了“忠君”的思想根基。

国家治理,唯有能才之士才能管理和领导好百姓,所以在《晏子春秋》中着重讲述了在用人方面“尚贤远谗”的思想理念。景文公问晏子:为政何患?晏子答曰:患善恶不分,而用人之关键在于分辨善恶,“贤人”对上辅佐君主治理朝政,对下帮助君主治理民众。哪怕君主不亲自治民,贤臣也扮演起君主和民众之间的桥梁。

《晏子春秋》的思想还体现在相当重视礼仪乐器的方面,甚至将礼乐的得失上升为国家的兴亡;晏子以节俭闻名于世,所以这其中不乏还有节俭的思想;甚至从节俭的思想中演化出廉让观;而《晏子春秋》“轻天重民”的思想本身就洋溢着“民本主义”的色彩。

论《晏子春秋》治国思想的体系构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四 总结

综上所述,《晏子春秋》的整个思想体系实际上是一种朴实的治国思想,它有着自己的取法对象,而其内容“以民为本”的核心,贯穿着整个思想的流潮,形成一套较为严谨的思想体系。

论《晏子春秋》治国思想的体系构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晏子春秋》的思想文化,在齐国的治世历史上拥有这举足轻重的史诗级地位,甚至《淮南子·要略》将“晏子之谏”与齐学中的“太公之谋”“管子之书”等思想并列,如此可见此书的价值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刘文斌.《晏子春秋》研究的成绩与问题[J]. 南京师范大学文

学院学报,2016,( 2) .

[2]吕思勉. 先秦史[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袁青.《晏子春秋》研究综述———兼论《晏子春秋》今后的研究

出路[J]. 管子学刊,2013,( 3) .

[4]刘文典. 淮南鸿烈集解[M]. 北京: 中华书局,1989.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