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心不死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的壮心是什么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心不死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的壮心是什么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1-02 02:02:50
阅读: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 《龟虽寿》

这首乐府是曹操53岁,征服乌桓、彻底消灭袁氏势力,准备征荆州之前所写。各种名家点评都是在说此诗体现了曹操虽已年老仍心怀一统天下的雄心。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还是读出了隐含在诗里深深的无奈,这种无奈在曹操末年越发明显,虽然曹操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但在面对天命的时候也一定会有这种深深的无奈,哪怕藏得再深,随着大限的不断临近,也一定会慢慢的表现出来。就这样一位志在千里的伏枥老骥,这样一位壮心不已的暮年烈士,这样一位满怀无奈的普通老人,这样一位“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却因为三国演义成为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奸臣,更是一种深深的无奈。让我们一起翻一翻曹孟德的生平,体会体会他一生的起起与伏伏,雄心与无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的雄心与无奈

雄心的曹操

一、初出茅庐便三起三落

曹操19岁通过举孝廉入仕,开启了他雄霸天下的一生,虽然他未来有无限权势富贵,但是他作为政治家的人生开启地并不太顺利。

一起一落:嘉平三年(174年)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可以说他的起点很高,但是很快就因为得罪当朝权贵,明升暗降被人从洛阳挪开,迁顿丘令。光和元年(178年)因为从妹夫宋琦事件的牵连回家种田去了。

再起再落:光和三年(180年)徵为议郎,但是因为宦官和外戚争权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得到重用。直到中平元年(184年)黄巾军乱,才有了机会一展身手。

三起心死:因为破黄巾战功,迁为济南相,整治豪强,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徵为东郡太守,拜为议郎,但是主动放弃了,托病归乡了,可能他忽然有些死心了。

中平五年(188年),汉灵帝因为家世徵曹操为西园八校尉典军校尉时,不知道曹操他的心里是怎样的无奈与愤恨。曹操因为他明正法纪,不畏强权,他的人生开启的并不顺利,作为一个好任游侠的他,作为乱世英雄的他,他对于朝廷的期望已经降到了极致。

曹操这一段人生经历可能因为《三国演义》没有演绎的缘故并没有太多人熟知,但是这段时间可能才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时段,他的政治思想可能在这一段时间业已成型,最终也因为无奈被迫进入了下一个人生阶段——原始积累。

二、自己的雄心只能由自己守护

中平六年(189年),曹操“散家财,合义兵”,首倡召集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讨伐董卓的东方联盟成立,但是各方心怀鬼胎,真正处理打仗的也只有曹操等些许人了,对于整体大势无甚帮助,出谋划策有没有人听从,要说服好谋无决的袁绍更是有袁术这个猥琐男使绊子,就这样本就一盘散沙的东方联盟就此解散,曹操也在被追击中被人打得屁滚尿流、丢盔卸甲。

对于一个一心想要克定天下的英雄人物来说,一万点暴击远不能形容,这样的无奈让他真正认识到要想实现自己的雄心,任何人都是靠不住的,只有自己能有自己的地盘、班底和军队才能打掉那些真正的奸雄(残暴的董卓、好大喜功的袁绍等),于是他定东郡、平兖州、建青州兵、征徐州、战吕布、网罗天下英雄,曹操终于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此时老天可能看到了他的努力,把天子送到了他的身边,从此他有了克定天下的大义名分,于是他用四年不到的时间东征西讨,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建立起可以征战四方的势力。他要去实现自己的雄心了。

三、克定北方,一展身手背后的悲情

曹操还没开始动手,好谋无决的袁绍终于霸气一次,触角向曹操的伸将过来。

我现在还记得上初二的时候的一次考试,那次是和初一的学弟混在一起考试,他们考历史的时候我看见他们的卷纸就帮学弟小小的做了下弊,这道题问的就是官渡之战的意义,一年的时候没有抹灭我的记忆,“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跃然纸上递了过去。官渡之战后的情况我们都很清楚,用了六七年时间克定北方,征服乌桓,一展抱负。

但是我并不想说这些大家熟知的战争史,我想讲一讲曹操在这十年里所受到的悲情折磨。这部分东西,是不会有人写在教科书上的。我们不把时间线拉长,就放在东汉末年到三国一统这么八十多年的时间里,曹操在这场征北战争里,既要去面对外部强敌,又要稳定内政问题,还要应对刘备背叛后的侵扰,整个三国时代虽然时时刻刻、到到处处存在着各种斗争,但是如此复杂的局面好像只有这一次,曹操遭受着整个时代最严酷的摧残,一个活生生的人就没有一点点心伤吗?史书上记载的各种暴躁着的曹操,难道不是其内心受到打击的自我保护的表现吗?而且纵观三国时代,我认为能应对这样局面的任务也就曹操、孙权、诸葛亮、司马懿这些为数不多的人,但是曹操一定是处理这个局面最霸气的人。难道这样的人不值得我们对他好一点吗?

另外还要提一个很重要的人物的病逝——郭嘉,郭嘉的病逝对曹操看待生死问题的态度可能有了一些改变,可能也是想到了自己身后事(毕竟郭嘉),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曹操对于平定南方的紧迫程度。此处就应了本文开头《龟虽寿》这首乐府,他们发生在同一时间,这样的曹操,这样无奈中继续心怀一统天下之决心南下作战的曹操,难道不应该让人心疼一下吗?

四、梦想破灭之后

在曹操征北凯旋而归之后,立刻进行了水师训练,紧接着次年就开始进军荆州,前期追在刘备屁股后面打板子,把刘备逼急了,拉来了孙权,真正拉开了对战结果三两个月就败了。

曹操败了,败得很惨。这次的失败对曹操雄心的打击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因为这次是实现抱负希望最大的一次,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他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需要回家收拾烂摊子,重整山河。

如果曹操抗住了赤壁,那他就基本上就可以顺流而下,一战而定,顺顺利利的登上帝位,不会有任何人进行质疑,他在史书上,在文学形象上也就不会是奸雄的面孔,而是千古一帝,于是他不得不走上了一条他并不愿意走的权臣之路,为了他的雄心,他忍下了心中的无奈。

五、一条不得不走的权臣之路

赤壁失败之后,曹操稳定内政,平定关键位置的雍凉(虽然那时候还没有雍州,只有凉州,我还是比较习惯称之为雍凉)。

之后他就开始了权臣之路,从司空到丞相,从丞相到魏公,再从魏公到魏王,他把禅位前应该做的都做完了,然后他确定了自己的接班人——曹丕,就又开始了最后的征伐。也就是说他是为了把自己应该做的一切都做完,稳定内政,以至于在自己死后,自己建立的势力可以稳定的传承下去替自己完成自己的梦想,而走上了这条权臣之路。也是为了让自己最后的壮士暮年都放在自己一生征战的战场上。“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放在曹操身上需要改一改,或者说需要特别解说一下,他的国是他心中的那个一直想建立还没建立完成的国。

我记得电视剧《军师联盟》里于和伟饰演的曹操有这样一句台词:天下人皆看错我曹孟德!

是啊,天下人皆看错了曹孟德,这样一位完成了所有禅位的过程的权臣,重新上了战场,而且他此时已经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这难道是天下人眼中的曹孟德能干出来的事情吗?这样的一个为了实现自己雄心的老人难道不应该值得我们尊重吗?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位披挂上阵的真正的壮士暮年。

六、真正的壮士暮年

曹操最后的战场北线战场他没有亲征,东线、西线、中线这三个未来曹魏重点防御的战场,曹操在短短三年中全部战了一遍:

东线战场: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再次南征,孙权求降,双方约为姻亲。

西线战场: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操亲镇长安,指挥汉中战局。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亲征汉中,失利。

北线战场:建安二十三年(218年),边塞硝烟再起,曹操命曹彰、田豫北征,大破乌桓鲜卑联军。

中线战场: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襄樊之战,曹操联合孙吴,亲至摩陂,临近指挥,最终关羽战死。

这就是这位壮士暮年的战斗,我看到了无尽的无奈,南征以及襄樊之战都需要采用怀柔政策才能起到效果,好不容易得到的汉中也保不住了。

这就是曹孟德真正的壮士暮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追根揭底,曹操也只是一个人,不是神。

他是个很纯粹的人,他的政治理念从来没有变过,他的南征北战也从来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这句话是对现实的无奈,他从来不因为利益甚至是皇帝宝座就放弃自己的坚持。

他是个活生生的人,在人性方面,不论皇帝还是奴隶,不论古代还是当下,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普通的。我们不应该局限于史料和文学形象,否则就会像一个键盘手一样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忽略历史人物人性的坚强和脆弱,我们应该像珍惜我们自己一样去珍惜这些为我们留下只言片语历史记忆的英雄们。

每一段历史都是一个故事。希望大家喜欢我眼中的故事。正史杂说,欢迎关注与交流。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