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中庸之道,才是走向成功的人间正道

中庸之道,才是走向成功的人间正道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5-22 18:09:25
阅读:

原创作品,禁止抄袭

中庸之道,才是走向成功的人间正道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一直是人们追求的至高境界。

孟子在《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能竭尽自己的心力,就会体察到自己的本性。如果一个人体察到自己的本性了,那么,他就能通晓天道规律。

在孟子的哲学体系中,一个人只有能涵养自己的本心,才能很好的修养自己的本性。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这个人就可以侍奉上苍了。

一个人的一生最后的归宿无非有两条路,一个是死亡,一个是长生。

无论是死亡也好,长生也罢,我们要做的就是,修好自身,等待着它们的到来。

倘若世上的每一个都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称得上掌握自己的命运了。

那么,这样的人,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成功者。

(此处已添加小说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中庸之道,才是走向成功的人间正道

现在的社会,人们衡量成功标准是看金钱的多少。

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价值观。

成功的标准不在于一个人获得多少金钱,而是在于这个人对身边人、对陌生人、对全社会做出多少贡献。

就好比贪污受贿的人,动辄获得几千万、几个亿、几十亿的金钱,那能叫成功吗?

当然不是。

因为,他所作的事情,不符合天道,不能够实现天人合一,更没有把握中庸之道。

那么,什么是天人合一呢?

中庸之道,才是走向成功的人间正道

说到天人合一,必须要谈到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就是天人合一,现在,往往一提到中庸二字,人们就觉得是个贬义词,其实不是。

中庸在古代文字体系中是两个字,“中”有两层涵义。

第一层含义指的是毫无偏倚,不偏不倚,就是让一个人的心灵处于先天状态,处于鸿蒙初始的状态。只要心灵离开了先天的状态,就一定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性,无论东南西北,还是上下左右,都是后天的偏离状态。因为,一个“中”字,描述的是存在的本体。

第二层意思是中奖的“中”,当一个人中奖了,就等于是说,这个人处在这样一种状态之中,达到了这个状态所具备的状态。

在古代,人们称这样的状态为天人合一。

中庸之道,才是走向成功的人间正道

既然一个“中”字就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为何“中”的后面还要加一个“庸”字呢?

这是因为,天人合一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达到的境界。

世上还有很多的平凡人,他们没有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因为他们生活在平凡的日常中。

这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境界,达到“中”的状态,

如果一个人在平常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那么,这个人的状态就是只有庸没有中,就会成为一个庸碌之辈。

如果一个人身在平常的生活中,每一时每一刻都在感悟“中”的力量、每一时每一刻都在感悟“中”的状态、每一时每一刻都在感悟“中”的内涵,由庸向中转变,体悟至上真理,就是所谓的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才是走向成功的人间正道

中庸之道是人生的至上道理,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生活健康与否,都与中庸之道有很密切的联系。

所谓中而不偏,庸而不倚,只要一个人的人生不偏离自己设定的目标、不偏离自己的志愿、不偏离自己的主张、不偏离自己的理想,就会走向成功。

这里体现的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坚持,才会获得持之以恒的成功。

在成功的路上,人始终要保持自身的中正和平和。

《魏书》有云:志正则众邪不生,心静则重事不燥。

一个人要有远大的志向,才能不生邪念。

这就需要保持中正和平和的人生状态,做到遇事喜怒不惊、面不改色,做到遇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中正和平和,喜怒无常,情绪不定,不遵守规则,不心存敬畏,就会偏离自己的中正平和的状态。

中庸之道讲不偏不倚才可获得成功,有偏有倚自然就与成功背道而驰。

(此处已添加小说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中庸之道,才是走向成功的人间正道

不仅如此,一个人掌握了中庸之道,也未必能够成功,还要具备自身的本领和能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象,是外在环境的影响一个人的发展,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个人本领和能力影响人的发展。

也就是说,要想成功,不但要考虑外在环境,更要具备过硬的本领。不具备过硬的本领,再好的外在条件,再好的宏伟机遇也未必抓得住。

所以,要想成功,还需要具备自身的本领和能力,哪怕仅有一技之长,也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为什么有很多的人达不到中庸状态、达不到天人合一状态呢?

这是因为,中庸是无形的,不是不能实现,而是很难实现。

究其原因,是中庸之道无法量化到具体的事物中,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来衡量,

比如,中国人做菜的菜谱上,永远都是一个模糊量化的概念,什么盐少许、料酒少许、酱油少许,都不是一个量化的概念和标准。

这样的话,就很难把控。

所以,无论做什么,都要树立一个标准。

中庸之道,才是走向成功的人间正道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根本的三物是三才,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天、地、人。

《道德经》上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这里的“三”就是指天、地、人。

人死去之后,埋入黄土,与地合二为一。

人活着的时候,与上天相互影响、相互斗争,活的好的人与天合二为一,也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

那些过得不好的人,他们与天斗,斗不过天,与地斗。斗不过地,最后只能选择与地合二为一。

到底如何与天相处才是对的呢?

古代圣人把它总结为八个字:顺势而为,无为而治。

中庸之道,才是走向成功的人间正道

那么,问题又来了,怎么叫顺势,怎么又叫无为?

所谓的顺势,就是跟随形势或者趋势。这里的形势不是形式主义的形式,而是形和势的综合体,有形才能体现势,有势才能彰显形。

势就是大环境、大格局,形就是个体、个人或者小团体、小团队。

举个例子,比如你大冬天的穿着短袖,这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律,违背了形势或趋势。如果你大冬天你穿棉袄,就叫顺势。

比如,水往低处流,你偏偏要水往高处流,这就是逆势。

再比如,你跟团队里的人友好互爱,团队里的人也友好互爱你,这也是顺势。

人养狗,狗护主等等,都是天人合一的典型例子。

所以,天人合一在传统文化哲学上的体现,就是圣人概括的那八个字:顺势而为,无为而治。

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至上真理,值得一生体悟。

中庸之道,才是走向成功的人间正道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上,所追求的就是要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这里的天指的是善良美好的天。

这里的人指的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样善良美好的人。

天人合一就是人们通过自我修养,所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的人,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的理想境界。

一个人的天性是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的,人性也相应的是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的。

只有使人性达到了那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的天性,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才能创造天下大纲,建立天下大本,才能通晓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才能达到中庸之道。

总之,天人合一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天性与人性合二为一,最终臻化中庸境界,走向成功。

这跟武侠小说里所说的武学修为和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中庸之道也并非三言两语能说透的,接下来,在专栏里慢慢道来。

不一样的文章,不一样的精彩,更多内容,请关注【雄观大历史】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中庸之道,才是走向成功的人间正道

    原创作品,禁止抄袭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一直是人们追求的至高境界。 孟子在《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能竭尽自己的心

    励志名言
  • 天下第一福地终南山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道文化" 、"佛文化" 、"孝文化 "、"寿文化" 、"钟馗文化" 、"财神文化" 的发祥圣地,位于秦岭山脉中段,是中国重要的地理标志。

    励志名言
  • 名句人生:君子不器!

    《论语》是儒家文化中的精华之作。 对于一般人来说,掌握技能是很重要的。从小学到大学的系统教育都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或技能,更重要的道德教育却似乎被现代人忽略了。然而,道高于技

    励志名言
  • 老子的道德经第一章意思_道德经一书中阐述了老子

    本期导语 普通人和圣人的差距在哪里?成为圣人会怎么样? 普通人和圣人的差距,不是成就的大小,而是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不同 。 这里是 悦读国学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多次提到圣

    经典语录
  • 论语全文原文_《论语》节选1

    温馨提示:点击右上方“关注”,可随时分享到本号精彩内容。 《论语》简介: 《论语》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

    经典语录
  •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解读_老子《道德经》全文解析及通俗译文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

    经典语录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及译文_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 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

    经典语录
  • 道德经大全集_道德经全篇朗诵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二章天下皆

    经典语录
  • 老子道德经里的名言_老子道德经经典100句

    一、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出自先秦《老子》第十七章。信,诚信。足,够。焉,句末语气助词。诚信不够,就会产生彼此不信任的事情。此言诚信来不得半点虚假,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建立

    经典语录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全文及译文_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

    经典语录
  • 老子道德经百度百科_老子道德经内容

    天 台 經 幢 老子《道德经》真本 南梁:陶 弘 景 秘傳 大唐:司马承禎 刊正 前言 “万经之王”《道德经》(又名《老子》),是道祖老子所留下的不朽著作。五千字涵盖了宇宙中的一切,是

    经典语录
  • 子曰君子不器下一句_器与不器,在于君子

    《论语》是儒家文化中的精华之作。 对于一般人来说,掌握技能是很重要的。从小学到大学的系统教育都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或技能,更重要的道德教育却似乎被现代人忽略了。然而,道高于技

    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