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载笑载言-北方民歌的一座山峰 一代歌王五次进中南海,为最尊敬的人放歌

载笑载言-北方民歌的一座山峰 一代歌王五次进中南海,为最尊敬的人放歌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11 05:29:31
阅读:


已故的张二银虎在故乡武川县是一位名人。新中国成立的第四年,二十几岁的张二银虎在中南海怀仁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放歌——


“十五的月亮夜夜明,想念咱最敬爱的人。麻皮皮西瓜红沙沙瓤,送给咱敬爱的人尝一尝。”
几次错过命运转折 终扎根乡土 成就纯正的“二银虎调”

作者曾经和一群采风的人一起去拜访张二银虎。感觉里,在中南海唱过爬山调的人,一定很了不起,很神秘。在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的安字号乡 ,过一条河,就是当时张二银虎的家。农舍模样,养着一些家畜,进到家里,是一盘顺山炕,记得张二银虎就坐在炕上。老人黑黑的,比较壮实。众人聊的内容有当初在中南海唱了什么歌,紧张不紧张等。 有一件事记得很清晰,老人特意指给我们看了1953年他随绥远省文工团进京汇演的照片和国家领导人同演员唱者的合影。


当时张二银虎告诉我们,他1920年5月15日出生在达茂旗希拉穆仁(召河)苏木的哈拉乌素嘎查白布连河巴嘎(村)张二银虎的蒙译名为蒙根巴拉,生母是蒙古族,叫三花女。当时因为家里生活异常困难,母亲忍痛将他过继给了家住武川县可镇河边村的一户张姓人家,生母和养母以姐妹相称。后来,张姓人家迁居安字号乡小安字号村。张二银虎从8岁开始给人家放牛,后来又到可镇一个叫万元店驼的买卖字号干活。万元驼店倒塌后,13岁的张二银虎远离亲人,去希拉穆仁草原给别人放羊。手拔荞麦强上坡,事因儿箍住没奈何。临行出门,亲人送了一程又一程,伤心泪一道一道往下流。


也就在那片草原,也就在那样的孤独与空旷中,与羊群相伴的张二银虎把最原生态的爬山歌唱给了草原,唱给了羊群,唱给了他自己,当然,也唱给了他今后的人生。


“三尺羊铲手中拿,泪蛋蛋抹了一把又一把。海海漫漫草原望不到边,不大大的娃娃谁可怜?头枕胳膊迎天睡,手抚心口满眼眼泪。白天想妈妈朝南瞭,黑夜想妈妈睡不着觉。南飞的大雁叫连声,思念家乡想亲人。南飞的大雁等一等,你给我妈妈捎上一封信。”

18岁那年正月,张二银虎刚刚回家和亲人团聚,还没来得及述说离愁别绪,分享家人团聚的喜悦,几个乡丁就闯进了门,不由分说就把他抓了壮丁。张二银虎和其他一些壮丁被送往当时的厚和市(今呼和浩特市)小教场训练。


八路军游击队的领导人曹文玉在白区搞地下工作,不幸也被抓了兵,恰巧和张二银虎被捆在一条麻绳上。曹文玉给他讲了很多共产党领导穷人闹革命的道路,并多方关心他。头期壮丁被训了几天后,张二银虎被放了出来,他回家住了几天,准备再去牧区放羊,可是不料又被抓了第二期壮丁。这次训练了几天,就要去后套打仗。在队伍开往后套途中,张二银虎趁天黑,带队人不注意,溜进了高粱地,并躲过追捕跑回了家。回到家也不踏实,时时有被抓去的危险,整日提心吊胆,东躲西藏。1941年春天的一天,曹文玉突然到了他家,让他去当八路军,张二银虎参加革命上了大青山 ,他一改往日的消沉,将爬山歌当宣传抗日救国的武器,走哪唱哪,歌声响彻了大青山。抗日的艰苦和激岁年月,使得张二银虎的歌喉格外嘹亮,几百首激动人心,振奋斗志的爬山歌在大青山根据地传唱。


“大青山海海漫漫山连山,游击队艰苦去抗战。李井泉呀王尚荣,姚司令带着子弟兵。松柏树来根连根,抗战军民一条心。井尔沟是个好地方,游击队绕山打胜仗。瞭见那八路军备起马,手提上水壶熬红茶。八路军来了烧开水,日本鬼子来了埋地雷。

爬山歌是张二银虎的人生印记。1949年解放前夕,张二银虎唱着爬山歌进了绥远省前进剧团,后担任了绥远省前进剧团副团长。1950年随朝慰问演出,领导决定让他去,可是他突然病了。这一病,也改写了他的工作足迹。他后来在武川县供销社工作,不久又调到食品公司当了采购员,一直到退休。这期间,张二银虎再忙,也不误唱爬山歌。他五次进北京,在怀仁堂汇演。《大黑牛》《童养媳》成为优秀节目。1954年,他的爬山歌被灌了唱片。这一年,沈阳音乐学院请他当老师,当时县里没让他走,家里老人、孩子也需要他照顾,他又一次错失与音乐与爬山歌更深拥抱的机会。


但即便这样,歌者不息,歌声不息。内蒙古电台、电视台多次采访他,录音、摄像,一播放,就是让人爱听。张二银虎退休后,样起了奶牛,但编歌、唱歌不辍。1987年,武川县以他的名字举办了“银虎杯”民歌大赛,当时67岁的他嗓音不逊当年,即兴表演,获得特别奖。1990年,内蒙古民间艺术研究会派人搜集整理了他100多首爬山歌,收集在《内蒙古三套集成》里。


1994年,一代爬山歌王停止了歌唱。内蒙古自治区著名民间艺术家韩燕如这样评价:“熟悉爬山调歌的人都不会忘记张二银虎,他代表着北方民歌的一座山峰。” 张二银虎在武川县食品公司任过技术员,下乡采购时,因为不可能携斤秤工具,全凭眼力和手力,一看一摸,就心中有数。 过去食品公司管理很严谨,收购回来的牲畜毛是毛,下水是下水,不能差一点。光阴过往,斯人已逝,但老人踏实做人踏实做事的风范,一如他的歌,隽永流长。


岁月里还有一些珠玉在角落里,尘埃难掩。在《武川文史》里,由王迅于1991年记载的关于韩燕如和张二银虎的时代友情。50年代初,韩燕如去武川采风,结识了“足登布鞋,身着布衣,头扎白羊肚毛巾”的土生土长的民歌手。文中记载,那天月朗星稀,旷野寂静,庄稼汉张二银虎的小土房内,油灯跳闪,炉火正红。张二银虎展开歌喉,一曲曲自己创作的爬山歌把韩燕如听得时而沉醉时而震惊。二人时唱时谈,旱烟熏到天明。韩燕如要启程了,朴实的张二银虎往他怀里塞了一包自家腌的咸菜,目送他上路。转过山梁,韩燕如依然能听到身后缕缕歌声······


而35年后,韩燕如先生以78岁的高龄,再次走过蜿蜒的山路,去赴一个约,一个念念不忘的约。再见,张二银虎也已经72岁,斑白的发,黑红的脸,依然引吭高歌。引得韩燕如击节感叹:这才是纯正的“二银虎调”啊!


“我骑着马儿四处走,一张嘴爬山调就流出口, 三十三颗荞麦九十九道棱,爬山调唱起来不由人。 爬山调越唱人越袅,心里头高兴就人不老。 山地的韭菜旱地的葱,爬山调唱了大半生。” 牧羊人、赶脚人、村姑、农夫皆会即兴而歌——喜也歌,忧也歌 都说寂寞而歌,爬山调应该也有这样的背景。记得当初采访张二银虎时,老人说,参加工作后经常下农村进牧区,有时路途遥远,一路孤单,爬山调就成了他的伴。当然,记忆里的老人开朗乐观,歌曰:“三十三颗荞麦九十九道棱,爬山歌唱起来不由人。爬山调越唱人越袅,心里头高兴人不老。”爬山调让人想到 《乐府》与《诗经》,是因为“缘事而发”表现手法的大致接近。比如:“大青山高来土默川宽,滴水湾来到个廻水湾。人想地方马想草,单想回家走一遭。长不过五月短不过冬,难活不过人想人。马莲滩上长枳芨,揽长工的哥哥想死妹妹你。”让人联想到 《诗经 》里的《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其与“三十里的明沙二十里的水,五十里的路上来眊你,半个月眊了你十五回,就因为眊你跑成一个罗圈腿 ”的花麻八调异曲同工。 在后山,人人都是爬山调的超女快男。你去听:“山药开花紫茵茵,养育了咱祖祖辈辈后山人;紫花白花结圪垯,山药莜面才是咱老百姓的饭”,“站在大青山上往远瞭,嘚啷啷唱上几声爬山调”。

爬山调的传承及留存


1997年,政协内蒙古武川县委员会整理出版了《爬山歌选 》。歌海拾贝,拾起的是历史之瑰珠。内蒙古民间艺术研究会收集和整理了张二银虎百余首爬山调,汇集在《内蒙古民歌集成 》一书里。武川各界人士也多有爬山歌作品集成发表。如杨俊文的 《咱庄户人的好日子还在后 》,乔峻岭的 《心窝窝满是爱党的情 》,贺英的爬山歌画册诗 《三十年变化实在大 》,张文的 《社保阳光照农村 》。目前收集整理出的爬山调有5400多首,而更多的爬山调还在巍巍青山中,茫茫草原间,村头阡陌,才是山曲民歌最好的栖息地。


继爬山调第一代传承人张二银虎之后,武川县厂汗木台乡的梁老友成为第二代传承人, 而曾在爬山调比赛中得奖的武三军和范芝兰被指定为第三代爬山调传承人。


近几年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非遗工作者做了大量收集整理、挖掘保护工作,通过三年来对几十个民间传承者的采集,出版了20万字的《武川爬山歌集》,并参加了2013年的内蒙古西部民歌研讨会。之外,武川非遗工作者从2013夏季开始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他们进入山区偏僻山村,走访留守老人,收集确立了三十项非遗项目,为全面申报各个级别的非遗项目、有效保护这一濒临消失的民族信息,积累了宝贵的文字史料。这充分说明,非遗的民间资源和力量对我们整个非遗工作的贡献。利用和挖掘民间的文化资源,对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和项目都有积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渗透空间还要继续拓展。既然是保护和传承,那么,除了现在已有的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厂矿、进养老院等也可以尝试,目的就是要在参与中培养全民的非遗保护意识,在互动中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挖掘、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完善、升级。


2015年,在纪念今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内蒙古和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推出大型爬山调抗战历史剧《青山儿女》,非遗形式融进历史,表现历史,使得西部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宏大历史相得益彰,引起强烈反响,爬山调这种来源于民间的东西又借助历史反哺于民间,政府对革命历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宣传、推广、教育一具完成,成为政府主导,民间推进的一个完美范本。


老子说:学在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和传承的路上,正视民间的力量,民间这个广阔的天地,渗透并互动,在挖掘、保护、传承人类需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以文化、文明财富的形式,再回馈给这一方水土,进而引领全社会的文化厚度,文化深度,文化光荣。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