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李白简介_李白《凤求凰》全诗

李白简介_李白《凤求凰》全诗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2-21 18:29:40
阅读:

李白以天纵之才,留给后世无数篇豪壮而又瑰丽的诗篇,被誉为"诗仙",而其诗作中又不乏带有个人鲜明印记的"游仙诗"。现存最早以"游仙"命名的诗歌是曹植的《游仙诗》,至《昭明文选》又将"游仙"独分一类,确立了游仙诗这样一种诗体。道教思想在唐代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游仙诗也进入其创作的全盛时期。李白对于仙人和道法的兴趣从始至终未有衰减,其笔下的游仙之作常充满道教意味,游仙诗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更是占据相当的比重。

李白"诗仙"的来历,其实和他信奉道教,爱做游仙诗有很大关系

1、 道教与李白游仙诗的自我仙化意识

(一)李白游仙诗中的自我仙化意识

与魏晋时期时借游仙以咏怀的那些游仙诗不同,李白的游仙诗中往往更关注自身是否能成仙,以及如何修炼成仙等等实际的问题。由于他对神仙道教穷极一生的兴趣,李白不懈地遍访名山,造炉炼丹,于是在这种求仙问道的过程中所创作出的游仙诗,便会流露出极为独特的的自我仙化意识。

多少年来,"酒仙"、"诗仙"、"谪仙"等名号一直为世人所熟知,无论是生前还是后世,李白始终与"仙"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古至今,止李白一人有此殊荣。李白被人仙化早在盛唐时期就以已开始。杜甫称李白"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关于"仙"的称号如此之多,而要论对李白诗中的自我仙化意识造成影响最大的,当属"谪仙"。"谪仙",顾名思义就是从天上因罪被贬下人间的仙人。在尘世中,谪仙只可算作暂居,一旦"服刑"期满仍然可以重返天界。在《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中,李白回忆起曾经的情形:"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金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没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谪仙人"这个称号,既契合了李白傲岸不羁的性格,也符合他慕道求仙的追求,故而对于"谪仙人"的名号,李白深以为然。在之后的作品中,李白便常常自诩为"谪仙"。在《金陵与众贤送权十一序》中,李白说:"祭四明逸老贺知章呼余为谪仙人,盖实录耳!"李白还曾将东方朔与自己并提:"谓我是方朔,人间落岁星。"(《留别西河刘少府》)"众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玉壶吟》)

李白"诗仙"的来历,其实和他信奉道教,爱做游仙诗有很大关系

李白的自我仙化意识,除了自诩为仙人外,最为人所知的表现还有他的游仙诗。在诗中,李白几乎不会将自己放在与凡人等同的境界上,"我即为仙人"的意识时常会出现在李白的游仙诗中,而在这样的一种影响下,诗作本身就会体现出一种独特的仙人气派。经常可以看到,李白在诗中游览胜境,犹如重回故地,与各路神仙见面也宛如老友相逢,本来虚无缥缈的幻境在李白的描写下几乎可以触碰,本来威严的神仙也充满了亲切感。

"潇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古风》二十一)李白想登上华不注峰时,赤松仙人盛情邀请他同游,并亲切地将自己的白鹿借给他。"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古有所思》)李白想象这天宫中美丽的仙姑,愿寄去一纸书信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仙人放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怀仙歌》)当李白幻想自己乘着白鹤越过沧海的时候,海对岸的一众神仙正热情迎接李白这位遭贬人间,多年不见的昔日好友。"群仙长叹惊此物,千崖万岭相萦郁。神器白鹿巷萦郁。身骑白鹿行飘飘,手翳紫芝笑披佛。"(《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李白脑海中的自己身披绚丽的云裳回归天庭,群仙都围在周围表示仰慕。"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在此诗中,李白干脆就以神仙的口吻来叙述,自己原本就是从自天界而来的仙人,不过是"误逐世间乐",才来人间一游。由于充满强烈的自我仙化意识,我们可以从李白的游仙诗中发现,他不会在神仙面前俯首贴耳,自降身段,扮演崇拜者的角色,相反,他和神仙的交游体现着平等,亲切,与神仙的关系完全自然,和谐而融洽了。

李白"诗仙"的来历,其实和他信奉道教,爱做游仙诗有很大关系

(二)道教与李白自我仙化意识

这种在诗中无比强烈的自我仙化意识,是李白游仙诗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其形成原因也是多元而复杂的,而这中间最重要的便是道教的影响。

李白遗世独立、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是形成其游仙诗中自我仙化意识的内在根源。其宁愿"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曾经说自己"一生傲岸苦不谐",其中"一生傲岸"则是李白追求自由的精准写照。神仙是意识的产物,神仙的世界也是人想象中最美好的世界,那种随心所欲、飘然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能力,是凡人对于自由的无限向往。而神仙世界的自由正是李白所崇尚和不懈追求的,在其游仙诗中的自我仙化本质上也契合了李白那桀骜不驯的独立人格。

李白"诗仙"的来历,其实和他信奉道教,爱做游仙诗有很大关系

道教在初唐时期的兴盛是形成自我仙化意识的外部原因。由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从唐朝建朝之初,道教便得到了朝廷的特殊推广和扶植,无论是从理论、仪式还是艺术方面,道教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并且在李白所处的唐玄宗时期,道教则更为繁盛。基于上层统治者对道教如此的推崇,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道教的影响。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之下,李白游仙访道的旅程早在青年时代就已开始。可以说,若是那时候不存在道教大发展的社会环境,李白与神仙道教紧密的联系也不会出现,其诗作中所表现出的那独特的自我仙化意识便也无从谈起。

二 、道教与李白诗中山川自然的仙化

(一)李白游仙诗中山川自然的仙化

在李白的一生中,"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若论中国古代各朝诗人游历之广,无人能与李白相匹敌。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唐朝江河湖海,三川五岳。游览途中,李白在饱览山河大川之胜景的同时,一大批壮阔华丽的诗篇也从其胸中喷涌而出,流传后世。在诗歌中将自然山川仙化,也是李白描画山水时的一个明显特征。李白常常会在游山玩水时,产生飘飘欲仙的感觉,山水与游仙在李白的诗中完美的地合为一体。

李白"诗仙"的来历,其实和他信奉道教,爱做游仙诗有很大关系

李白游历之路的开端是蜀中。人们对蜀地景色的评价,历来都是风光秀丽之地,峨眉山则是其中的代表。李白在少时便游览过峨眉山,有感于逶迤秀丽的云海迷雾、雄奇俊伟的层峦叠嶂,李白便写下了自己第一首游仙之作:《登峨眉山》。"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峨眉山本来就是道教的圣地,在李白诗中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巴蜀地区首屈一指的仙山。"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身处峨眉山顶,看着身边轻飘飘的水雾,李白仿佛已幻化成仙,飞升天界。这句"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化用了《列仙传》的典故:"葛由者,羌人也。周成王时,好刻木羊卖之。一旦,骑羊入蜀,蜀中王侯贵人追之绥山,山在峨眉山西南,高无极也,随之者不复还,皆得仙道。"这表明李白游峨眉山时,想游离尘世,得道成仙。

李白字太白,自视为太白金星转世,也将太白山看做自己的本命山。李白每每登上太白山之时,总觉莫名亲切,也定会有更多的游仙感触。"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凌云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这首《登太白峰》全诗都在表现诗人登上太白山时想象中的游仙之感,而对山川的自然景物却没有太多渲染。"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铭骨传其语,竦身以电灭。"(《古风》五)李白还在此山中见到了仙人,并得到了仙人的点化。

李白"诗仙"的来历,其实和他信奉道教,爱做游仙诗有很大关系

西岳华山道教色彩极其浓厚,山上名胜有太乙池,八卦池,二十八宿池,玉女峰,老君洞等,李白也多次游览此地。"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济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李白在此诗中生动描画华山全景,他登上华山之巅,描画了华山的雄奇俊丽和黄河的奔腾不羁,在赞颂了华山的雄伟气势后,"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一众神仙真人接踵而出,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道教氛围。

(二)道教与李白诗中山川自然仙化的形成

那么李白为何将笔下的山川频频仙化呢?这得益于道教"洞天福地"概念,在道教的传统中,无论是修道炼养之道,还是道教典籍的传授与典藏都与山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仙"这个字的字源看来便可见一斑:《释名》中说:"老而不死则曰仙。仙,迁也,迁山人也。故制字人傍山也。"在上古本中,仙作"仚",在《说文》中有:"仚,人在山上貌,从人山。"是说人在山上的样子。由此可以看出仙化升山是早期仙化思想的重要特征。道教认为修仙养道应该居于名山之中,很明显是早期神仙思想的影响并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洞天福地"的观念。"洞天福地"多存在于名道居住且修炼过的名山大川,而在道教的观念中这些真人居住的地方,也是后来道门中人修炼道行的理想场所。

李白"诗仙"的来历,其实和他信奉道教,爱做游仙诗有很大关系

李白游览各地名山,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求仙访道。"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落日忆山中》)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遥寄卢侍御虚州》)真实地反映了李白游仙访道的状态,故而道教名山便成为李白游访过程中的首选。如李白游览过的的太白山、庐山、峨眉山、华山、泰山都是属于道教的"三十六小洞天"。每每登临道教所景仰的名山,李白想象中就经常出现各种仙人玉女的幻像,在览胜中也就自然而然地将名山大川仙化了。

李白在现实中的境遇,也是影响其游仙诗仙化现实山川的重要因素。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充满着激情与浪漫风气的时代,国家的各个方面都无比自信,读书的士人处在这样一个昂扬向上的时代,自然也都有满腔抱负,积极进取。李白自然也有这样鸿鹄之志,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成就辅佐明君之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然而在一系列的失败之后,李白深刻的体会到了来自现实的束缚和压抑,身心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他在内心充满抑郁和愤懑之时,迫切需要精神支柱与心理安慰,他将诗中的河流山川幻化为仙境实际上是为了找到一种心理平衡,如《古风》二十中所言: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抉两青龙。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泣与亲友别,欲语再三咽。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世路多险艰,白日欺红颜。分手各千里,去去何时还。在世复几时,漱如飘风度。空闻紫金经,白首愁相误。抚己忽自笑,沉吟为谁故。名利徒煎熬,安得闲余步。终留赤玉局,东上蓬莱路。秦帝如我求,苍苍旦烟雾。

李白"诗仙"的来历,其实和他信奉道教,爱做游仙诗有很大关系

此诗表明李白已决意出世,同时又有顾虑,是刚刚退仕时所作。其中写道登上山东境内的华不注山时,与赤松仙人同游。李白潘然领悟到世间诸事之艰难。人生苦短尚且如此,却还要在这仅有的时间里受到各种名利的煎熬,身与心的自由根本无从谈起。从那时开始,李白便决定追求一种遗世独立的生活,无论是凡间任何人请求也绝不会回到这名利场中。华不注山其实并不是一座道教名山,但却在李白笔下被幻化为仙人之境,正是由于李白去朝后,满心的苦闷与压抑无处发泄,他遨游在由华不注山幻化而成的仙境之中,事实上是沉浸在幻想中的理想世界,这是一种寄托,也是一种解脱。

生活在一个道教大发展的朝代,自己有踏访三川五岳的寻仙经历,使得李白诗中有着与众不同的自我仙化意识。尤其是世人赠与他"谪仙人"的称誉之后,这种自我仙化意识愈加明显与自觉。另外,李白在游仙诗中将山水与游仙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受当时道教流行的"洞天福地"观念的影响,还有发泄幽愤、寻求解脱的心理需要,被仙化的自然山川也经常出现在李白的游仙诗中。这些特点在其他游仙诗中是比较少见的,神仙道教与此种独特风格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这也是研究李白游仙诗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2]《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3]王琦:《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

[4] 裴斐,刘善良:《李白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版

[5] 李长之:《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北京: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6] 孙昌武:《道教与唐代文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李白简介_李白《凤求凰》全诗

    李白以天纵之才,留给后世无数篇豪壮而又瑰丽的诗篇,被誉为"诗仙",而其诗作中又不乏带有个人鲜明印记的"游仙诗"。现存最早以"游仙"命名的诗歌是曹植的《游仙诗》,至《昭明文选》又

    经典语录
  • 李白有没有写诗给杜甫_杜甫的《赠李白》

    李白写给杜甫 1、《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根据裴斐编制的《李白年谱简编》,此诗

    经典语录
  • 饮中八仙歌 唐寅_饮中八仙歌全诗赏析

    《饮中八仙歌》唐伯虎行书,挥洒自如,神机流走。《饮中八仙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古诗。此诗将当时号称“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经典语录
  • 饮中八仙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_饮中八仙歌是哪八位诗人

    “饮中八仙”最早来源于《新唐书·李白传》,而杜甫脍炙人口的《饮中八仙歌》更是将这八位“仙人”描绘地活灵活现,仿佛真的是天人下凡。那么这酒中八仙人都指的是谁呢?他们又都有什

    经典语录
  • 李白不喝酒下一句_李白劝酒诗句将进酒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在古代文人骚客大多好酒,在古代卷帙浩繁的诗歌中,以酒为题材的诗词可以说是数量最多的诗词题材之一。很多诗人词人甚至以饮酒闻名于世,饮酒诗词名传

    经典语录
  • 饮酒作诗的句子_表达饮酒乐趣的诗词

    欢迎关注:于翕龠诗词,为您分享更多经典诗词 饮酒,在古代被人们当做一件雅事,就像弹琴,品茶一样。是人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各种社交中,饮酒也是一种社交方式,可以促

    经典语录
  • 狂草书法代表人物张旭_张旭的书法作品

    张旭(约公元675--759年),字伯高,江苏吴郡(今苏州市)人,初仕常熟县尉,后至左率府长史,世称“张长史”。其母陆氏出身于江南大族,是初唐名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

    经典语录
  • 张旭草书四帖_张旭字帖大全

    张旭草书作品, 见于宋《淳化阁帖》, 有《晚复帖》、《移尾帖》、《十五日帖》等, 这些作品逸势奇状,连绵回绕, 气势飞动, 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晚复帖》 唐文宗时期, 李白的诗歌、斐旻的

    经典语录
  • 杜甫的诗饮中八仙歌赏析_饮中八仙歌赏析

    《饮中八仙歌》是著名的描写喜爱喝酒的人的诗作,杜甫在这首诗中写了自己的几个酒友,共同点就是都很能喝酒,但诗中又把他们每个人的个性表达得很到位。不过这首诗致流传以来一直让

    经典语录
  • 王维的古诗画赏析_

    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漆 园 朝代:唐 代 ‖ 作者

    经典语录
  • 《饮中八仙歌》唐.杜甫_唐代诗人中的饮中八仙有哪些?

    《饮中八仙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将当时号称“酒中八仙人”的 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八人从“饮酒”这个角度联系在一起,用追叙的方式,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饮中八仙歌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辨惊四筵。 译文 贺知章醉酒后骑马,摇摇晃晃,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 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 左相李适为每日之兴起不惜花费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 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 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 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张旭饮酒

    经典语录
  • 那是春的感觉_那地方的春天,真的像什么说的,那么什么吗?

    春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不知不觉又到了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春天,于是一颗颗跳跃的心又变得躁动不安起来,桃花、樱花、油菜花……开得好不茂盛,多么想出去赏春!别急,令人怦然心动的春天可不止在田间,藏在大师笔下的春色也同样美不胜收,今天小编带你一起来欣赏书法家笔下的“春”。 1、米芾 出自作品 《苕溪诗卷》 全卷35行,共394字,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知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公元1088年),时米芾38岁。开首有句“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知所书为自撰诗,共6首。 2、苏轼 出自作品 《洞庭中山二赋》 此二赋笔意雄劲,姿态闲雅,潇洒飘逸,而结字极紧,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明张孝思云:“此二赋经营下笔,结构严整,郁屈瑰丽之气,回翔顿挫之姿,真如狮蹲虎踞。”王世贞云:“此不惟以古雅胜,且姿态百出,而结构谨密,无一笔失操纵,当是眉山最上乘。观者毋以墨猪迹之可也。”乾隆曾评:“精气盘郁豪楮间,首尾丽富,信东坡书中所不多觏。” 3、王铎 出自作品 《行书李贺诗帖》 王铎曾言自己书法“独宗羲献,”但有前人指出“觉斯年伯书法,全用清臣、海岳、北海诸家,不止入山阴之室也。”从这件“李贺诗”看,此言不虚。 4、祝允明 出自作品 《行草归田赋》 祝允明《行草归田赋》,行草书,凡十四开,每开纵26.5厘米,横28.9厘米,满页3行,共计79行。天津市艺术博

    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