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带信的成语-《锐解汉字》之“信”:信是“好男人”应具备的第四项品德

带信的成语-《锐解汉字》之“信”:信是“好男人”应具备的第四项品德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17 06:11:40
阅读:

在人世间行走,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隐瞒欺骗,不自欺欺人。当“老实话”不适合说的时候怎么办呢?不妨学学季羡林先生——“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切不要学《增广贤文》的油滑——“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话少误事,言多有失,但不能因为言多有失,就玩什么“半真半假”。


遗憾的是,当下不少人言不由衷,睁眼说瞎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嘴上一套,行动上一套。更可气的是,说实话的人吃亏,说假话的人反而吃香。甜言蜜语、言不由衷者上位,实事求是、直抒胸臆者不受待见。若大家都言不由衷,整个社会将是什么样子。


有位哲人说,“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然!信然!


今天的《锐解汉字》就来解解这个“信”字。


《説文解字》这样解释“信”:“信,誠也。从人,从言。會意。”解释“诚”的时候,用的是”诚,信也”。然而,信与诚是有区别的,诚是“言己所思”“言己所做”,不欺瞒,不矫饰。而信是“践己所诺”,遵守诺言。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古之典籍多有提及。诸如:“言合于意也”(《墨子经》),“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定身以行事谓之信”(《国语·晋语》),“期果言当谓之信:(《贾子道术》),“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礼记·经解》) ,“信誓旦旦”(《诗·卫风·氓》),“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三国演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信而见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则是无信”(《世说新语·方正》),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信”既是儒家实现“仁”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儒家思想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把“信”列入“五常”之中,并上升到立国、治国的重要地位。


《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左传·宣公二年》:“麂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关于诚信有两则发人深省的故事,一则是“立木为信”,一则是“烽火戏诸候”。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由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早在400年,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两则故事发人深省。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言而无信,失掉信任。一个变法成功,国强势壮;一个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做人需要立信,治国同样需要立信。唯诚信,人与人之间才会和谐,社会才会和谐、进步。


作者简介:知名媒体人,文化学者刘继锐。时事快评,说闻解字。游历五洲,感悟生活。独特视角,一家之言。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