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庄子哲学的诗意表达_中国传统诗词中体现的辩证法思想

庄子哲学的诗意表达_中国传统诗词中体现的辩证法思想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2-08 03:14:16
阅读:

老子和庄子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主张清净无为、道法自然的处世思想。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充满朴素的辩证主义观点:"祸兮福兮所倚,福兮祸所伏",他主张无为而治、绝圣弃智,希望建立一个"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乌托邦。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以"道"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他的《齐物论》包含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他的《逍遥游》追求一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无待"的逍遥自由境界。

老庄哲学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两大中流砥柱,无论从文学上还是精神上都影响了大批诗人、作家。就单单以魏晋时期来说,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提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游仙诗、玄言诗、山水田园诗都和庄子思想及庄子散文艺术有渊源关系。"本文主要以魏晋时期的阮籍、陶渊明和盛唐时期的李白的诗歌为代表,粗浅探讨老庄哲学在诗歌中的体现。

老庄哲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体现

一、阮籍诗歌中的老庄哲学

正始时期,统治阶级内部混乱,早年"济世志"的阮籍无法施展自己的才情抱负,继而转向崇尚老庄,消极反抗现实的同时,寻找精神的出路,写下了"颇多感慨之词"的抒情组诗《咏怀诗》八十二首,在《咏怀诗》组诗中,阮籍多抒发人生无常、时光飞逝的慨叹和内心难以派遣的苦闷。比如《咏怀诗》其十八(节选):

岂知穷达士,一死不再生。视彼桃李花,谁能久荧荧。

君子在何计,叹息未合并。瞻仰景山松,可以慰吾情。

诗人用"桃李花"的憔悴之快,与"景山松"作对比,表现出对世事无常,时光飞逝的无奈,类似还有像"盛衰在须臾,离别将如何。"(其二十七)"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其三十二)等。还有表达内心忧思的感叹,表达自身命运的无奈,像《咏怀诗》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除了消极的慨叹,大多则写一些关于游仙和隐居以及一些仙隐结合的诗篇。受玄学的影响,阮籍的游仙诗表现出隐约曲折的风格,他的诗歌中看不到豪迈积极的"建安风骨",更多的是寄情山水来掩盖现实的痛苦和内心的不安,《咏怀诗》其三十六写到:

谁言万事囏,逍遥可终生。临堂翳华树,悠悠念无形。

彷徨思亲友,倐忽复至冥。寄言东飞鸟,可用慰我情。

全篇通过一些幽幽静谧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深邃的玄学意境,能慰藉心灵的只有那东飞的鸟儿,体现出一种消极悲观的意味。

老庄哲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体现

二、陶渊明诗歌中的老庄哲学

"自然"一词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这个"自然"不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表达,"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九章》是一种抽象的客观本体,"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在东晋时期,老庄哲学和隐逸风气盛行的时代,陶渊明成功的将"自然"提升到美的境界,开创了新的诗歌题材——田园诗。经典的像《归园田居•其一》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久经"樊笼"之后,诗人表达了自己返得自然归田后的喜悦,他细致的描绘了田园的风光,"南野"、"草屋"、"鸡鸣"、"狗吠"这些寻常般的自然风光代表着一种清净无为、自由自在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由衷的喜爱。还有《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以饮酒为题,从景到情,自然的坦露出生命最本真的状态,虽身处烦扰的人世间,但作者的精神世界却是"无车马喧"。在不经意抬头的瞬间,看到的是夕阳、飞鸟、南山,早已忘记所谓的"真意",留下的是无穷的理趣和思考。《庄子•天道》曰:"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对山水田园风光的直白描绘,尽显返朴归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就体现出道家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再如《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人并不单单是向往田园生活,而是躬耕田亩,在田园间与自然产生情感共鸣,"寄知味于淡泊",达到物我合一的纯洁浑朴之境。

老庄哲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体现

三、李白诗歌中的老庄哲学

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在盛唐文化的孕育下,有着汪洋恣肆的才情和仙风道骨的风貌,年少时,受道家影响较大,他在《感兴八首•其五》中自叙"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道教的影响可以说伴随着他的一生,他一生推崇老庄,特别是接受了庄子不受约束、逍遥自在的精神世界,他蔑视世间一切,追求绝对自由,有时也不乏有消极、及时行乐的思想,在老庄哲学的影响下,形成了狂放不羁、遗世独立的风格,成为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深受道家自由洒脱、不收拘束的精神影响,在他很多诗中都表现出"我独异于人"(老子《道德经》)的自我个性,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中他写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开怀痛饮后,他大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在慨叹功名无常时突然又说:"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梁园吟》)在失意之时他也能写出狂放的"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正如杜甫在《寄李太白二十韵》写到:"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虽然李白有极大的政治抱负,但他也有消极避世的一面,主要体现在他对神仙世界自由自在的向往,在《送杨山人归嵩山》中,他写到: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通过写杨山人归山后的生活,写出诗人自己对隐逸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他希望能继续去寻仙访道以摆脱现实的羁绊,表现出他的隐逸情怀。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