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何谓仙凡_何谓心理健康问答题

何谓仙凡_何谓心理健康问答题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5-12 10:50:42
阅读:

"写作的主要目的是分享日常修身心得、体会、人生感悟,我信奉生命的意义在于参透生命,内容有不恰当、错误的地方还请留言指出、讨论以明得失,同时愿广结四海志趣相投的朋友共襄红尘。"

何谓"君子不器"?

先说说什么是君子?

用孔子的话说,君子是:弘"天地人"之道的人 ,能做到"尽人事以听天命"的人。

君:古代译为最高统治者,《仪礼·丧服》篇讲:君,至尊也,《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曾参在《大学》里把一个普通人到平天下的君子的进化过程和逻辑关系写得很清楚了。简单地说我们绝大多数人是活在"得失价值系统"下的,被孔子称为"小人","小人"通过修身超越、突破"得失价值系统"成为君子,君子思想行为是立在了"小人"之上的,其本质等于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

因为人性相同,君子通过修身看透人性,看透人类社会的本末,通过人性能知道一个人的优缺点,通过优缺点能知道人的行为习惯,通过行为习惯能知道做事的结果。简单的说就是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干什么,他可以推演出来。这是君子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这也是孔子为什么能做到因材施教的原因,首先他得有能力看到别人的弱点、缺陷,才有教的可能。

何谓"君子不器"?

什么是"五十而知天命"呢?

首先肯定不是到了五十就能"知天命"。"知天命"的基础是"不惑",是极致的"尽人事"。孔子把人能做到的一面称为"尽人事",极致的"尽人事"、论"本末"而求得事物的本相,事物本相又是指引人行为"尽人事"的明灯,他们相辅相成。而当这一切都极致以后,还不能得完美结果,那么一定还有别的原因,这就是天命产生的原因。天命承担了尽人事后而不得完美结果的责任,他是事物完满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明白了这个道理,自然内心就能接受上天的各种安排。所以"尽人事、听天命"二者组合在一起,就是人的宿命,就是"天地人"之道。也是"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的基础。

何谓"君子不器"?

当一个人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常常会引发灾难。

像霸王项羽,因他而死的人以百万计,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这是个极大的数字。又如诸葛亮、司马懿对垒,故事的背后是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多少家破人亡的人间惨剧。而我们呢,日夜研究他们的三十六计、七十二般变化,背后的人间惨剧被所谓的"成功代价"一笔带过。从人类的角度来说,这是灵魂缺失、丧失人性的行为。这是孔子反对战争的原因,他看到的不是一将功成的辉煌,而是万骨枯的人间地狱。

子路问老师:听到了一个道理,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践?孔子说:那怎么行,要先问过父亲、兄长才行。冉求问:听到了一个道理,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践?孔子说:是的,听到了就应立即实践。他两问问题的时候公西华都在旁边,公西华就问老师:他两问的问题一样,为什么老师给出的答案不一样呢?孔子说:子路性格鲁莽,所以让他问父兄,以求减少行为过失。冉求优柔,做事不果断,于是要打消他的疑虑,让他放心去做。

孔子透过人性看到别人的弱点、缺陷,想办法帮别人在行为上弥补缺陷,而不是掠夺、奴役。这是儒家"德、仁"由来的原因,是曾参"止于至善"的原因,是王阳明"致良知"的原因。当人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以天下大同的思想境界去爱人,才是治国平天下的君子。

何谓"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呢?下面通过一个事例来说明。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何谓"君子不器"?

这是庄子"无用之用"的由来。

就原文中的树而论,有用的树,成为了各种"器",无用的树成为了它自己。作为一棵树,他的使命与意义是完成树的一生,而不是成为器。反过来说当树成为了器,也就等于树的生命结束了,失去了作为树的意义。而不能成为器的无用之树,则完成了树的一生,成就了树的使命。

君子不器就是把主语"树"换为"人",一个道理。

我们作为高等智慧的人,活着的使命与意义是什么?就是要把什么是人搞清楚嘛,然后完成作为人的使命嘛,这是人活着的意义所在嘛。而我们现实生活中所追求的又是些什么呢?人有人的特性,而当我们成为了有用的器、被事物所束缚、所左右,不就与成为器的树一样吗?丧失了人性、失去了灵魂,就不能称之为人了,而是德山和尚所说的活鬼。

这就是"君子不器"。

何谓"君子不器"?

扩展阅读"颜回",加强理解"君子不器"

《论语》里面经常出现的三个弟子,子路、子贡、颜回。很多人说他们是孔子喜欢的弟子,跟孔子时间最长的弟子,所以出现的次数最多。在我看来这个解释毫无意义,因为经典的本质在于思想,不在于个人的喜好和跟随老师时间的长短上。

他们三人个性不同、思想境界不同,又恰好代表三种社会现象。

  1. 子路的气质勇猛,代表阶级社会,代表"物质"争夺,代表战争。因为弱肉强食、战争掠夺需要武力嘛。
  2. 子贡的气质有智、有财,代表富的资本社会。通过资本游戏,通过智力、外交就达到掠夺的目的。
  3. 颜回的思想境界高,代表天下大同的共产主义社会。此时人看透了人性,看透了生命,看透了社会的真实面目,用苏格拉底的话说:吃饭只是为了活着。所以颜回能在一単食、一瓢饮中找到快乐。

我们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去看待颜回?是理解君子不器的核心。

  1. 从"小人"的地角度去看。他穷得叮当响,也没有做官,也没有著述,而且还早死。能在一単食、一瓢饮中找到快乐,只不过是穷快乐,没有追求财富的本事而已,所以是失败的人生。
  2. 从"君子"的角度去看,他能在一単食、一瓢饮中找到快乐。而我们普通人呢?子曰:人不堪其忧啊!在与孔子谈论志向,在被困陈蔡的问答上足矣说明他的境界高,思想通透。

所以他并不是没有能力谋"物质得失",而是不屑于谋,有更大的谋。

更大的谋就是为了人类共同的幸福、共同的命运、共同的未来而谋。是"天地人"之道的君子之谋,是君子的使命与意义。

就像"无用"的树一样,要成就君子的伟大,就要超脱世俗、物质的束缚。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