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宋仁宗重用王安石_熙宁二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

宋仁宗重用王安石_熙宁二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5-14 18:01:01
阅读: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焦点话题。北宋中晚期的焦点就是王安石新法(也称为熙宁新法、熙丰新法)的废立问题。

从熙宁二年(1069)开始,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陆续推行了一系列新法,对北宋既有的政治、经济、军事、科举等各方面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场变法掀起了惊涛骇浪,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于是在此时就隐隐形成了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和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双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这场新旧之争几经翻转,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甚至影响到了南宋的政治。关于王安石变法的问题,讨论甚多,这里不再赘述。今天,我们谈谈宋神宗死后政治局面。

宋哲宗亲政后为何立即恢复王安石新法?

王安石

元丰八年(1085),宋神宗去世,年仅九岁的宋哲宗赵煦即位,由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在高氏的支持下,司马光、文彦博、范祖禹、范纯仁等新法反对者进入朝堂,主持朝政,废除了王安石制定的新法。次年,改元元祐(1086—1093)。

旧党诸臣不仅废除新法,还要釜底抽薪,彻底斩断新法重现的可能。为此,他们将注意力放到了年幼的宋哲宗身上,新党力图将这位小皇帝培养成他们理想中的君主。于是,他们请了著名理学家“二程”之一的程颐作为帝师,教育小皇帝。这位老先生也是新法反对者,他尽心竭力地向宋哲宗灌输传统儒家的治国思想,希望这位小皇帝将来不要改弦更张,变乱“祖宗之法”。

程颐劝小皇帝“服用器玩”都应该质朴无华,“一应华巧奢丽之物不得至于上前。”(《河南程氏文集》卷六);就是怕小皇帝学坏,长大后,骄奢淫逸,好大喜功。有一次,程颐听说小皇帝在宫中洗漱的时候,看到有几只蚂蚁在地上,于是赶紧避开,怕伤到蚂蚁。程颐听说后,非常高兴。讲完课后,立即询问皇帝是否真有此事,宋哲宗说,确有此事,我真是不忍心伤到它们。程颐很是欣慰,便乘机劝谏皇帝:“推此心以及四海,帝王之要道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三)这正是孟子劝齐宣王施行仁政的说辞,就上将对小动物的爱心推广到老百姓的身上,这样才能国泰民安。

此外,小皇帝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细节,群臣都会过问参详。皇帝该读什么书,什么时候读,学习的内容和进度都需要群臣集体商议,制定出最佳方案。甚至,连皇帝的书房摆设都被留心,有一次范祖禹看到皇帝的房间没有挂《无逸》《孝经》图,于是赶紧上言:“臣欲乞指挥所司检寻,如旧图尚在,乞置之左右。如已不存,即乞特命侍臣善书者书之。其蔡襄所书图序,从来置在御坐之后,昨因修展迩英阁方撤去,却书于屏间。此图乃祖宗旧物,臣窃惜之。伏乞依旧张挂,三图并列,如仁宗朝故事。”(《太史范公文集》卷一四)就连挂图的具体位置都要精心安排。最后范祖禹认真设计了挂图方案,哪里挂《孝经》图,哪里挂《历代帝王事迹图》,都有详细安排。元祐臣僚试图将宋哲宗培养成一位理想的圣君,希望他成为尧舜一样的君主。

宋哲宗亲政后为何立即恢复王安石新法?

宋哲宗

可惜的是,旧党“致君尧舜”的理想最终还是破灭了,他们悉心培养的小皇帝在亲政后反其道而行。元祐八年(1093),随着太皇太后高氏的去世,宋哲宗得以亲政。随后,他便贬黜了元祐臣僚,启用章惇、曾布等变法派臣僚,恢复王安石新法。为什么宋哲宗最终抛弃了悉心培养他的旧党,转向新法。这个问题,可以从政治、经济等多个角度分析,也有很多研究成果,这里不再多说。如果我们从宋哲宗的个人生活角度审视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一些有意思的发现。

前面提到,元祐臣僚是在用心培养小皇帝。但他们忽略了从九岁到十七岁的宋哲宗正处于叛逆期,高太后和元祐臣僚的压力最终会引起反弹的。元祐臣僚的培养方式是填鸭式教育,他们强行给小皇帝灌输他们挑选的学习内容,更多地将他视为提线木偶。不止学习,皇帝生活的细节也会被安排,比如,程颐就希望“择内臣十人充经筵祗应,以伺候皇帝起居,凡动息必使经筵官知之”(《河南程氏文集》卷六),监督皇帝一举一动。有一次,传闻有宫女怀孕,立刻有人向高后进谏:“至于皇帝早夜起居之节,嗜欲之际,此最切身之事,岂可无任其责者乎?”(《太史范公文集》卷一八)皇帝是没有私人空间的。

小皇帝处于严密的监督网络之下,一举一动都会引发劝谏。有一次,宋哲宗听完课,伸了个懒腰,去院子里折了一个柳枝,没想到他的老师程颐立即起谏曰:“方春万物生荣,不可无故摧折”,小皇帝被浇了一碰冷水,将柳枝扔到地上,“其色不平”。(《元城语录解》卷上)还有一次,皇帝和签书枢密院事王岩叟讨论读书,小皇帝正在学习射箭,便突然问起射箭的事情,没想到王岩叟立即进言:“此读书之余聊以适性则可,然非帝王之所学也,不宜专留神以妨圣学。就射之中,亦有修身、治天下之道。……陛下常以七德为心,则陛下之武无敌于天下矣。”(《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六)就是希望皇帝安心读书,不要考虑其它事情。正是这种压抑的教育环境,让小皇帝沉默寡言,元祐臣僚还美其名曰“渊默”。后来,大臣问起他最近做什么,他只会回答“并无所好,惟是观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一)

宋哲宗亲政以后,还废了元祐臣僚悉心挑选的皇后孟氏,说“朕待后有礼,不意其所为如此。朕日夜怵惕,至为之废寝食。今日之事,诚出于不得已。”(《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一三)可见,在元祐时代,宋哲宗从学习、生活乃至婚姻,都时刻处于煎熬之中。

宋哲宗亲政后为何立即恢复王安石新法?

元祐党人碑部分。

与元祐时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宋哲宗亲政以后对新党诸臣的态度。不同于之前的沉默寡言,宋哲宗会主动向宰臣吐露自己的私事,甚至病情。他曾对曾布说到自己病情细节“两日前似霍乱,昨夕腹散,犹八九次,胸满,粥药殊不可下。” 曾布也劝说:“阴湿尤非腹疾所宜,当避阴冷,休息颐养。”建议皇帝“自延和至崇政,行甚远,冲冒风雨,亦非所宜也。”(《曾公遗录》卷七)皇帝肯吐露私密,大臣也关怀备至。后来,关于病情他们还有一段对话:曾布说“近经服药,再伤动化,固须如此。然不可劳动,自延和至崇政甚远。”宋哲宗回道“亦不妨,欲更一两日后殿视事。”;曾布接着说“更三五日亦不妨。”,宋哲宗坚持“不妨。”(《曾公遗录》卷八)二人之间,更像是朋友,言语之间,充满温情。不仅吐露病情,宋哲宗和新党还会无所忌惮地开玩笑,有一次,邓绾不满章惇,当众打了他。后来宋哲宗问曾布“绾曾击章惇云何?”曾布说:“人言惇与惠卿为刎颈之交、半夜之客,又目之为城狐社鼠。惠卿既去,而惇未去,绾又击之,云‘如粪除一堂之上而留其半’。”宋哲宗听说到粪土的比喻,忍俊不禁,于是“再问粪除之语,大笑”(《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〇一)宋哲宗不再是那个沉默的小皇帝,他也会主动和大臣谈笑风生。

如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何宋哲宗会迅速选择新法。除了具体的政治经济原因,个人因素也值得深思。皇帝除了要扮演帝王角色外,也是个普通人,也会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不能仅仅将其视为政治工具。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宋仁宗重用王安石_熙宁二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焦点话题。北宋中晚期的焦点就是王安石新法(也称为熙宁新法、熙丰新法)的废立问题。 从熙宁二年(1069)开始,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陆续推行了一

    经典语录
  • 宋仁宗时期的大臣_宋仁宗在位期间的唐宋八大家

    元祐八年(1093)九月三日,太皇太后高氏去世,垂帘体制完全崩解,司马光的元祐政治路线迅速被扫荡殆尽,延续神宗之政成为宋哲宗政时期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在哲宗亲政的前期,即绍圣

    经典语录
  • 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_四书五经具体指什么

    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

    经典语录
  • 宋史 朱熹传_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源自庄子道家思想。庄子认为所谓的孝、悌、仁、义、忠、信、贞、廉等等,都是人道毁弃,而人为标榜出来的东西。人皆循道而生,天下井然,何来大盗,何须圣人。以孝而论,乌鸦生反哺,无需彰显孝道,而尽反哺本职。 庄周 朱熹,1130年9月15日生1200年4月23日故,这个和孔子一样记载得很精确,字元晦,又字仲晦,这个也和孔子一样都带个仲字,仲也就是老二的意思,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他祖籍徽州府婺源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孔丘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他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其学派与二程学派合称“程朱学派”。他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他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 这里介绍一下这个理学。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一派,有时会被简称为理学,与心学相对,是指中国宋朝以后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家流派。 程颢 该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而且他是善的,他将善赋予人便成为本性,将善赋予社会便成为“礼”,而人在世界万物纷扰交错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禀赋自“理”的本性,社会便失去“礼”。认为由于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所以万物“之所以然”,必有一个“理”,而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

    经典语录
  • 朱熹与儒学_朱熹被称为什么学

    认识朱熹,并不是因为他是宋代的头号“学术超男”、制定世界教育史上最早教规之一的猛人,更不是因为百科知识所介绍的“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的炫目光环所致,而是小时候被他的那句素朴而隽永的诗歌:“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所迷倒,与朱自清的著名闲适散文诗《春》正好相映成趣,印象深刻。 后来,因为搞点文字评论,又喜欢上了朱熹的《观书有感》,也就是朱熹以诗歌形式阐述读书经验的(就像唐朝诗圣杜甫用诗歌作文学批评一样有才,中华文坛牛人多)著名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诗很有哲理,而且能用最赏心悦目、绚丽多彩的自然景物天光云影来表述,借助景物描写来阐述只有不断吸收新知识才能不断进步,就如池塘里的水不断有活水流来才能清澈如许一样。这诗美死了,正如当时的蓝天白云一样自然纯真、美仑美奂。不愧是大手笔啊,难怪贵为“九五之尊”的朱元璋也想和他联宗,想自称其第10几代世孙什么的,果然有一定道理,如果俺也姓朱,也真想认他为祖宗耶。如此枯燥的读书心得被他以山水诗般清丽的形式表达出来,不是诗界猛人理学大家的话根本不可能。 基于此种纯美的文字体验,朱熹也一下子在自己的心中成了和李白、杜甫、苏东坡一样的大文豪,崇拜有加,连同他四岁

    经典语录
  • 朱熹心学与理学_简述朱熹理学思想的理论精髓

    朱熹理学体系研究 研读经典 ★★★★★ 朱熹理学体系研究 王国良 (安徽大学中国哲学与安徽思想家研究中心 安徽合肥 230039) 【摘要】朱熹继承了北宋以来的儒学思潮,对北宋五子之学进行加工、整理、综合创新,同时兼采众说,建立起一个前无古人的集大成的理学体系。朱熹理学体系的基本构架就是由互相联系、两两相对的范畴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系统,即理与气;天理与人欲;天命之性、气质之性;道心、人心;公与私;义与利;王道与霸道。 【关键词】朱熹;理学体系;形而上;形而下 朱熹全面继承了北宋以来的儒学思潮,对北宋五子之学进行加工、整理、提炼、锻造,进行综合创新,同时兼采众说,“综罗百代”,建立起一个前无古人的集大成的理学体系。朱熹理学体系的基本构架就是由互相联系、基本上是两两相对的范畴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系统;即理与气;天理与人欲;天命之性、气质之性;道心、人心;公与私;义与利;王道与霸道。朱熹作为集大成者,把北宋理学中有创见的合理性因素全部吸收进来,但又不是简单的兼收并蓄,不是将各种思想排列组合拼凑在一起,而是经过批判、改造和扬弃后的一次系统的、创造性的总结,是在前人思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精密的理论创造的有系统的哲学体系。朱熹思想体系的形成还包括与他同时代的思想流派的交锋与融摄,如与湖湘学派关于“中和”与“仁”说的论争,与陆象山心学学派的论争,与陈亮、叶适的事功学派的辩论等等。他们之间互相

    经典语录
  • 有历史故事的成语-你不知道的历史三大成语故事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有历史故事的成语

    经典语录
  • 一色成语-伊水之滨谒二程

    本报记者赵慎珠900多年前,公元1082年的一天,49岁的程颐来到洛阳九皋山下、伊河岸边,创办伊皋书院,那时,他已名重天下。-一色成语

    经典语录
  • 言之无文-「古代文论」道学家的文论

    2.周敦颐开道学风气,并提出“文以载道”说,他认为作文不可偏重于文辞,但并不是说只致力于道德而忽视文辞。-言之无文

    经典语录
  • 朱子全书-▪「推荐」朱子《仁说》中的义理与工夫|唐文明

    在其中,朱子特别针对二程门人离爱言仁的两种倾向——知觉言仁和一体言仁——进行了深刻批评,矛头直指当时湖南学派所主张的先察识后涵养的工夫论。-朱子全书

    经典语句
  • 宗祠对联-全国各地杨氏宗祠楹联:三公世泽,四知家声

    后人为纪念、歌颂和学习他们,不仅用小说、戏曲等形式传唱,并用对联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敬仰,以激励后人学习他们。-宗祠对联

    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