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忆秦娥箫声咽李白朗读_忆秦娥箫声咽李白表达的意蕴

忆秦娥箫声咽李白朗读_忆秦娥箫声咽李白表达的意蕴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1-28 00:44:02
阅读: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此篇《忆秦娥》相传为李白所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评价颇高:“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忆秦娥 箫声咽 李白

首句,万籁俱寂、玉漏沉沉,忽有一缕箫声,采入耳际。那箫声,虽与笛韵同出瘦竹一枝,却与彼之嘹亮飘扬迥异其致,只闻幽幽咽咽,轻绪柔丝,珠喉细细,无以过之,莫能名其美,无以传其境。复如曲折泉流,冰滩阻涩,断续不居,隐显如泣,一个咽字,已传尽了这一枝的神韵。

秦娥者谁?古代把美女称做“娥”。犹越艳吴娃,人以地分也。扬雄《方言》:“娥、嬴,好也。秦曰娥。”必秦地之女流,可当此一娥字。秦娥之居,自为秦楼。 梦断者何?犹言梦醒,人而知之。但在此处,“断”字神情,与“醒”大异,与“梦回”“梦觉”“梦阑”亦总不相同。何者?醒也,回也,觉也,阑也,都是蘧蘧眠足,自然梦止,乃是最泛常、极普通的事情与语言。“断”即不然,分明有忽然惊觉、猝然张目之意态在焉。循是此言,“断”字乃非轻下。词人笔致,由选字之铮铮,知寄情之忒忒。

箫宜静夜,尤宜月夜。“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言之最审。故当秦娥梦断,张目追寻,唯见满楼月色,皎然照人。而当此际,乃适逢吹箫人送来怨曲。其难为怀,为复何若! 秦楼人月,相对不眠,月正凄迷,人犹怅惘,梦中之情,眼前之境,交相引惹。灞陵泣别,柳色青青,历岁经年,又逢此际。闺中少妇,本不知愁,一登翠楼,心惊碧柳,于是悔觅封侯,风烟万里,此时百感,齐上心头。可知箫也,梦也,月也,柳也,皆为此情而生,此境而设,四者一也。

春柳为送别之时,秋月乃望归之候。自春徂秋,已经几度;兹复清秋素节,更盼归期有讯。都人士女,每值重阳九日,登乐游原以为观赏。身在高原,四眺无际。向西一望,咸阳古道,直接长安,送客迎宾,车马络绎;此中宜有驿使,传递佳音——然自晨及昏,了无影响,音尘断绝,延竚空劳——命局定矣,人未归也。

音尘已绝,早即知之,非独一日一时也,而年年柳色,夜夜月光,总来织梦;今日登原,再证此“绝”。行将离去,所获者何?立一向之西风,沐满川之落照,而入其目者,独有汉家陵墓阙,苍苍莽莽,巍然而在。当此之际,乃觉时空于一点,混悲欢于百端,由秦娥一人一时之感,骤然升华而为吾国千秋万古之心。盖自秦汉以逮隋唐,山河缔造,此地之崇陵,已非复帝王之个人之葬所,乃民族全体之碑记也。良人不归,汉陵长在,词笔至此,箫也,梦也,月也,柳也,遂退居于次位,吾人所感,乃极阔大,极崇伟,极悲壮!

本词为历代推崇,因区区46字小令,悲壮而哀伤,用词绝不华丽宏伟,但读者无不深感震撼。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