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古代的流放地是哪里_古代被流放的都是哪些地方

古代的流放地是哪里_古代被流放的都是哪些地方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7-29 20:50:33
阅读:

流放,使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不论是史书上还是在影视作品中,我们总是很常听到“流放”一词,而每当被判流放时,每个罪人都是一脸绝望、脸色苍白,流放真的那么可怕吗?为什么古人的反应跟被判死刑差不多?

中国古代流放地:流放边疆去了哪里?揭古代读书人心中最深的恐惧

流放示意图

原来在古代,流放真的很可怕,毕竟消息不流通,流放路上交通也不好,要是被放到鸟不生蛋的地方,可能在路上就归西了。更不用说中国古代热门的流放地都在极南或是极北,南方充满毒虫和瘴气,北方则会极冷。最重要的是,在那里远离朝堂,很快会被世界遗忘,对有抱负的人而言,实在是非常绝望。

中国古代流放地:流放边疆去了哪里?揭古代读书人心中最深的恐惧

若被流放,人生无望

或许现代人会想:流放不就是到比较远的地方吗?还活着就有可能再回去,为什么要这么怕?这就要从古代的角度去看,才会比较能理解古人的痛苦。

当时,犯人要用双脚走去流放地,而古代不比现代,交通不方便,沿路的环境更是恶劣,很多人在半路上就撑不住了。就算平安到了流放地,也是另一种折磨的开始,流放的刑期都是十年起跳,最高到无期(皇帝忘记叫你回来了),试想在一个陌生的荒凉地方,方圆百里可能只有你一个人,环境恶劣,周围充满未知的生物和极端的气候,还要在这里度过下半辈子,想想就崩溃。苏武牧羊说的就是这种故事。

中国古代流放地:流放边疆去了哪里?揭古代读书人心中最深的恐惧

在古代,流放真的很可怕

再者,皇帝判你流放,基本上就是希望你远离朝政,所以大部分被判流放的人这辈子的政治生涯算是完了,而古时候有多少人十年寒窗苦读,一生的目标正是考上科举做官呢?当被流放时,不就等于这一生已经失败了吗?当然,有很多人是皇帝看不爽、但又不能明目张胆地判流放,就会以贬官的方式,把人送到远得要命的城市当官,再“不小心”忘记叫你回来,四舍五入也就等于流放了,所以被贬官到偏远地区的文人们才会一直写文抱怨,因为他们内心真的有满腹委屈啊!

天高皇帝远,只好写文章:和鳄鱼说话、爬山练身体

中国古代流放地:流放边疆去了哪里?揭古代读书人心中最深的恐惧

南岭

在中国古代,“流刑”作为仅次于“死刑”的最严厉的刑罚,起源非常古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

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这里的“幽陵”,或作“幽州”,在今北京地区;崇山,一般认为在今湘西;三危,在今甘肃敦煌;羽山,在今苏鲁交界处。这四个地方,被认为是当时天下的“四极”,也就是最偏远的地方,所以《左传》记载这件事,说是将共工等“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显然是将这些有罪或治理无方的部族首领放逐到边远地区。

既然都无法实现人生理想了,这些被流放的文人在荒郊野外能做什么呢?当然是不断发文,再多说两句“看吧,没我果然不行!”想要再唤起皇帝的记忆、把自己叫回去上班,所以就诞生了许多现今所说的“经典之作”。

像因为把佛骨说成鸡骨头而被贬到潮州(距离长安1852公里)的韩愈,就在潮州练起爬说语、写了篇跟鳄鱼对话的《祭鳄鱼文》,叫鳄鱼们乖乖听话、不要来乱,据说就真的没有鳄鱼扰民了。他还写了求情的忏悔信,跟皇帝说自己知道错了,请皇上看在他又老又穷、女儿在贬官路上死掉、孤身一人好可怜让他回去。

中国古代流放地:流放边疆去了哪里?揭古代读书人心中最深的恐惧

韩愈被贬官的时候,竟然都在吃海鲜?

韩愈有首诗叫《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该诗是韩愈流放潮州路上写下的,字里行间有一种透骨的悲凉。

因为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到永州(距离长安1219公里)的柳宗元,堪称是“贬官废文王”,大家应该都在国文课上学过他的“永州八记”之一《始得西山宴游记》,但那其实就是爬山游记,八篇都是相似内容:今天爬了这座山,山好高、虫好多,还有奇怪的石头,我过得好苦但我不说……

而最远被贬到海南岛(距离开封2013公里)的北宋文学大家苏轼,在黄州惠州澹州的贬谪生活中写下了一堆吃好吃的肉、喝好喝的酒,外加一些掺有释道思想的人生哲理日记,可以说是自我激励的鸡汤文始祖。

中国古代流放地:流放边疆去了哪里?揭古代读书人心中最深的恐惧

宁古塔

极南和极北:热门流放点

至于流放的地点要怎么定呢?通常是看皇帝心情,通常是越南越好、或是越北越好,不论南北,越远就越好,毕竟皇帝不开心,一点也不想看到你。

中国古代流放地:流放边疆去了哪里?揭古代读书人心中最深的恐惧

具体地点当然还得看是哪个朝代,毕竟每个朝代的疆域不尽相同,边界的区域也不同。像是唐以前的人多半会被流放到交州(今越南北部)或是朔方(今陕北、宁夏一带),如初唐四杰的王勃,他爸爸就曾被逐于交州;而唐宋时期的版图更大,流放地也更远了,像是房州(今湖北)、澹州(今海南岛)和沙门岛(今长山列岛)都是热门放逐地。

中国古代流放地:流放边疆去了哪里?揭古代读书人心中最深的恐惧

海口五公祠。为纪念唐宋时期贬谪到海南的五位著名历史人物: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纲、李光、赵鼎、名

明清以降,由于版图变更,热门流放地也不同了,明代、清初主要罪犯流放地之一是尚阳堡(遗址在辽宁铁岭),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就下令“凡附属吴三桂之滇人,悉配戍于尚阳堡。”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也是清代前期的热门流放地,郑芝龙全家曾被流于此处。《延禧宫略》里的玲珑也被流放到这里。清代打下准嘎尔汗国、将新疆地区纳入版图后,新疆就成了新兴流放点,尤其是清代后期的都往那里丢,像是抗毒名臣林则徐就曾在新疆度过近五年时光;还珠格格也有提到“流放伊犁”的场景。

所以说古人害怕流放不是没有原因的,除了流放地蛮荒不适生存、路途遥远死亡率高,很多人可能刚出首都不久就死在路上了,可能是水土不适、也有被政敌暗杀的可能。不过,对一心当官的士人来说,最可怕的大概还是远离朝政、失去人生希望,生不如死的活着吧。

如果说这些谪戍或贬谪的文人士大夫及其子孙后裔主要是给流放地带去了先进文化、促进了其文化发展的话,那么,那些普通的流人则对流放地区的经济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汉代河西五郡、河套地区以及唐代与清代西域(新疆)地区的经济开发,都与谪戍的流人罪隶有着密切关系。而随着这些地区汉族人口的增加与经济的发展,这些流放地所在的边疆也得到了巩固,各民族的团结也得到了加强。当然,这些历史性的进步都是建立在流人们的痛苦之上的。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