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鲁迅人生感悟_走进鲁迅故里感受

鲁迅人生感悟_走进鲁迅故里感受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12-13 10:32:41
阅读: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学生时代只是单纯地学习鲁迅的相关文章,如今对鲁迅写作颇感兴趣,迫切的想多了解他的生活:上学期学习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出作者由童年的玩乐到入学读书的成长过程。这学期继续走近中国女小说家萧红在鲁迅先生去世三年后写的一篇回忆文章《回忆鲁迅先生》,主要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细节进行描写,读来可敬可亲!特别是文段开篇的一段描写:“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笑得咳嗽起来。”使他可爱的形象生活化,真实化,乐观爽朗,平易近人!昨日与学生一同走近《阿长与山海经》感知鲁迅笔下对阿长保姆一般处于病态社会底层那些不幸人们的同情与悲悯!

走近鲁迅,感知人生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892年,11岁就读于绍兴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

走近鲁迅,感知人生

1898年,17岁离开家乡的三味书屋,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

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并与陈衡恪结下友谊,

1901年毕业。

走近鲁迅,感知人生

1906年3月,尊母命回国与朱安结婚。本年秋天鲁迅携二弟周作人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成为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鲁迅在医校学习一年以后受到一部日俄战争的纪录电影片里,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而被日本军逮捕要枪毙,喜欢在场围观的也是中国人这类事实的刺激,认为“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

1909年,28岁的鲁迅从日本回到中国

走近鲁迅,感知人生

1911年写出第一篇小说《怀旧》(文言文写作)

1912年,31岁的鲁迅受蔡元培之邀,到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工作

1918年,37岁的周树人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在中国杂志《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短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走近鲁迅,感知人生

1921年12月,他还生动地塑造了阿Q形象,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19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来访紫禁城,北京方面安排鲁迅与泰戈尔会见且合照。当时中国文坛对于泰戈尔访华的评价趋于两极化,鲁迅将其访华评价为“做了一瓶香水”。

1927年到1936年间,鲁迅一直住在上海,创作很多回忆性的散文与大量思想性的杂文,翻译、介绍外国的进步文学作品。

·······

走近鲁迅,感知人生

鲁迅说他写作的目的:

一是“为那些为中国的改革而‘奔驰的猛士’ ”,他们在寂寞中奋战,我有责任为他们呐喊,要给予他们哪怕是微弱的慰藉”。

二是为那些“如我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美梦的青年,正是因为他们,我‘必须在作品中’处处给予一种不退走,不悲观,不绝望的诱导,而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悲凉感有所扼制(何况我对于悲凉感本身也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三是他的敌人,鲁迅说,“我的敌人活得太愉快了,我干嘛要让他们那么愉快呢?我要像一个黑色魔鬼那样,站在他们面前,使他们感到不圆满” 。

总之: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一生追求民主,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