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作者_山衔落日中的闲什么意思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作者_山衔落日中的闲什么意思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7-21 04:35:13
阅读:

2015-08-28 儒风大家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 诗意闲居8首

一幅山间静景图

山中杂诗

南朝梁·吴筠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以游人的视角看:大山间有烟飘出,太阳从竹缝中落下,鸟儿飞向人家的屋檐,窗户里流出云雾······。烟飘“来”,日“落”下,鸟“飞”檐,云“出”窗,这四句动景汇成一幅山间静景图(画幅边,还有一位游人)。四句景语,最妙的是最后一句“云从窗里出”,姜夔称赞说是“篇终出人意表”,没有最后一句压轴,则前三句写景则平常寡味了,如果连在一起读,就像清人沈德潜说的“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山际见来烟”,“见”中带着惊愕——山是高山,烟从哪里来?“烟”铺垫了第三句“鸟向檐上飞”,有屋檐就有人家,惊愕的是“白云生处有人家”也。“云从窗里出”,比后人的“白马岩中出,黄牛壁上耕”更有世外仙家的味道;可以和《聊斋志异·婴宁》中的山里人家“窗外海棠花朵,探入室中”互相媲美了。

名词重叠意境雄浑

征人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首对偶工整的小诗,如律诗中间的两联,在唐人绝句中别具一格。前两句由名词并列(只有两个连词“复”与“与”)而构成意境。年年岁岁,征人的活动地在金河(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玉门关(今甘肃境内)一带“春风不入”之地;朝朝暮暮,征人手中不离马策(鞭),手掌内握着刀环,正可谓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出自戚继光的诗《马上行》)。

后两句也是名词并列(只有两个动词“归”和“绕”)而构成意境。征人的生活环境,在这三春时光里,在内地已经是桃花盛开,而在这“万里黄河”的源头地,则是白雪皑皑,青冢荒凉;耳边只有黄河水流鸣溅溅,黑山口风声呜呜······

中唐诗人柳中庸(柳宗元同族兄弟)以征人常履之地、常见之景,蕴出标题的“怨”;且以名词重叠造成雄浑的意境,为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之类炼句开了先河。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 诗意闲居8首

景情相映闺思深渺

春闺思

唐·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好一派城郊陌上春景。桑林下那位“提笼”采桑女为什么不采桑叶呢?“忘采桑”的“忘”,令人顿生疑窦。谜底便在尾句道出:昨夜梦渔阳。渔阳乃当年安禄山起叛兵之地,此指采桑女役夫的征戍地。采桑女日里夜里,心驰神往,恰如一首民歌所唱,“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唐·金昌绪《伊州歌》)。而昨夜居然“梦”到了“渔阳”,直至今时采桑而心神难宁,竟然“忘”了采桑。

小诗刻画闺房女子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柳袅袅”、“桑青青”,春情难遣的撩人天气里,采桑女心头的“梦”、精神上的“忘”,几者交融,正可谓“景情相映”。其题旨,作者则在标题上用“春闺思”的“思”字概之。李瑛《诗法易简录》分析这首诗说:“前二句皆说眼前景物,而末句忽掉转,说到昨夜之梦,便令当日无限深情,不着一字而已跃跃言下。”

春色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四月里,江南花事已了,见不到一枝残存的花朵,只有绿叶森森——辛弃疾词曰“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春天走远了,再也找不回来了,多遗憾啊!不期在庐山香炉峰顶的大林寺,却看见了艳红一片桃花,原来春天藏到这里了啊!

写此诗时,白居易正由长安贬至九江,心情抑郁,曾在《琵琶行》中称自己为“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对这“春归”般的被贬沦落,何尝不怀有“长恨”之心,但它也许不一定是“无觅处”的“芳菲尽”吧——,当他看见这晚开的大林寺桃花,其溢于纸面的惊喜之情,不正透出他幻想着如桃花“始盛开”一样,有时来运转之时吗!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 诗意闲居8首

交情老更亲

得乐天书

唐·元稹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元稹(字微之)与白居易(字乐天)同科登第,同在秘书省作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白居易《赠元稹》),二人一起倡导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元因弹劾豪官,被贬至通州(今四川达县);白因上书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

某日,在通州的元稹收到一封江州来信,“远信入门”,不曾看信而“先有泪”,在妻子女儿眼里不寻常,什么事情让他落泪呢?妻子女儿惊哭之后问为什么,最后猜测应该是江州司马白居易的书信。

元、白间的友谊很深,“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白居易《赠元稹》),时常赠诗相娱,白居易说,他和元稹之间的寄和诗有几百篇,“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白居易《答微之》)正是其写照。

如今元、白同是天涯沦落人,元稹曾“闲夜思君做到明”(《寄乐天》),今日“得乐天书”思绪万千,方“远信入门先有泪”······。

小诗描绘了“得书”时诗人及妻女的情态,见出元、白间的“交情老更亲”(杜甫《奉简高三十五使君》)

景语情语画面凄楚

淮村兵后

南宋·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淮河一带乡村的傍晚,带着兵祸后的伤痕:草树茫茫,人烟稀少;有几处显眼的红花,那是几株小桃,孤零零的;断墙头一堆一片的,堵淹了墙下的水井。“兵祸”前,这里欢声笑语,有多少安居乐业的人家,如今空中的乌鸦也默默地飞了过去,不愿栖留在这荒凉难觅食之地啊!

“小桃无主”——原是有人栽培侍弄的;“自开花”与“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们自然想到小桃的“主”人,即向来的“人家”,“一一”的左一家右一家哪去了?回视题目,点醒了读者,原来是金兵浩劫所致啊!留下的是“败垣围故井”,唯有晚鸦来盘旋了······

这四句都是景语,也都是情语,用画面语言表达了金兵南侵给淮河流域百姓带来的苦难。而“无主”“茫茫”“败”“故”等低沉字眼,愈加深了凄楚感。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 诗意闲居8首

字中含血,语中有泪

绝句

清·吴嘉纪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清代诗人吴嘉纪自幼家住海边盐场,青年时曾参加过烧盐劳动。写下了一首反映盐工疾苦的《绝句》诗。

清时隶籍煮盐为业者称“灶户”,多在自家里煮盐。盐民的生计很苦,每户仅有草屋一间。在这“低草房”里的“烈火旁”煎盐,时当“六月”,热汗淋漓。“低草房”的“低”,令人想象其狭小屋里的烟腾气蒸味熏,白头老人何能招架得了,赶快“走出”到“门前”,门前是火辣辣的“炎日”,比起“烈火旁”这已经是“乘凉”享受了啊!

这种所谓“乘凉”并不可多得,只是“偷闲”中的一刻而已;“偷闲”的“偷”,见其煮盐劳作的繁重,或许东家催逼得紧,或许有监工在某处。老人就在这低矮草房里,烈火浓烟旁煎熬一生,熬到如今白了头。

“炎日”如火的门前,何“凉”之有?“乘凉”的“凉”,字中含血,语中带泪。据说乾隆皇帝读此诗后,被打动了,下了一道旨意:拨专款赈济盐户。

一幅江村秋晚图

真州

清·王士祯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扬州西去是真州,河水清清江水流”(《真州》绝句另一首),菱塘密布,正是钓人(渔户)的理想住地。江河岸、菱塘边,柳荫小径通向那钓人居户。“江干(岸)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乃水乡江村的全景;“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则是晚景的特写镜头了。

清诗人沈德潜《过真州》:“扬州西去真州路,万树垂杨绕岸栽”。夕阳抹红了岸边垂杨林梢,林梢倒影在风定后的平静江波中······“鲈鱼······新鲜鲈鱼啰”的叫卖声,令人脑际浮起钓人手扶鱼篓呼客的情景。

“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乃一幅明艳的江村秋晚图,正是画家捕取的素材,王士祯在其所著《渔洋诗话》中说:“江淮间多写为图画”。

诗人欣赏这水乡晚景,禁不住以口语“好是”赞之,亦见出作者与渔家同乐丰收的欣慰。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 诗意闲居8首

儒风大家原创,转载需注明

儒风大家 -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传承者

敬请关注儒风大家微信公众号 rufengdajia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