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唐诗全集大全书_全唐诗目录

唐诗全集大全书_全唐诗目录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8-16 07:50:55
阅读:
《全唐诗》成书与版本《全唐诗》成书与版本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主要是一部诗歌史。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受当时知识传播条件所限,诗歌的流传主要以口耳相授为主。也有的将诗歌手抄成卷,制成“抄本”。直到宋代才有诗集的刊刻本,由于是将文字雕刻在削成薄片的木板上,为与“抄本”相区别,称之为“版本”。

《全唐诗》成书与版本

诗歌发展到唐及五代十国时期(618-960)的三百多年,出现了诗歌创作空前繁荣的景象,诗人众多,作品丰硕,被称为诗歌的盛世。

《全唐诗》成书与版本

北宋时将唐朝诗作结集出版者有八百家。自明代中叶起,刊刻唐诗的风气大盛。各种别集不断刊行,篇帙浩繁的总集也相继问世。别集如正德年间刻印佚名编《唐人小集》五十八卷,嘉靖年间朱警刻《唐百家诗》一百八十四卷,崇祯时所刻毛晋编《唐六名家集》四十二卷等等。总集则有高棅明初编成,成化年间刊刻的《唐诗品汇》一百卷,钟星、谭元春编刻的《唐诗归》三十六卷;张之象编刻的《唐诗类苑》二百卷,吴琯所编的《唐诗纪》一百七十卷;胡震亨所编的《唐音统签》达一千零三十三卷,实为唐诗总集中的巨著,该书至清康熙二十四年方刊刻完成。至清初,唐至五代的别集、总集的各类版本无论品种、数量都有新的发展。别集中著名的有刊刻于顺治年间、朱鹤龄编的《李义山诗集校笺》;康熙时刊行、仇兆鳌编的《杜诗祥注》、《钱注杜诗》等。总集有徐倬编《御定全唐诗录》一百卷,胡以梅编《唐诗贯珠》六十卷等等,均刻于康熙时。唐诗总集中的集大成者当属季振宜所编的《唐诗》。季振宜(1630—1674),字诜兮,号沧苇,扬州泰兴人,为清初著名藏书家,藏书之富,甲于江南。他整理唐诗,始于康熙三年(1664),迄于康熙十二年(1673),历时十年,始得告成。全书凡七百十七卷,收诗四万二千九百三十一首,作者一千八百九十五人。所据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较充分地利用了其本人所藏的珍本秘籍。据《季沧苇藏书目》载,其所藏宋版唐诗总集、别集,多达一百五十余种,如宋刻《万宝诗山》、明抄《诗渊》,皆为罕见的大型类编诗集。在其开始编集后,又得到钱谦益原拟“集成唐人一代之诗”的未完稿本。另外,初盛唐部分充分利用了明末吴琯《唐诗纪》的成果。经过十年的反复校订、广事补遗,终于编成该书。书成后的次年,季氏即去世。当时书稿未曾付梓,不久即流入内府并被收藏。

《全唐诗》成书与版本

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一部《全唐诗》,至四十四年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总领,并将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稿本一并发下,作为校刊底本。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他们除以季振宜《唐诗》为底本外,还与胡震亨的《唐音统签》、吴琯的《唐诗纪》等唐诗总集版本互参校勘、拾遗补缺。如,初、盛唐部分以季书为底本,略作增删校补,即成定本,中、晚唐部分,季书比较单薄,编修诸臣参用胡书作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如殷尧藩诗,季书全缺,即据胡书补入;胡曾、司空图诗,季书失收甚多,亦据胡书补齐。另外,季书所辑以完诗为主,胡氏则广搜零章碎句。《全唐诗》各集后所附佚句,绝大多数系据胡书移录。至次年十月,历时不到一年半全书即编校完毕进呈康熙。

《全唐诗》成书与版本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纂的《全唐诗》编成次年,即由内府精刻行世,后又有扬州诗局刻本发行,半页11行,行21字,白口,双鱼尾,左右双栏。版框16.6cm×11.5cm。二本皆为九百卷,一百二十册,分装十函。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归并成三十二卷。1960年,中华书局据扬州诗局本断句排印,并改正了一些明显的错误。上海古籍出版社也曾影印康熙扬州诗局本《全唐诗》。

清编《全唐诗》将唐及五代诗歌汇为一帙,为研究者提供了莫大的方便。据统计,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该书卷帙浩繁,但由于编纂匆遽,未遑细审,难免有舛误遗漏。

辑补《全唐诗》的著作,以日本上毛河世宁(即市河宽斋)《全唐诗逸》三卷为最早,成书时间约相当我国乾隆时期,凡补诗七十二首,句二百七十九条。中华书局本《全唐诗》附于全书之末,今人王重民辑《补全唐诗》、《敦煌唐人诗集残卷》二种,据敦煌遗书补一百七十六首,孙望《全唐诗补逸》二十卷,补诗七百四十首又八十七句,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二十一卷,补诗一千一百五十八首又二百四十三句。以上四种,由中华书局合编成《全唐诗外编》出版。另外,近年尚陆续有一些唐诗补遗之作发表。

考订著作,有刘师培《全唐诗发微》,收入《左庵集》,篇幅不多;岑仲勉《读全唐诗札记》,订正《全唐诗》小传、篇章等错误,甚为精到,收入中华上编版《唐人行第录》。

今人张忱石编《全唐诗作者索引》,中华书局出版,甚便读者。

1992年,湖北人民出版社约王启兴等人对清编《全唐诗》进行了整理校勘,并于2001年1月在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资助下出版《校编全唐诗》。全书分上、中、下三册,简体横排,新式符号标点。以人立目,或以类诗立目,不分卷。每册前列有该册目录,下册附有作者、篇目索引,便于读者检索。

季羡林教授担任总编、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于1996年出版的《传世藏书——全唐诗》为16开豪华精装本,简体横排,新式标点。

现在,在互联网上有多种《全唐诗》的电子版,如《中华传世藏书——全唐诗》PDF精品版,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将内容浓缩在5张光盘中,该电子书引进中国科技大学先进的语音合成技术,使得用户在家中享受几近标准普通话的朗读效果。电子版的《全唐诗》在内容上并没有改动,只是将印刷版转换成了电子版,对使用者非常方便。

(作者:高祀亮,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唐诗全集大全书_全唐诗目录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主要是一部诗歌史。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受当时知识传播条件所限,诗歌的流传主要以口耳相授为主。也有的将诗歌手抄成卷,

    经典语录
  • 秋天边塞的诗句_边塞征战诗课件

    来源:军报记者微博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关璐瑶(整理) 秋日“战”歌 ——边塞诗里的秋天 秋天,自古便是受到文人墨客“宠爱”的季节。“秋枫红满山”“秋水平如镜

    经典语录
  • 人面桃花相映红全诗词_人面桃花相映红全诗寓意

    题都城南庄 唐代•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作品,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八。 这首诗设置了两个

    经典语录
  • 唐诗宋词元曲赏析_唐诗宋词元曲巅峰之作

    张若虚,字和号都不祥,他主要的活动是在公元七世纪的中期到公元八世纪的前期,扬州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

    经典语录
  • 春江花月夜中与年年岁岁花相似_与春江花月夜相似的诗

    (小编的话:这首诗,初学的时候,满满的画面感,故事里不知道是哪里的海,但是海上的明月,连着的潮水,照耀着波涛闪耀了千万里,好壮阔的美景,很向往,仿佛闭上眼睛这样的海平面

    经典语录
  • 唐诗七绝句典50首_唐诗精选100首7言绝句

    《全唐诗》中八首经典绝句,百读不厌,流传千古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这首诗中最后一句尤为著名,最能写出深山中云

    经典语录
  • 与牛郎织女相关的诗_用一句诗祝福牛郎织女

    牵牛和织女本为星座名称,最早在《诗经》里便已出现,但是基本上是作为天象来描写的,如《小雅·大东》: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

    经典语录
  • 唐诗有几百首_唐诗到底有多少首

    来源 |唐诗宋词 唐朝是一个诗歌最为鼎盛的时代, 沿袭魏晋、大隋风骨, 却又开创出了新的时代格局 《全唐诗》是汇集唐代诗歌的总集 全书共九百卷。 共收录唐代诗人2529人的诗作42863首。

    经典语录
  • 三闾庙古诗_三闾庙古诗戴叔伦

    唐代:汪遵 为嫌朝野尽陶陶,不觉官高怨亦高。 憔悴莫酬渔父笑,浪交千载咏离骚。 注释 朝野尽陶陶:指楚国末年王室骄奢淫逸濒临亡国的危急局面。陶陶:欢乐的样子。 官高:屈原担任三

    经典语录
  • 神雕侠侣的诗_

    李白的诗里,大都是盛唐的酒与歌,是他的理想与抱负,自傲与自负,很少看到儿女情长的部分。爱情与相思这类情感,在他的诗里很少能够读到,他的目光似乎总在注视着身前身后更遥远的

    经典语录
  • 山亭夏日作者写了哪些夏日之景_《山亭夏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听音频,让全国最好的声音带你穿越回到少年 初中《语文》第4册 人教1988年版 背景简介 《山亭夏日》是唐末将领高骈的诗作。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

    经典语录
  • 杜牧的山行诗的解释_古诗欣赏:《山行》杜牧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字词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为倾

    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