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本杰明巴顿奇事台词-孤独的人有他们自己的泥沼

本杰明巴顿奇事台词-孤独的人有他们自己的泥沼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06 19:56:42
阅读:



其实,真正的送别没有长亭古道,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在一个和平时一样的清晨,有的人留在了昨天。





张小砚是汶川大地震时第一批进入灾区的志愿者,一年后她想回去看看受灾的孩子们都怎样了。出发时,她从未想过一走就是2个月近万公里,一个人走完了川藏线。


后来她回忆:“许多人问我一个人夜晚踟蹰路上的心情,我想起的却不是孤单和路长,而是波澜壮阔的海和天空中闪耀的星光。”


一个人,走路远了,生活久了,免不了心生疑虑:太孤独了吧?


世界好像不再需要我了?朋友越来越少,这样好吗?好像认同感一下子都没了,说不明的凄凄惨惨。


我看挺好!


闹钟一样嘀嗒喧嚣的人,不见得比孤独的人快乐。24小时滚雪球娱乐的人,不见得不渴望孤独。大卫·芬奇《本杰明·巴顿奇事》有一句经典台词:“人们都是孤独的。但可怕的不是孤独,而是惧怕孤独。”



孤独的人,心灵更加自由



我的一个学生七年前得了癌症,他同届同学回学校聊起来,都替他唏嘘不已。好好一个人,好好的年纪,被困在了绝症里。


小伙子上学时候就活络,呼朋唤友的人缘好。毕业只身到北京从设计公司底层一点点做起。通宵熬方案、踩单子、酒局饭局挣命喝、跑工地。人人都知道他能力强、自来熟、靠谱合群朋友多,还够拼。


熬了一年又一年,房买了,三环里。不但成了家,还凭着积攒的口碑和人脉开了自己的设计公司,业绩蒸蒸日上。


自己的人生终于见亮了!


他是在孩子满一岁时,查出来自己的肺癌。最开始不接受,像一头被困在黑暗里的兽。万幸,两年治疗稳定了病情。


中国人的命是大病返贫。


他回老家养病,没事做就在自家院子里建了个花房,身体也恢复的不错。我们都猜他那么拼的性格,保不齐又回北京闯荡一番。


前几年去看他,花房里郁郁葱葱,小伙子也一样郁郁葱葱,特有生命力。但性情大变,再没了回北京的念头,不喜热闹,不喜呼朋唤友。


这些年他把自己安心放进花房修修剪剪。


他说:“要不是这一场病,我的人生中不会有独处的孤独,更不会看清自己最想要的是啥。”


以前的生活是热闹,但总感觉不着地,心里空落落,有钱也勉强活着。现在没钱,但有生活,就像花房里的那些花,扎了根,开出了花。


成年人的世界里除了喧嚣,还有为难。为难,就像身上时不时被人钉上根钉子,我们不会拔出来,会默默地让钉子和自己的肉愈合在一起。


只有甘心情愿的把自己交给孤独,才能在被毁灭之前拥有千万种自由。只有专注于自己要走的路,才会从容,平静。


任凭窗外大雨磅礴,寒风凛冽,都会活得美好,不辜负时光。



孤独的人注定是王者

爱默生曾经说过一段话:“每个人本来都是一个潜在的巨人,但常常表现为一个侏儒。人是立于废墟上的神祗,人是一个忘记自己出身,忘记自己家园的国王。他遗忘了自己的王国,以一个乞丐的身份,满世界蝇营狗苟。”


汉字中“孤”是王,“独”是唯一。


孤独是王的宿命,王不需要接受任何人的认同,更不需要怜悯。王者,意味着在任何情下,都可以平静独行。


很多年前的一篇文章《牛逼顿的一生》里有一段让我记忆犹新:“牛顿到死都是一个处男,但他肯定不会孤独,因为科学的世界里乐趣无穷,快感连连。”


“出乎世俗想象的是,科学其实远比任何娘们儿都风骚,科学比女人爽得多,得到一个成果所获得的高潮强烈而持久,不仅有快感,更有巨大的自我认同感,远胜于那几秒寒颤之后无边的空虚与落寞。”


一个人失恋了,心情压抑,那是暂时的空虚寂寞,算不得孤独。我相信牛顿的孤独是一种真正的高贵,一种自洽的通透。


游戏大作《纪念碑谷2》的世界观设定中,母亲萝尔要带着女儿一起探索神圣几何奥秘。当女儿需要独自完成修行,母亲萝尔向神明流露出自己的担忧。神明安抚着萝尔,并和她说:


“孤勇之后,世界尽在眼前。”



孤独的人,会真正拥有自己

我们生来孤独,只有无法接纳孤独的人,才试图在关系中博得关注。孤独不是指单身狗,一个人可以孤独,也可以自由,但也要有去认识爱和被爱的能力。


好比爱情,只能发生在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两人之间。


很多时候,两个人明知是尬聊,明知是强行搭话,明知是混圈子,也要装作热情的不得了。比起尬聊,沉默未必不恰当,大家都有手机,掏出来玩就是。比起强行搭话,微笑着点个头未必不自然,可能还更体面。


比起勉强爬进圈子里,孤独未必就遭人冷落,说穿了圈子不过是公平的能力交换。有爬的时间,不如让自己变强大一些。哪怕冷落又怎样,这是我的自由意愿。


孤独的人,他们想像鲜花一样美丽,一朵骄傲的心,风中飞舞跌落人们脚下。唱着《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张楚自己说:“我不是自闭,只是一个懒得发言的人。”


作家周国平说得好:“唯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灵魂相遇。孤独让人陷入沉思,进而发现自己,洗涤心灵。”


做真实的自己,远比博得关注重要。


因为孤独是一种安静,自得其乐的圆融。孤独是一种思想,人类的一切思想都源于面对真正的自己。



没人理解你,也没人需要你理解

世界上最孤独的一句话:“我曾经得过精神分裂症,但是后来我们都好了。”




这世上本就没有感同身受,钉子不扎在自己身上,就不会知道有多痛。


我做了件自认很正常的事,在你的眼里很可能匪夷所思。丹麦画家维尔姆·哈默肖伊,一辈子画的都是自家房子中时间静谧的角落和妻子的背影。且色调极冷淡,仿佛笔端没有任何情绪。这和当时欧洲磅礴气势的艺术革命和战后气氛明显不协调,无人认可。


哈默肖伊五十岁就死于癌症,他好像故意给后人留下一团模糊的背影,死前销毁了所有信件。所有关于他的消息,销声匿迹。


他是个画家,留下的只是自己的画和一片寂静。我们无法经历一个人的过去,也就无法知晓他为什么那样做。


很多年里,我都用《晃晃悠悠》中阿莱的那句话做签名:“别告诉别人你今天难受过,什么也别对别人说,因为说了也没有用。”


没人理解你,也没人需要你理解。


孤独不是一个人独处,是人生的常态。我最佩服林语堂为孤独两个字写下的注解:


“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间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窄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蝶当然热闹,可都和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的一位传奇诗人,从25岁开始弃绝社交。她说,这世界太过喧嚣,让我不安,我要远离它,退避回自己的灵魂深处。


在孤独中,狄金森埋头写诗30年,留下1700多首诗稿。直到死后才被出版,发表,被世人所知。这些深锁在她灵魂深处的诗篇思想深邃,描绘精微,凝练至极,是她在常年孤独中的日积月累,更是她留在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不死灵魂。


庄子说:“独来独往,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孤独是自己走向自己。当我们不用被迫与他人对话,才有时间与自己对话。狄金森从不需要被世人理解,她也无需理解世人。



孤独让一个人变得出众,而不是合群

勒庞的《乌合之众》写的决绝:“人一到群体之中,智商就会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当所有人都戴着热情的面具投入到一个假意有趣的过程中享受时,孤独的人已经提前看到了那个无趣的结尾。孤独,就是你知道哪些事会有一个有趣的结尾,只不过这些事,碰巧只适合一个人去闷头做而已。


作家蒋方舟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时候,过的是一种极不合群的孤独生活。每个周末去十几本书,然后用一周里几乎所有的时间看完。边看边记笔记。每天凌晨两三点,把手写笔记录入电脑。


她自己说:“在食堂,他们看我就像一个怪物。”


独来独往的四年下来,她不仅留下了两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还从大一就开始为《新周刊》供稿,一路升为主笔。毕业后升任副主编,刷新国内媒体主编职位的年龄界限。


优秀的人都有孤独的一面。孤独的概念有两个理解,一个是不被别人理解,因为优秀的人,他走在前面,跟得上他的人比较少,另外一个是,优秀的人对孤独的体验更深刻,从孤独中体验一种美,一种跟天地的交流。其实,人际关系往往是会妨碍这种体验的,比较优秀的人大概更愿意独处,与人际关系远一点。所以,你的表现也许是一种优秀的征兆。——周国平


被迫置身于人群的时候,往往是最应该自守孤独的时候。——伊壁鸠鲁


是孤独让一个人变得出众,而不是合群。



孤独不是冷漠,是温柔

独来独往是一种习惯,孤独的习惯。但孤独不是冷漠,待人友善是教养,和孤独无关。


如果你越来越冷漠,你以为你自己是成长了,但其实没有。长大应该是变得温柔,对全世界都温柔。


叔本华说:“一个精神富有的人,追求的是宁静和闲暇,亦即争取得到一种安静、简朴和尽量不受骚扰的生活。因为一个人内在越丰富,对外在需求也就越少,别人对他来说就越不重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一个精神富有的人,对世界的温柔以待。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是一个内在丰富的人,对世界的温柔以待。


越是懂得享受孤独的人,越是温柔。



孤独不是罪,合群也不比谁贱



GQ有一期当代流行人设专题,其中提到“社交宅”的定义:


不得以与人大量交际但实际上喜欢独自宅起来的人,他们通常迫于职业特殊性或其他原因而拥有许多社交活动,现实生活十分充实,给人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印象,但内心却极其渴望独处,在假期或空闲时间更愿意独自在家而不是外出。


文章,吴秀波,翟天临,但凡人设崩塌都是分裂的结果,是社会面具和内心真我之间的不兼容。所以“社交宅”坚信: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全世界的热闹,其实与我无关。


人与人的不同,不亚于一个人和一条虫的差别。


有人视孤独是锁链,有人看社交就是监狱。没有谁对谁错,各自安好就完了。


历史上从未有过今天这样的强调“做自己”,其实做自己这事儿挺简单——愿意享受孤独,就独处慎行。愿意品尝灯光闪耀,就想法子做众星捧月的月。


两类人刺激快感的激素类型都不一样,千万别为了“人设”扭曲自己,更别扭着别人。



后记:所以写这一篇,是因为近来碰到几位好朋友都提到自己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大合群,很焦虑。


成年人眼中的孩子标本是“动若脱兔,静若处子”。该活泼的时候撒欢儿,该安静的时候恨不得不喘气。


怎么能够呢?我常说,动若脱兔静若处子不是孩子,那是玛莎拉蒂,踩油门就蹭的一下窜出去,踩刹车就嘎吱停下。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用脚就能控制的一堆铁。


一直到大学毕业,我都内向,爸妈也总担心。但我始终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工作以后虽有些改变,根本上我还是不愿和陌生人打交道。但我很确定一点,内向对我的工作和人生没有丝毫坏的影响,相反我越来越享受自己的性格。


想到这,也就有了这一篇乱拼的孤独。



重要的注释:本文题目《孤独的人有他们自己的泥沼》取自张爱玲。文中很多内容引自周国平先生的访谈,修行的猫《孤独的日子,往往是你迅速成长的日子》,春暖花开《孤独,是生命的常态》,张德芬《孤独,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赵恒蕊《孤独是你最好的增值期》,傅踢踢《孤独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宠》,吕不同知乎的回答《孤独真的能毁掉一个人吗?》。


致谢以上。


end



本期艺术家


Vilhelm Hammershoi

威尔姆·哈默肖伊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