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鼠曲草有什么药用价值_

鼠曲草有什么药用价值_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6-08 15:04:10
阅读:

作者:黎荔


鼠曲草中的民族伤心史


在南方,每到春天,清明前后,田间地头,有一种开着黄花的绒毛小草,叶片灰绿色且长满银绒毛,远望去白茸茸一片,如初雪飘起的景象。这种全株密被白绵毛的小草,在欧洲亦名贵白草,其属名源自于拉丁文的“拯救”之意,是一种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中世纪药草志中曾这样记载:“如果某人的花园中长着鼠曲草,那么他得不死”。这句谚语说明了鼠曲草的药用疗效,以及在西方人心目中守护天使的角色。在中国,这种小草叫鼠曲草,还有鼠耳草、黄花白艾、追骨风、绒毛草等不下四五十种别名。名称里虽有鼠,却与鼠全无关系。之所以有一个鼠字,因为其叶形如鼠耳,又有白毛蒙茸似之,所以就和老鼠沾上了关系。

鼠曲草,二年生草本,在中国南北皆有,南方尤多。因南方四季如春,即使是寒冬腊月,鼠曲草也照样生长,漫山遍野,村前屋后,随处可见这种长着白色耸毛、开着黄花的野草。在西方以拯救为名的鼠曲草,在中国是山坡、路旁、田边的低贱野草,年年自开自落,无人珍重。鼠曲草是一种菊科植物,味道微苦,能够清热解毒,去除肺热,止咳平喘,春季开花时采收,去尽杂质,晒干就是一味中药。但这种小草为我们民族利用得最多的,是作为野菜入馔。


鼠曲草中的民族伤心史



鼠曲草可供入馔作为食俗,最早的记载见于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是日(三月初三),取鼠曲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谓之龙舌柈,以厌时气”。鼠曲草有种独特的香味,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句“深挑乍见牛唇液,细掐徐闻鼠耳香”,作了很生动地描述。清人顾景星在《野菜赞》中说鼠曲草:“二月生,叶如鼠耳,和米捣作饼。北人寒食尚之”,说明在清代北方还存有吃食鼠曲草的习俗,但如今已不多见。而南方食用鼠曲草的民风至今不改。《台湾府志》载:三月三日,采鼠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谓之“三月节”。农历三月三日,一般都是在清明节前后。所以有些地方鼠曲草也与清明节联系在一起。在福建莆仙,一到清明节,家家户户要用糯米和鼠曲草磨成粉蒸制“清明龟”。这种清明龟用粉皮包馅,以龟形木质模印制。清明节那天,人们备酒馔、果品、“清明龟”等祭品上山扫墓、祭奠。将鼠曲草舂烂,糅和米粉做成鼠曲粿,也是潮汕一种很重要的食俗。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中也提到鼠曲草,说浙东绍兴一带叫黄花麦果,吃法是“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花黄麦果糕。”在四川,鼠曲草被称为棉花草,也常被用来蒸馍馍。日本人也吃食这种野草,1922年,鲁迅在翻译爱罗先珂童话剧《桃色的云》时所写的《译者附记》,后改题《记剧中人物的译名》中,就提到:“七草在日本有两样,是春天的和秋天的。春的七草为芹,荠,鼠曲草,繁缕,鸡肠草,菘,萝卜,都可食。秋的七草本于《万叶集》的歌辞,是胡枝子,芒茅,葛,瞿麦,女郎花,兰草,朝颜,近来或换以桔梗,则全都是赏玩的植物了。他们旧时用春的七草来煮粥,以为喝了可避病,惟这时有几个用别名:鼠曲草称为御行,鸡肠草称为佛座,萝卜称为清白。”看样子,日本吃鼠曲草的讲究和中国南方人是一样的。


鼠曲草中的民族伤心史



从两广、江浙、福建到台湾,我发现很多地方把鼠曲草作为清明祭品,用来上山扫墓、祭奠先人。尤其在传统文化习俗保留得最为完整的潮汕地区,清明食用鼠曲草的民风至今不改。在潮汕种类繁多的粿品中,鼠曲粿产生的年代最为久远,有龟与桃两大类型的形制:龟粿主要是用于祈寿,桃粿则用于消灾。鼠曲粿是潮汕特色小食及祭祀用品,是人神共飨的美食。为什么吃鼠曲粿会形成清明时的习俗呢?我想找到答案。问过很多潮汕当地人,原来,鼠曲草可采摘于清明前后,所谓应时令而食,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汉民族一段绵绵长恨的伤心史。

相传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潮汕,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只能以野菜充饥。饥民在无意中发现了鼠曲草,这种野草既能充饥,还有特殊的香味,又无毒,便把它采来食用。后来,发现这种野草可以掺入大米磨成浆做成粿,便称为“鼠壳粿”。为了纪念过去艰苦岁月,每到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忙着做鼠壳粿。我分析认为,不是饥民在南宋末年发现鼠曲草可以食用,而是宋末朝廷兵败于潮州,把诸多中原文化带入了潮州。潮汕地区众多姓氏宗族,追根溯源,其始祖均始于宋末朝廷南迁。在大宋王朝面临倒台的危机的时候,潮汕地区给予了宋王朝最后的支持,但这也给潮汕地区带来了可怕的灾难,当元兵最后在潮汕一带征服宋王朝之后,立即对整个潮汕地区展开了大屠杀,这是元军因为潮汕人协助宋王朝对抗元朝军队并且帮助宋朝最后一位皇帝赵昺逃离元军屠刀,元朝军队对潮汕人的惩罚。


鼠曲草中的民族伤心史



在元军攻克大宋北部兵临临安城下之时,陆秀夫带著南宋最后一位皇帝赵昺南迁,一直到了大地的尽头,潮汕一带。而当时的文天祥在同元军抗衡之时,由于宋帝南迁,临安沦陷。已同朝廷失去了联系,文天祥便一路打探追寻南宋小朝廷的踪迹,来到了潮汕地区的潮阳一带,同时在潮阳当地招兵买马,图谋复国。可是元军也是一路追至,最终双方在潮阳小北山麓一带(今谷饶)展开血战,但由于双方兵力悬殊太大,宋军大多战死为国捐躯,战后当地民众收埋宋军忠骨。而文天祥则带领残部一路退至海丰,最终被俘。而此时的陆秀夫已经带着小皇帝赵昺逃往崖山(今广东新会),元朝大军紧追不放。公元1279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了大规模海战,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惨烈无比。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陨落,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这是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当时,一衣带水的日本人举国缟素,为华夏这一伟大文明的陨落而披麻戴孝。有相当部分学者认为这场海战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有“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崖山海战使得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其影响深远延续至今。之后明清的文明形态跟之前大不相同。潮汕地区为什么传统文化习俗保留得这么完整?因为,潮汕地区是南宋最后的过渡期,很多大难不死的遗民在潮汕落户了。有人说不是在新会南宋最后陨落吗?其实当时,逃往新会的主要是护驾军队,眷属都留在潮汕,比如陆秀夫的眷属大多留在潮汕。新会抗元战役打了一个月左右就灭亡了,而且是全军覆没。所以,潮汕的文化遗产与传承比之更为深厚。


鼠曲草中的民族伤心史



又是一年春来,这已是崖山海战之后的740年了。逝者如斯夫!当年的腥风血雨,已经被南中国海的海风吹散、浪涛卷去。只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年年清明前后,一双又一双采摘的手,到处寻找毛绒绒的鼠曲草,摘回来和米粉搅拌做成青团,在祭祀祖先的供台上,与香烛酒肉杂果摆放在一起。要撤祭之后,才能食用。为什么潮汕人特别信神和宗族崇拜?也许因为岭南少见如此大的兵革之祸,元兵追宋帝沿路杀戮,激起民众反抗暴力、保家团结之意志,宋末抗元之役,甚至至元整个朝代,潮汕大地梗民多见,抗击风起云涌,前赴后继。此外,宋室之亡,风流云散,也唤起潮汕人潜藏已久的中原情结,亡国之感尤烈,潮汕人鲜见敢对祖宗不敬者,祭社之隆重程度远近闻名。

记得童年时代我也曾采摘过鼠曲草,这种小草的生长周期较短,春分过后,清明前后,一丛丛白色茸毛的鼠曲草,谦虚地掺杂生长在乱草的中间。但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它们是那样的弱小和卑微,但始终不肯放弃应尽的努力,不卑不亢地迎风招展着,默默地成就自己的死与生。水稻田里的鼠曲草更嫩,一折就断了,像采茶叶一样。山坡上的鼠曲草长得更长,根茎更老道,要用上指甲掐下,小孩的手没有力道,我往往连根拔起,拿回家再洗干净。那时候只有春天野外奔跑的无忧无虑,长大后才知道,原来这一丛柔弱的平凡小草,也承载着沉重的黍离之悲。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只有让一缕忧思融入清明时节的冷雨纷纷。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