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名人名言 > 虚的成语-内家拳拾遗:虚领顶劲,纲举目张

虚的成语-内家拳拾遗:虚领顶劲,纲举目张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14 17:54:41
阅读:

顶劲”与“顶劲”,咱们来效仿古人做一下“训诂”。传统拳术的专业典籍出现较晚(明清时期),近代武术的传承也主要依靠言传身教、口口相传。大一些的门派,会印刷一些内部武学资料(《杨式太极拳老谱三十二目》的资料,最初就是由师父传我印刷本),更早一些时候还是手抄本,中间出现笔误的情况想必还是存在的。后来根据个人修行去理解,并加上注释,流传到现在对同一个要领或者动作往往有数个名称,我们这里不去讨论哪一家对于错,只是将各方观点都列出来,描述其产生的缘由与道理,同时给出一些检验的方法,帮助大家去实践。


虚灵:出自道家哲学。《辞海》云:虚者,空;灵者,聪明。虚灵者,宁静荡淡而智慧之意。虚灵原指宇宙世界最初的一种朦胧,混沌与原始的状态。常怀虚灵之人,淡泊名利,胸襟宽广,故而能以慈善为本,以苦为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常怀虚灵之人,虚怀若谷,故而能谦虚好学,奋发向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计较个人名利与得失。


虚领:本不是一个词语。外界流传有两种解释:


其一,“虚领”中的“领”不是“带领”的“领”(引领),也不是“领东西”的“领”(提之意),而是衣服的“领”子。这种认知的来源是拳术创立的时代,古人传的衣服是中式立领的褂子。认为“虚领”是要求练拳的时候需要不挨着领子。其理由如果高昂着头,后脖梗一定和衣领贴得很紧,脖子和领子贴得很紧则应称之为“实领”。如果下巴内收,把颈项竖起来,后脖梗会与衣领似挨不挨,这种状态方便颈部的活动与整体的调整,故才有“虚领”之说;


其二,“虚领”中的领即为引领之意。“虚领顶劲”是一个完成的动作要领,不能隔开来看,其意是用虚灵之意引领上拔之意,不是用劲去上顶,用力脚底变虚了。顶劲的作用是提精神,让神关注,提高对骨骼运动有关注力与控制力。


从字面上看“虚灵”讲的是状态,“虚领”讲的是实际的操作方法。谁是谁非暂且放下,先解读一下后半段“顶劲”,该做何解释。“”在内家拳中是个贬义词,如:顶牛、不丢不顶、丢扁顶抗四大病等等,都是在批判顶的状态。在头部这个全身最重要的部位,却要求有顶劲,这是个很大的矛盾。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太极拳论》 王宗岳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十三势行功歌诀》 王宗岳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太极拳说十要》 杨澄甫


从上述前辈们的经典论述中,我们找找解决“顶劲”矛盾的答案。“神贯于顶”重点是神(精神)到顶,而劲到头顶,内家拳否定的“”是指用力、用劲去顶着头顶(百会穴)。而“虚领(灵)顶劲”,的真实要求是用虚灵之意,让神贯于顶。这里还要注意一下,提到""大家就只会想到用意识,这样会造成用意向上顶起,这样也不对,正确的状态是全神贯注,不使一处僵硬,满身轻利,照看周身各处,意不加强停留一处。明白了虚领(灵)顶劲,还要参详身体各部的要求来配合不丢顶,即不使顶劲丢失。这里咱们顺带将这个“千古疑难”也解决掉。其出处是王宗岳 《打手歌》:“引进落空合即出, 沾连粘随不丢顶”。


《杨式老拳谱三十二目》中“三十二目”为修炼太极拳的精要,之前读二水居士的解读深有感触。前辈们将这三十二篇,取名为“三十二目”,用心良苦。“目”原指罗网中网格状的网眼;而织成网眼的各类丝绪,谓之“纪”“纲”则是提挈罗网的总缆绳。



罗网之有纲纪,纲举则纪不乱,而万目俱张。汉代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这正是 《杨式老拳谱》三十二目的重要性所在,望读者详加研究。


敬请期待下一篇:《内家拳拾遗:以意行气运身,本能条件反射?》


“传承传统武术,传播侠义精神。”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 xiakexueyuan




郑重声明:我希望大家更安全,具备防范危险的能力。未来会增加许多动作教程,但是所有的训练方法与建议都存在危险性,按照其训练的人需要把握尺度带好护具,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自己解决。我会提供安全防护方面的建议,但不承担责任。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