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阮籍岂效穷途之哭典故_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翻译

阮籍岂效穷途之哭典故_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翻译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8-29 14:51:19
阅读:

在中国从古至今,文史不分家,司马迁的《史记》就是典型代表,鲁迅称赞其“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学文学的往往很多东西都和历史有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另一方面历史的记载, 历史知识的传播要借助于文学形式。古代的许多文学家同时也兼具史家的角色,评论文学作品的同时更是讲究“知人论世”,而知人论世很明显便能诠释文史不分家的内涵。
为什么“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志;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著名诗人王勃,在其惊世一文《滕王阁序》中,几乎处处用典,句句讲历史,他用历史缅怀今人和自己,以优美的文字把历史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陈蕃、徐孺、孟学士、王将军、冯唐、李广、贾谊、阮籍,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全通过他的笔聚拢在一起。在中国,一个成功的文人自古如此,有着文学家的才华,同时兼具历史学家的伤怀和责任感。在滕王阁一文中,有一段表达了王勃对自己不受重用的不满,其中有两句这样写到:“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里就是两个历史典故。为什么孟尝空余报国,阮籍穷途之哭?他们的遭遇较之于今天,又有些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为什么“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志;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孟尝,不是战国那个孟尝君。东汉人,他初仕郡吏,后举茂才,历任徐县令、合浦太守。合浦原产珠宝,因官吏搜刮渐移他地,他上任后革除前弊,去珠复还。典故“珠还合浦”、“孟守还珠”即由于此。他廉洁奉公,百姓称为神明。由于志趣高尚,洁身自好,长期不得升迁,后来隐居耕田。到了汉桓帝,有人多次举荐他,但终不见用,最后老死于家中,空留报国之情。
为什么“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志;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孟尝最后空留报国情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的东汉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在奸臣当道的年代也是忠臣和有识之士最受排挤的年代。其二,有能力的人都有些傲气,不甘与虎狼同道,孟尝见朝廷无救,自己也不想浪费精力,但他又希望朝廷重用他。和李白相似,心里想报国,可是一看时局,傲气上来的,总要点面子,最后空有一腔热情。
为什么“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志;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他一身哭过三次,穷途之哭是其中一次。他经常骑马或驾车出去玩,不选道路,也不特定去哪里,任由马带着他随意行走,不论前方的道路多么崎岖,多么艰险,就一直往前走。待走到路的尽头,他突然泪流满面,哭了出来,然后掉头换一条路继续走,走到尽头后他又再次哭出来,无论怎么走,都会走到头。联想到自己空有一身才华无处施展,只能漫无目的,饮酒买醉,对于自身穷途末路的现状感到绝望和孤独,所以放生而哭。
为什么“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志;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无论是孟尝的“空留”,还是阮籍的孤独与无助,都随着时间变成了文学家、历史家们笔下的文字。“空”!是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最著名的一个字,似乎正如他彼时的心情,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只是,他不会效仿阮籍,穷途末路而哭出来。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