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_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_与朱元思书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2-24 02:29:15
阅读: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二)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上面片段是截取自《与朱元思书》,吴均作。吴均生卒年469~520年,浙江安吉人,主要活动期在南北朝时的梁朝,就是那个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梁朝,上期谢朓,生卒年464~499年,主要活动期是南北朝时期南边的齐朝,南齐国祚不长,479~502年,总共23年的历史。吴昀和谢朓生年相仿,如果不看二人主要活动时期,同为南人,这两人真可能在某一个时空里有过不短的交集,谢朓与年长一辈的沈约(441~513年)交从甚深,而沈约对吴均也青眼有加。

遗憾的是,未从史书中查阅到吴均与公子哥谢朓的交往,中国绵延几千年文化里,每一段时空里的每一颗亮星都弥足稀罕,世上无孔子,万古如长夜,中国每一段时期绚烂精彩的精神、文化,就是因为那段时空里的寥寥数人的存在,因为历史久了,人多了,中华文明才绚烂璀璨,与天同地,怀古思今,如果那些为中华精神文明筑基的天才们多一些相遇是多么美好。

先秦时期,屈原是孤独的,在那茫茫战国里独自一人为中华文明开创神人相遇、五彩飞天的浪漫的基因,让中华文明不仅仅是困守在连峰战火里,从此还有了蕴切的精神气象,为后世太平的家国天下播撒穆如清风的人间风雨。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之后五百年,中国文化最早的星辰聚合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不久,在那个东晋“永和九年”的时空里,中国文化的巅峰群星在一个会稽兰亭的地方才有了一次“修禊事”,那次会聚四十一名人,有书家王羲之,小屁孩王献之,有“谢安石不出,如天下苍生何”的谢安,有名士孙绰(chuo),还有佛家的支遁,因为群英汇聚,所以星光灿烂,光耀万世,代代传承,古往今来,福佑苍生,所以世界文化,中国独一。

文化上明星相遇的伟大意义还在于为国事民俗画立了技术门槛,文化的先进取决于技术,在上,国事经张,在下,人情往别,用文化树立标杆,用稀缺的萤火点亮了贫瘠的夜空,默默指引着华夏的劳动人民推动着中华的车轮在大地上漫漫前行,车过留辙,任何一段中华史与世界史相比,中华史都是最绚烂的那个,因为中华文明这座大厦的基础板砖是孔子的礼、是屈原的浪漫、是墨子的“兼爱”、是文王周易的“道”、是先秦的“诗经”,还有孙子的“兵”、商鞅的“刑、法、名、律”、鬼谷子的“纵横”…………。

正因有了前世一千年的积淀,所以后世才有了嵇康的“琴”,阮籍的“酒”、孙登的“啸”,陆羽的“茶”,公孙大娘的“剑”,盛唐的“诗”,黄道婆的“布”,毕昇的“印刷”,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评鉴中华文明的每一块基础的板砖都是让人类伏拜的思想源泉。

世界文明史,中国文化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所以最风神明秀,独步天下,人类基础科技在雅典罗马,人类基础精神在中国,未来一千年的人类文明必然是一千年前的中西文明的合璧,探索人类前进的命运,同人类历史呼吸,共人类文明命运。

回到本诗。

谢朓出门名门,身份高贵,出来就是太守起步,从来不知道求仕是何物,吴均出身贫寒,博闻好学,从出身来比较,吴均类似早他几十年出来混道的鲍照,遗憾的是鲍照死于乱军,或许是出身的差距让谢朓、吴均二人无甚交往,作为同时代的人,二人或许彼此耳闻,只是朋友圈里没有互粉。

吴均流传至今仅诗作就有140余篇,从诗作中可以看出吴均交往的朋友的社会地位很丰富。

早年吴均与朋友多书信往来,有过豪迈,也有过沉郁,写给好友张公子的《咏宝剑》诗云:

“我有一宝剑,出自昆吾溪。

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

还有写给好友王桂阳——《赠王桂阳》,以生于寸石之间的松树自喻,期待自己能够生于贫寒,成于庙堂,为君“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也有居家独处感慨之作《行路难》,帝王见赏不见忘,提携把握登建章。

吴均日常最喜游历家乡周边山水,阅世眼光清秀明丽,同样是会稽山,富春水,

顾恺之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

王献之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中国文化至吴均,文人写景山水步入巅峰,堪比书法界的王羲之,吴均虽不抒情,但能情景合一,有情方能有景,景即为人情,吴均人眼看世界,人情留后世,除了本诗的《与朱元思书》,还有《与顾章书》,与《与施从事书》等等,现写出《与顾章书》和《与施从事书》。

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一)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

英英相杂,绵绵成韵。(二)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三)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与施从事书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一)

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

企水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被径。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二)

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三)

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出身寒族,但一身才学满天下、为时人称赞的吴均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吴兴太守柳恽(yùn),仕途的起步从“主簿”开始,吴均和谢朓的起步仕途比起来,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多年以后柳恽离职,吴均等人还曾去与柳恽送别唱和,作诗《答柳恽》,诗云“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一次离别,也能够如此烂漫风骚,最后对柳恽感慨,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而年长吴均几岁的谢朓早在南齐的建武二年(495)出任了宣城太守,在之前谢朓悠哉悠哉的出仕几个官职了。

有意思的是,中国文化的温雅、浪漫、情意绵绵,古人往来离别多诗和,无诗不往来,无诗难离别,在古代,想挤进某些人的朋友圈是一个技术活,没有和诗的技术能力是注定脱离不了社会阶层的,所以一个人的文化水平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要。永和九年兰亭的修禊,那四十一人的朋友圈不是什么人就能凑进去的。中国古代阶层圈子,社交圈子的门槛就是诗文,无诗文无阶层地位,中国文化温雅得孤独,温雅得寻常人可视不可及。

告别了有知遇之恩的柳恽后,柳恽又为吴均给当时的梁武帝写了推荐信,就是那个一不小心把北魏打成了“东魏、西魏”的梁武帝,就是那个晚年信任北魏降将侯景,被侯景困死建康台城的梁武帝。对于吴均的到来,史载,(梁武)帝召之赋诗,深为赏识,任为侍诏,累升至奉朝请,这个时候吴均终于出人头地、名就功成了,而吴均也从少年郎成了清流雅正的中年大叔。

一个过去岁月风华,好学且喜悦山水的少年郎,一个也曾愁苦“行路难”的神采青年,一个交游广泛,清名满天下的名士,一个投身仕途,一步一路漫漫升迁的文人,一个满腹才学、风磨尘砺的中年大叔,终于走到了梁武帝的庙堂上,参与辅国安民,堂堂正正,和而不群。

曾经的少年郎最大的抱负是“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如今名成位就,少年郎也成了风尘大叔,此时的大叔换了抱负,生当太史公,死为青史言。中国文人的退则治国,进则为中华文化鞠躬尽瘁的“为道”精神让后世敬仰,读圣贤书,歌圣贤诗,怪圣贤古,在此时此刻感人肺腑。

一个有了新抱负的吴均向梁武帝上书的第一份工作报告是要修《齐书》,火急火燎,刻不容缓,当时就向梁武帝求借宫藏的《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只要梁武帝点头,后世的《齐书》应该就是吴均著了,可惜梁武帝立国取自齐,立国不久,国朝新立,修史难免揭露朝代更替,引动旧朝人心,为梁武帝所不许,所以中国二十四史的《南齐书》是南朝梁萧子显(489-537年)所撰。

吴均的工作得不到梁武帝的赞成,于是吴均以坚定的意志私下里修齐史,以底稿的形式编为《齐春秋》,总共30卷,如实地写出了梁武帝的奋斗史,写出了梁代齐的史实,稿件内容在朋友间流露出来,老领导梁武帝听说了十分不高兴,派遣中书舍人刘之遴去诘问吴均,谴责吴均的颠倒黑白、打击吴均的是非不分。结果是,吴均心目中的第一份工作成果以焚毁结束,并且被梁武帝勒令下岗。

不久,一个有抱负的史学臣子带出了一个有抱负的史学帝王,梁武帝也想修史了,也想和汉武帝争高下了,主动起复了吴均,正式的给吴均下达了一份更宏大、更有意义的工作——修《通史》,中国在此之前的一本通史叫《史记》,正是因为《史记》,司马迁被后人称之为太史公。接到领导亲自照顾而划拨出的工作,吴均激动了,吴均和太史公一样,在此后的岁月里以燃烧生命的代价去著《通史》,此时的吴均已经是老人吴均了,吴均卒年公元520年,在修《通史》之前的岁月里,一身才学的吴均诗文无数,谢朓祖母有一个哥哥,就是范晔,范晔的《后汉书》最早就是吴均做的90卷注疏,此外吴均还著有《庙记》10卷、《十二州记》16卷、《钱唐先贤传》5卷等,一身学问,著作等身。连志怪小散文也有一部《续齐谐记》,可以说跳脱少年郎,到老都童心。

公元520年,吴均撰本纪、世家已毕,惟列传未就而卒。遗憾的是,吴均的著作绝大部分都散佚在历史的时空中的,化为尘土,只留下千古无数贤人的缅怀和感慨。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_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

    经典语录
  • 与朱元思书和什么并称南朝的骈文双璧_与朱元思书是骈文还是散文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南朝梁)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

    经典语录
  • 五岳寻仙不辞远的下一句_

    作为与山川颇具渊源的盛唐诗人,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奇异和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一生奔波,忘却家乡和亲朋,以旺盛而炽烈的精力去干谒、寻仙、饮酒;他既单纯又矛盾,求仕不得,归

    经典语录
  • 诗仙李白代表作_李白最长的诗是什么诗

    李白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极富浪漫气息,他的诗歌气魄宏大、 想像力丰富 ,读来,如登仙山。 李白共留下几百首诗歌,其中,有很多传世经典之作,至今读来,依然吟唱不绝。

    经典语录
  • 惜时劝学的名言警句_劝人惜时的名言

    10句劝学惜时的古语,经典励志,值得用心铭记! 1.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赏析:这句话出自王勃《滕王阁序》。早年的时光已然逝去,如果能够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发愤图强,并没有晚。

    经典语录
  • 李白最励志的一首诗_李白适合当座右铭的诗

    千百年来,世人对李白的赞美不可胜数,杜甫的“昔年有狂客, 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毫不掩饰地表达出对李白的崇拜;余光中的那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绣

    经典语录
  • 用下雪写一首诗_下雪了写一首诗

    要问今天洛阳哪里的雪下的大,当然是 朋!友!圈!哈哈,打雪仗可是小朋友的最爱,不过各位家长可要看好小朋友,一冷一热容易着凉~明天学校不知道会不会放假,但是老师一定会留有关雪

    经典语录
  • 看到皑皑白雪想起的古诗_大雪皑皑的诗句

    文/诗词歌赋汇 昨夜天津这边下雪了,这也是入冬以来天津的第一场雪,开车车,灯光照射着那片片从天而降的雪花,它们如同樱花,如柳絮般漫天飞舞,在灯光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以下7首

    经典语录
  • 《行路难》.其一古诗_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通:馐;直 通: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 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经典语录
  • 将进酒行路难李白诗两首_长安行古诗李白

    “清酒如诗,入诗清酒”。长安清酒和您一起翻开唐诗的画卷,细细品味唐诗里的清酒,清酒的唐诗,当您读到这些句子的时候,您还认为清酒是日本的特产吗? 行路难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

    经典语录
  • 赏析李白的行路难_李白行路难主旨

    大家好,从今天开始,大圣悦读每周将更新一篇小学必学古诗词的赏析,利用孩子的业余时间帮助提升语文素养。今天就让我们进入系列专题的第一期。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经典语录
  •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什么_拟行路难诗人为什么愁

    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后台回复日期如0823,获取当日诗词日历 今日优课,点击收听→两个月学会诗词写作 据统计,“行路难”在唐诗中出现过近百次 行路难,主要用来比喻处世不

    经典语录