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陶弘景是道教思想家吗_

陶弘景是道教思想家吗_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4-24 18:01:22
阅读: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齐梁间道士,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自幼喜神仙方技之术,研习医药,悬壶济世,善养生之道,撰著有《神农本草经集注》《补阙肘後百一方》《药总诀》《养性延命录》等等,是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养生家、炼丹家,卒谥:贞白先生。


陶弘景的养生观,凸显在《养性延命录》文中,虽然是辑录诸家之言,但是从中仍然可以看到陶氏体道养生的理念,通篇彰显着道家养生的精神实质。其中的《教诫》一篇,试读演绎分享,受益匪浅。

道家养生 | 陶弘景祖师的体道养生观(上)


《妙真经》说: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养生者,慎勿失道。

道是一切生命的本源,是宇宙的原动力,原始能量,天地阴阳自然万物都由道所化生,都具有道性,内涵道的基因,它们都是道所生养的。然而天地万物可见,道不可见;天地万物可知,道不可知;天地万物可闻,道不可闻。究其原因是道无形无象,无色无味,无方无圆,无内无外,无大无小,无长无短,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美无丑,浑然而自然而然,寂寞冥杳,虚静空无,无中生有,无为而无不为。所以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殆,可以为天下母。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为和。道是宇宙的本体,万物是由阴阳和气而生化的,所以养生者莫要失道。首先要效法道的本性本质和道的性情,顺应天地四时阴阳的和气,春顺生发之气,夏顺长养之气,秋顺收敛清肃之气,冬顺潜隐闭藏之气。春夏以养阳气,秋冬以养阴精,养阳气以利于秋冬的收藏,养阴气以利于春夏的生长,阴平阳密,精神乃治。生活以饮食有节,起居有度,不妄自动作劳苦,并且要与大易五行干支阴阳相契合,如此方能精神完备,一直生活到人们应该有的终极寿命,超过一百岁。

然而现在的人却不是这样子,把酒作为琼浆玉液,放纵情欲,妄自作为,饮酒大醉就行房,恣情纵欲,耗竭精血,不知道经常要保持精血的盈满充实,却又随心所愿地奔驰七情放逸六欲,务要使内心快乐愉悦,游荡于是非温柔之乡不能复返,起居无节无度,所以正当壮年身心已衰弱疲惫。

老子说:谷神不死。谷即养,能养神则不死。神为五脏之主,有神则五脏藏魂、魄、神、精、志,五脏伤则五神离去,伤神则神智不精明。人的神来源于天地,天有五气养人,五气入鼻可使精神聪明,身心和泰,地有五味以养人,五味入于脾胃,升清而降浊,营养形骸骨肉血脉,所以《内经》里说:天地和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道家养生 | 陶弘景祖师的体道养生观(上)


老子说:通达于天地根本的玄牝之门,就好象鼻口呼吸喘息一样,绵绵微妙,似有似无,宽缓和舒,自自然然,这岂不是道吗?它的运动变化不可闻见,却一直不停息地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宇宙天地万物改变,它却仍然永恒不变,天地万物有生灭,而道无生灭,我们怎么去效法它吗?要效法它就要学习、修养、施行它。道无为无妄,而人们往往是有为有妄,有为有妄半百而衰,无为无妄永恒为常。人能长生不老,首先无妄,目不妄视,耳不妄听,鼻不妄嗅,口不妄言,手不妄持,足不妄行,心不妄想,精神不妄施。人之早衰反之而行,贪欲妄为太多,常以求得身心最大的快乐为自我的满足,向身外去求奉养身心的厚重之物,只能是背道而驰,如此厚生反而是害生。所以老子说:善于摄生的人,在路上行走,遇不到猛兽,在行伍里也不用被甲持锐,猛兽并不伤害他,兵器也不会刺伤他,因为他奉行无为无妄无私的道性啊!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拿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事事物物,思虑劳累自己的形体,疲惫精神,患得患失,怨天忧人,区分那些所谓的正邪、善恶、美丑,以自己的性识智虑而动,以有限的智识寻求无趣的是非,精神岂能不过早地穷困倦怠吗?已经被所谓的智慧困惑了,又用所谓的智慧去探求它,更进一步地困乏了。真正通达生命情态的人,不去追求生命中没有必要的东西;通达命运情态的人,不去追求生命中无可奈何的东西。生命和命运只是人生的过程而已,就好象在旅途遇到什么,随机应变,随方就圆,随遇而安而已。不强求,不较劲,不执拗,自自然然,如春夏秋冬循环往复,事来则应,事去则静,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有生则尽生之务,通达养生之理,寻求养生之道,乐天寡欲而无忧。禀持自然的天性,尊道贵德,尊生贵术,运用天然的禀赋,避免后天的智巧,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摄养浩然之炁,天然之性,与道合真。

《列子》说: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万类。


道家养生 | 陶弘景祖师的体道养生观(上)

道化万类,万类皆秉道性,天地生物,物皆秉持阴阳五行之性,一体之盈虚犹如天地之四时八节,顺应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而行,所以人身与天地相通,与四时相应。天上有五星之气,有五运六气在循环往复;天光下临,地德上载,地上有五岳、五方、五色、五味、五音等相通;人身有五脏六腑,五官九窍,经脉气血相合,风寒暑湿燥热,青赤黄白黑,酸苦甘辛咸,角徵宫商羽,都与人身五脏之气相通应,所以说天人合一,天地的盈虚消息与人体相通,与万类相应。万物的生生化化,始终与阴阳消息相合。应合就是通达自然,天地和则风调雨顺,自然和则万物盛长,人身和则百病不生神清意定。道经说:“自然之道静则天地万物生”。又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清静为天下正”,可见静就是道本,静是自然生化的规律。《易经》静极生动,物极必返,静是易卦的地雷覆,是一阳复始,三阳开泰,万物更新,是生命重生的景象,是标志蒸蒸日上朝气蓬勃的象征,是生命机能旺盛的初始阶段。所以《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虚、静是养生之根本,是长寿之要,生命的机制在于静,而静的前题却是要少思寡欲,甚至是要做到不思、不听、不看、不言,关闭人身这四大门户,方可保全元真于静境之中,混然太和,与道一炁,进入混沌冥杳,浑然一体入于静定之中,一阳来复,即可重新开启生命之门。

道化天地万物,天地与万物有形象,有色味,有音声,天地是一大父母,人与万物皆受其养育,然而天地无穷,万物却有始有终,有生有死,人与万物如何能长久呢?天道施化与万物无穷无尽,人若效法天道,施化而不知收敛闭藏,必然使形神消亡,精气枯竭。人身法于天地,天地媾精,万物化醇,孕育滋长,生道长存。人形体藏精,精化为炁,炁化为神,精神若不因有生而妄施,即可与天地合其德,与四时合其序,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而与道同式。所以严君平《老子指归》说:游心于虚静,结志于微妙,委虑于无欲,归计于无为,故能达生延命,与道为久。人必然要以道为是,方可久长。


道家养生 | 陶弘景祖师的体道养生观(上)

司马谈说:精神是生命的根本,形体是生命的器具,精神大用就衰竭,形体大劳就死亡,精神与形体两者都过早地衰败了,想与天地长久,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人之所以有生命的存在,是因为有精神,精神寄托在形体之中,精神与形体脱离就会死亡。死亡的就不可以重生,脱离的就不可以复返,所以明白的人都看重它们。老君说:一般人最大的生命周期以百年为限,如果善于摄养节护,活到千岁也有可能。如同油灯燃烧,些小灯火与大炷燃烧的时限有很大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博学而我专攻,众人忙乱性情暴躁而我平静安定,不会因为人情世故影响到我们内心,不去营谋非份的事情,淡然无为,神气自然饱满。众人以为我掌握了不会死亡的药物,天下只有我明白这个道理。更不要作那些幽隐暗昧的事情,天地鬼神自然知道你的心情,洞察你的形影。举头三尺有神明,内心的活动,悄声的言语,只要有动静都会被身外的鬼神闻知。犯禁千条,大地就会收走你的形体,何况是发自内心做的善举,必有吉祥喜庆的报应,人暗地里做的好事,他人虽不知,鬼神必然给以莫明的吉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困果循环不差秋毫。

(本文作者李宇林道长,系北京白云观道医馆馆长,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陶弘景是道教思想家吗_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齐梁间道士,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自幼喜神仙方技之术,研习医药,悬壶济世,善养生之道,撰著有《神农本草经集注》《补阙肘後百一方》

    经典语录
  • 天街小雨润如酥写的是哪里_天街小雨润如酥是什么时候写的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 愈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2月18-20日,这时太阳黄经位于330°。从雨水开始,太阳

    经典语录
  • 下列哪位不是道教的四大天师之一_道教历代天师

    说起“天师”这一称谓,我们经常能在影视剧和小说中看到,但现实生活中一般人是接触不到的,因此就产生了一种神秘而玄妙的陌生感。那么究竟怎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天师呢? 天师 天师,

    经典语录
  • 中国针灸名医_中国第一针灸大师

    针灸历来都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提到针灸,就不能不提有着“中华

    经典语录
  • 王羲之黄庭经小楷集字古诗_晋唐小楷集

    唐刻宋拓晋唐小楷八种 翁万戈旧藏 王羲之 黄庭经 王羲之书小楷《黄庭经》,原本为黄素绢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传。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朗之意态。运笔流畅,结

    经典语录
  • 为道日损为学日益原文解释_为学为益为道日损

    什么是“道”?就是对这个问题的逐步回答,把一个大而笼统的问题升华为哲学,既老子的“天道观”。 “道”是老子第一次提出的新概念,他是非常困难的、勉强得不得已把某些先天地生的

    经典语录
  • 中医的历史源远流长_最早的中医典籍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就创造了原始医学。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症,这就是发现和应用中药的起源;在

    经典语录
  •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_简要介绍中医界四大著作

    (一)《黄帝内经》 又称《内经》包含《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托名黄帝与其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区、伯高等

    经典语录
  • 近代中国医学发展史_中国医学发展史PPT

    ​ 中国医学史复习提纲  导论 一、中国医学史概念  中国医学史是一门关于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中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二、学习目的、作用  1、指

    经典语录
  •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作者_

    中医四大经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和研究价值。 目前学术界一般将 《黄帝内经》、《难经》、《伤

    经典语录
  • 天人合一是谁提出的_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意思

    核心内涵——“天人合一” 关于《黄帝内经》,我先把今天要讲的内容大致跟大家介绍一下。《黄帝内经》这本书,内容非常非常多,也是非常庞大的一本书。我们今天只能在这地方,在有限

    经典语录
  •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是哪一本_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是哪本书

    一、中国最早的医书是哪一本? 答案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

    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