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于丹语录-从文化圣母到跌下神坛,于丹怎么了?——我看于丹

于丹语录-从文化圣母到跌下神坛,于丹怎么了?——我看于丹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4-10 07:09:59
阅读:

于丹曾经是一个火热的名字,和国学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翻看百科人物对于丹的介绍,名字后一大串各种职务,各种成果的罗列简直令人炫目,而她却很年轻。


于丹有很不错的历史知识的研究累积,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有深入的了解掌握。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口齿非常清晰,说话声音也很悦耳,可以说口才非常不错。


于丹外表长得端庄大方,非常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念,再加上她名校教授,博士生导师的身份,简直接近完美。


文化名人于丹


我们在节目上看她对一段段历史娓娓道来,时不时的引经据典,讲的条理清晰,生动有趣,常常令人感叹,她是如此的优秀。有很多家长都用于丹为榜样教育子女,希望他们成长为像于丹那样的人。


不得不承认于丹很优秀,很成功。


但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就能成功,于丹耀眼光环的背后一定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这是她不断积累,不断学习的结果,她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再加上刻苦的学习研究,才会有这样的表现。


她用轻松愉快的表情讲述沉重的历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深奥难懂的《论语》《庄子》,声情并貌的朗诵李白,杜甫的诗词经典。


于丹


应该说,是金子就会发光的,毫无疑问于丹是金子,至少是18K金。



但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世上没有什么人和事物是完美无缺的,上帝造人时故意留下了瑕疵,好让人类永远不会完美,永远有不足,有进步的空间。


于丹也是如此,有人指出她对古典,对历史的解读不够准确,主观性太强。


北大清华以及其他等名牌大学的20多位学者专家联名批评于丹,称她的节目虽然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其实毫无依据,基本是主观臆测,带有极强的个人化解读,并且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把中华传统经典解读的庸俗不堪。


但在我看来,于丹讲了那么多历史,传统经典方面的知识,难免会有一些纰漏,会有一些误读,这也很正常,中国传统文化本就博大精深,且讲究含蓄喻意,这个并不像理科解题那样,只充许有一个标准答案,往往是有各种解读,只要大意不偏,就不能算错。


说她迎合大众口味,这个也不值一驳,为了让更多的,处在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都能听懂,都能理解,以让他们感兴趣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方式讲解是正确的选择,这样才能更好的传播普及传统文化中那些高深莫测,深奥难懂的道理。


至于是否庸俗不堪,完全是个人理解问题,如果非要以那些故作高深,以普通人难以理解为标准,来评判是庸俗还是高雅,那庸俗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自古以来,文化知识从来就不是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的特权。传统文化也不是那些高等院校,专家学者的小圈子里才可以研究的特殊物品。于丹讲解的好与坏,对与否应当由更多的人做出评判。


那些联名上书的专家学者自已不去做,或没能力象于丹那样做传播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好事,却反过来联名上书批判,搞群起而攻之实在是不恰当的不正确的行为,是典型的自我平庸也决不允许别人优秀的阴暗的,不健康心理。是妒贤嫉能的表现。


即使于丹的解读有问题,为什么不沟通交流?为什么不在专业层面上讨论?是否我们的学术交流环境就那么不堪,已经到了不能正常交流讨论的地步,非要以群起而攻之的方式才能说话?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那些名牌院校的所谓专家学者就是什么知识丰富,道德高尚的高雅贤士。


很多时候,掌握更多文化知识和拥有高尚品德之间并不能画等号,他们中的一些人某种程度上远没有普通人那样质朴善良,很多人表面是张口文化,闭口知识,满口仁义道德,其实内心是龌蹉不堪的见不得别人好的小知识分子。


他们联名上书批判的目的是否真的完全出于维护传统文化之心只有他们自已清楚。


“人红是非多”,于丹火了,且是大火,简直可以说是火成一片,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非议也多了起来。


于丹著作


有人议论于丹更像个明星网红,到处出镜演讲,赚了大钱。其实文人也和正常人一样,想过更好的生活,想有更好的经济条件,他们用知识换取财富,只要依法纳税,不违反国家法律,完全是正当行为。


于丹在北大搞昆曲活动上台发言时被台下学生打断她讲话,轰她下台让于丹颇为尴尬难堪。


在堂堂北大学府,斯文之地,聚集的都是精英学子,未来英才。面对师长竟然不顾起码的礼貌,没有一丝尊重,高声喝斥,而旁边还有人拍手叫好跟随起哄。其基本素质之差,礼仪教育之缺乏,简直令人大跌眼镜。


他们这些知识精英不是推崇言论自由表达吗?


“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不是他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吗?


难道只是说说而已的吗?或只是合则用,不合则弃的一种对付他人的工具吗?


于丹再不济也是有文化、有知识,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有贡献的知识分子,何必如此粗暴对待,好像她犯了什么错误一样,她不就是比别人优秀一点,名和利多得了一点吗?所以有人就犯了红眼病,非欲置其身败名裂,再踢上几脚而后快。


正常的批评声音一会要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的社会大环境,俗话说“真理越辨越明”。但,一定要出自公心才行。


有人会说你处处为于丹辨护,驳斥对她的批评,难道她真的是完美的吗?


当然不是!于丹有很多问题,正因为这些问题她没有想清楚,她表现的不够聪明。所以才导致她被大众反感,才由被热烈欢迎转变为被排斥抵触。


她在讲述解读《论语》、庄子、孔子等这些古人先贤和经典论述时为强调维护她个人的观点,过分宣扬这些经典哲学的作用,认为用他们的理论话语指导可以解释几乎一切问题,过分拔高夸大了其现实意义,以至于有人问于丹买不起房、看不起病怎么办时,她说这些都是自己的问题,要从哲学的角度,从自身找原因。


其实这就是于丹一直没能想清楚她讲庄子,老子,《论语》这些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也是她不够聪明之处。


她应该清楚的知道并告诉她的观众读者们,她就是为普及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传统经典哲学不是灵丹妙药,不能包治百病,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她应该坦承说:那些传统哲学思想对现实生活中买不起房,看不起病,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对象这类现实问题作用有限,很多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她也在思考,还不知道答案。


她应该说传统文化经典可以从促进人们思考,振奋精神上带来帮助,但作用仅限于此。


她的职业是老师,她应该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去讲,而不是以一个高高在上的知者的身份去讲。


她应该早早的自已从神坛上走下来,而不是等别人把她请下来,轰下来。


有人会说,于丹是名牌大学老师,是高级知识分子,是文化人,难道她不如你想的周全吗?


人在头顶光环,周围鲜花簇拥下会变得兴奋,思考能力会降低,如果让于丹重新再讲一遍,相信她一定会有所改变。


于丹


于丹调足了众人的胃口,在人们眼中她是那么优秀,懂得那么多道理,人们有时就想听她谈谈一些触及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个人问题,想从她哪里寻找答案,但她要么夸夸其谈,讲些哲学大道理,对现实亳无帮助,要么回避。


久而久之,大家产生了失望情绪。觉得她和她的哲学离我们太远,觉得她高高在上活在虚幻和梦境中,她的那些诗词歌赋只是她用来圈粉的工具,于现实毫无意义,和她几乎是二个世界的人。对她也就不再关注。


自古文人就各有不同,有人不但知书达理,有个人思考能力,还能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批评丑恶现象,积极担负起文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仼。这样的文人往往能名留青史,为人所称颂。


还有的文人夸夸其谈,陶醉在风花雪月之中自娱自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老百姓说的“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指这类人。


但现在时代不同了,那些只会吟诗的无用的文人书生也能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上发挥出作用,文人已经明星化,娱乐化,于丹也不例外。很多时候人们视她为明星偶像,在新鲜感消失后,人们也就失去了兴趣。这也是于丹自身的问题,她应该回归文人的本色,沉淀下来专注于文化本身,过度的曝光出镜,过度的被关注,会失去文化人成长所需要的安静环境,失去专注精神。


于丹消失沉寂对社会和她本人未尝不是件好事,让人们和她可以静下来重新思考,反思一下得与失。


但于丹为传播传统文化所做的贡献人们还是不应忘记的,无论如何她都用她的才华给人们带来过充满正能量的记忆。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