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名人名言 > 形容鱼的成语-鱼文化中的10个典故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形容鱼的成语-鱼文化中的10个典故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3-30 02:30:46
阅读:

中国人素来爱鱼,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鱼和中国传统文化结下了深厚的关系,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鱼文化。鱼的这一艺术形象,也成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象征符号。被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赋予了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内涵。


在民间传说和现代成语词典中有很多与鱼有关的典故和成语。如“鲤鱼跃龙门”、“卧冰求鲤”、“姜太公钓鱼”等是宣扬求学上进、行善尽孝的中国传统美德;“知鱼之乐”、“得鱼忘筌”,体现的是中国早期哲学思想。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出处《老子》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2.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 --出处《庄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攸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故不知子矣;子故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3.水至清则无鱼--出处《汉书》

水要是太清了,鱼就没有办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格了,就没有朋友。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也说“水清无鱼”


4.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出处《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人不能太贪心,事情不可能让一个人占尽便宜,有所得必有所失,我们应该学会放弃次要的而顾着重要的。


5.鱼跃龙门

相传由于黄河河水浑浊,一般鱼类很难存活,只有耐污的鲤鱼生长十分良好,又由于其生长环境是黄色的泥水,所以黄河鲤鱼身上长的是金黄色的鳞片。古人发现每年到了春季的时候,这些金色鲤鱼会上溯(逆水而上),在龙门形成跳跃的群体,但在瀑布以上,由于水流湍急,没有任何鱼类可以登上,所以古代人们想象这些金色的鲤鱼跳过龙门以后就会变化成龙升天而去。 在科举时代,参加会试获得进士功名的,也被称作为"登龙门"。鲤鱼跳龙门,既是这个优美传说的形象表述,更寄托着祈盼飞跃高升、一朝交运的美好愿望。尤其是那些指望子弟靠读书应试博取功名前程的人家,都把它当作幸运来临的象征。


6.如鱼得水--出处《三国志》

这个典故来自于《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先主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这个典故的意思是如同鱼儿得到了水一样。比喻得到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或者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7.得鱼忘筌--出处《庄子》

得鱼忘筌意思是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原意是指领会了深妙的义理,表达它的言语可以忘掉;鱼捕到了,渔具也可以忘掉。意思是言语和渔具虽不可少,但毕竟只是手段,而领会精神实质、实现既定目标更重要。


8.双鲤--出处《饮马长城窟行

双鲤,古时中国对书信的称谓。纸张出现以前,书信多写在白色丝绢上,为使传递过程中不致损毁,古人常把书信扎在两片竹木简中,简多刻成鱼形,故称。 双鲤典故最早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9.缘木求鱼--出处《孟子》

爬到树上去寻找鱼,比喻方法或者方向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战国时。齐宣王想称霸天下,孟子劝他放弃武力,以仁政征服天下,孟子说:“大王想用武力争霸天下,我看好比爬到树上去抓鱼,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10.东坡鱼

苏东坡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更是一个美食家。 传说,有一次,他让厨师做道鱼肴开开鲜。厨师做好后,只见鱼身上刀痕如柳。东坡食欲大开,正欲品尝。忽见窗外闪过一人影,原来是佛印来了。东坡心想:"好个赶饭的和尚,我偏不让你吃,看怎么办?"于是顺手将这盘鱼搁到书架上去了。佛印其实早已看见,心想:"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来。"东坡笑嘻嘻地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见教?"佛印答道:"小弟今日特来请教一个字?""何字?""姓苏的'苏'怎么写?"苏东坡知道佛印学问好,这里面一定有名堂,便装着认真地回答:"'苏'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边左是'鱼',右是'禾'字。"佛印又问:" 草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呢?""那还念'苏'啊。""那么鱼搁在草头上边呢?"苏东坡急忙说:"那可不行。"佛印哈哈大笑说:"那就把鱼拿下来吧。"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佛印说来说去还要吃他的那盘五柳鱼。


后来有一次,佛印听说苏东坡要来,就照样蒸了一盘五柳鱼,心想上次你开我玩笑,今日我也难难你。于是就顺手将鱼放在旁的馨里。


不料苏东坡早已看见,只是装着不知道。说道:“有件事请教: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写好了上联,下联一时想不出好句子。”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么?”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不知道苏东坡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下联乃: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听完,佯装惊叹道:“高才,高才!”原一你专罄(庆)里有鱼(余)呀!快拿出来一同分享吧。佛印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上了苏东坡的“当”。但他还想“戏弄”一下苏东坡一看,一条清蒸的西湖鲜鱼,身上划了5刀。便笑咪咪地说:“五柳鱼呗。”佛印笑笑回答说:“这条‘五柳鱼’算给你‘钓’到了,不如叫‘东坡鱼’算了。”


从此以后,人们把“五柳鱼”又叫“东坡鱼”,而且这道西湖名菜名气也越来越大,一直流传到今天。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